筆者通過系統學習中醫和十余年的中醫臨床工作發現,現在相當一部分人在學習中醫時常存在一些錯誤傾向,現總結如下。 一是不重視經典醫籍的學習,把四大經典的學習當做應付之事,有廢醫理存藥理之傾向。《內經》《傷寒論》是中醫的根基,學不好經典的中醫師必然是一個不合格中醫,這一點毋庸置疑。 二是對中醫沒有信心,一邊學中醫一邊質疑中醫。信受奉行,相信中醫是學好中醫的前提。如果自己對自己都沒信心,哪還指望患者對你有信心。 三是科研過分注重中藥現代化藥理研究,失去了中醫藥特有內涵。中藥研究的成分越微觀,離中醫的本源就越遠,只能稱得上一種新的化學藥。此舉不是不可,關鍵是與中醫的整體辨證觀相背離了。 四是進入臨床、治病開方時,不重八綱辨證,根據西醫病名開中藥方劑和中成藥。治不好病不說,還容易產生副作用,最后不說自己學醫不精,還怨中藥不行。 五是不重視古代漢語和古文化知識的學習,把太多精力投入到英語的學習中。學中醫不學中國文化,而去學英語,即使能提高對外交流的能力,卻沒有足夠的中醫藥知識內涵。 六是學習時過于關注中醫的糟粕,對中醫的精華視而不見,甚至不知道什么是精華。而且,如果不懂中國特有的傳統文化,可能混淆糟粕與精華。 七是對學習中醫耐力不夠,急功近利思想過重。很多中醫有名無實,甚至已是主任中醫師,還只會考試、寫論文、搞課題,卻不會開中藥、用針灸治病,細究原因只怪當今中醫之士唯名利是務。 I 版權聲明 |
|
來自: gouqinanren > 《中醫文檔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