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業單位改革后,大家最關心的兩個問題無非是:編制和收入。一、改革后,編制怎么辦? 按照事業單位分類改革要求,承擔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將逐步改為行政機關或參公;承擔生產經營職能的,將逐步轉為企業;承擔公益服務功能的,將轉為公益類事業單位,突出公益服務職能,弱化事業單位屬性。所有改革將在2020年年底前全部完成。改革后,其人員編制將分成三種類型: 1、過渡為公務員或參公身份。承擔行政執法職能的事業單位轉為行政機關或參公單位后,其原來行使行政職能的在編人員,將統一通過過渡考試的方式,整體轉為公務員或參公身份。其余人員將被分流到其他事業單位或保留到現單位(已剝離行政職能)繼續從事公益服務職能。 2、繼續保持事業編制。公益一類和大部分公益二類的事業單位在編人員,將保持現狀,繼續保留事業編制。 3、取消編制轉為企業人員。部分公益二類事業單位,如縣級以上公立醫院和高校,將逐步取消事業編制脫離體制,實行合同化管理。其余承擔生產經營任務的事業單位,主要以自收自支的為主,將全部轉為企業,人員編制除部分分流到其他事業單位外,其余人員將全部取消編制,推向市場。 二、改革后,收入會增加嗎? 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后,隨之而來的是工資待遇的變化。 1、對于轉為公務員和參公身份的事業單位在編人員來說,其收入肯定會增加,其中最大的一塊應該來自于車補。此外,年終績效獎應該也會有大幅增長。這是公務員和事業編人員拉開收入差距的兩個關鍵所在。 2、對于保持現狀的事業在編人員來說,改革后和改革前收入不會有太大變化,唯一期盼的是下一步能有車補。根據國家發改委官方消息,中央車改版今年1月26日在蘭州召開了機關事業單位公車改革專項會議,明確提出要在今年6月份前完成事業單位車改。按照這個要求,也就是說,今年6月份后,事業單位就可以領到車補了。但是,貌似現在只打雷不下雨,事業單位想要領車補,恐怕還要等上一段時間。 3、對于轉為企業的人員來說,收入應該有增也有減,效益好的,像醫院,可能會有收入增長,而像一些兒本身已經出現虧損甚至資不抵債的單位,轉制后,員工待遇肯定好不了,失去體制身份后,他們大多數只能靠自己另謀出路。 我是小公,專注公務員考試、任用、提拔等體制類問答,感興趣或有疑問咨詢的,可以關注私信我,我將提供全方位的權威解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