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消防安全案例分析》核心知識點總結1(強烈建議關注 收藏)

     昵稱37008601 2018-06-26

    《消防安全案例分析》核心知識點總結1(強烈建議關注+收藏)

    第一篇 建筑防火案例分析

    一、【廠房建筑防火案例分析相關知識點】

    【知識點 1】物質火災危險性判斷:甲類、乙類、丙類、丁類;

    【知識點 2】建筑分類

    1) 按建筑使用性質,可分為民用建筑、工業建筑及農業建筑。其中民用又包括住宅和公共建筑;

    2) 民用建筑根據建筑高度和層數又可分為單、多層民用建筑和高層民用建筑。高層民用建筑根據其建筑高度、使用功能和樓層的建筑面積可分為一類和二類高層。

    (1) 單層、多層建筑。27m以下的住宅建筑、建筑高度不超過24m(或已超過24m,但為單層)的公共建筑和工業建筑。

    (2) 高層建筑。建筑高度大于27m的住宅建筑和其他建筑高度大于24m的非單層建筑。我國稱建筑高度超過100m的高層建筑為超高層建筑。

    【知識點 3】建筑高度的計算和判定

    1) 建筑屋面為坡屋面時,建筑高度為建筑室外設計地面至檐口與屋脊的平均高度。

    2) 建筑屋面為平屋面(包括有女兒墻的平屋面)時,建筑高度為建筑室外設計地面至屋面面層的高度。

    3) 同一座建筑有多種形式的屋面時,建筑高度按上述方法分別計算后,取其中的最大值。

    4) 對于臺階式地坪,位于不同高程地坪上的同一建筑之間有防火墻分隔,各自有符合規范規定的安全出口,且可沿建筑的兩個長邊設置貫通式或盡頭式消防車通道時,可分別確定各自的建筑高度。否則,建筑高度按其中建筑高度最大者確定。

    5) 局部突出屋頂的嘹望塔、冷卻塔、水箱間、微波天線間,或設施、電梯機房、排風和排煙機房以及樓梯出口小間等輔助用房占屋面面積不大于1/4時,可不計入建筑高度。

    6) 對于住宅建筑,設置在底部且室內高度不大于2.2m的自行車庫、儲藏室、敞開空間,室內外高差或建筑的地下或半地下室的頂板面高出室外設計地面的高度不大于1.5m的部分,不計入建筑高度。

    【知識點4】廠房和倉庫的分類-生產的火災危險等級判定原則:同一座廠房或廠房的任一防火分區內有不同火災危險性生產時,廠房或防火分區內的生產火災危險性類別應按火災危險性較大的部分確定;當符合下述條件之一時,可按火災危險性較小的部分確定:

    1) 火災危險性較大的生產部分占本層或本防火分區建筑面積的比例小于5%或丁類、戊類廠房內的油漆工段小于10%,且發生火災事故時不足以蔓延到其他部位,或對火災危險性較大的生產部分采取了有效的防火措施。

    2) 丁類、戊類廠房內的油漆工段,應當采用封閉噴漆工藝,封閉噴漆空間內應保持負壓,油漆工段應設置可燃氣體探測報警系統或自動抑爆系統,且油漆工段占其所在防火分區面積的比例不大于20%。

    【知識點 5】廠房耐火等級和層數

    1).單、多層丙類廠房的耐火等級不應低于三級。使用或產生丙類液體的廠房的耐火等級不應低于二級;一、 二級耐火等級丙類廠房的最多允許層數不限,三級耐火等級的丙類廠房最多允許層數不應超過2層。

    2).建筑構件的燃燒性能和耐火極限:常見建筑材料的燃燒性能分為 A\B1\B2\B3, 建筑構件主要包括建筑內的墻、柱、梁、樓板、門、窗等。建筑構件的耐火性能包括燃燒性能和耐火極限;

    3).建筑耐火等級:在防火設計中,建筑耐火等級是由組成建筑物的墻、柱、樓板、屋頂承重構件和吊頂等 主要構件的燃燒性能和耐火極限決定的,共分為四級。

    4).常見工業建筑耐火等級要求:危險的甲乙及丙類液體一般要求 2 等級;面積比較小的可以是 3 等級;一

    般的丙類(固)要求 3 等級;面積大工藝復雜的要求 2 等級;

    5).最多允許層數與耐火等級的適應:甲一二單層,二乙 6,三丙 2;

    【知識點 6】 防火間距的計算和判定

    1)合理布置建筑總平面布局和功能區域劃分應在建筑之間留有足夠的防火間距,以消除或減少建筑物之間及周邊環境的相互影響和火災危害。同一企業內,若有不同火災危險的生產建筑,則應盡量將火災危險性相同的或相近的建筑集中布置,以利于采取防火防爆措施,便于安全管理。易燃、易爆的工廠和倉庫的生產區、儲存區內不得修建辦公樓、宿舍等民用建筑。

    2) 乙(甲)類廠房與重要公共建筑的防火間距不宜(不應)小于 50m;與明火或散發火花地點的防火間距不宜(不應)小于 30m。除甲類倉庫和室外變配電站外,廠房倉庫與民用建筑的防火間距可按下列公式計算:

    D=d+K1+K2; 式中:D—最小防火間距 d—參考間距(高層廠房或倉庫:13m;甲類倉房:12m;其他建筑:10m。)

    K1、K2—修正系數,耐火等級 1-2 級取 0,3 級取 2,4 級取 4;

    3.防火間距不足時的消防技術措施

    1) 改變建筑物的生產和使用性質,盡量降低建筑物的火災危險性,改變房屋部分結構的耐火性能,提高建筑物的耐火等級。

    2) 調整生產廠房的部分工藝流程,限制庫房內儲存物品的數量,提高部分構件的耐火極限和燃燒性能。

    3) 將建筑物的普通外墻改造為防火墻或減少相鄰建筑的開口面積,如開設門窗,應采用防火門窗或加防火水幕保護。

    4) 拆除部分耐火等級低、占地面積小、使用價值低且與新建筑物相鄰的原有陳舊建筑物。

    5) 設置獨立的室外防火墻。在設置防火墻時,應兼顧通風排煙和破拆撲救,切忌盲目設置,顧此失彼。

    【知識點 7】消防車道

    丙類廠房的占地面積大于 3000m2時,應設置環形消防車道;確有困難時,應沿建筑物的兩個長邊設置消防車道。消防車道應符合下列要求:

    1) 消防車道的凈寬度和凈空高度均不應小于4m。

    2) 消防車道的轉彎半徑應滿足消防車轉彎的要求。

    3) 消防車道與建筑物之間不應設置妨礙消防車操作的樹木、架空管線等障礙物。

    4) 消防車道靠建筑外墻一側的邊緣距離建筑外墻不宜小于5m。車道的坡度不宜大于8%。

    5) 環形消防車道至少應有兩處與其他車道連通。盡頭式消防車道應設置回車道或回車場,回車場的面積不應小于12m×12m;供重型消防車使用時,不宜小于18m×18m。

    6) 消防車道的路面及其下面的管道和暗溝應能承受重型消防車的壓力。

    7) 當因各種原因消防車不能按規定靠近建筑物時,應采取下列措施:

    ①消防車在平臺下部空間靠近建筑主體。

    ②消防車直接開入建筑內部。

    ③消防車到達平臺上部以接近建筑主體。

    ④平臺上部設消火栓。

    【知識點 8】丙類廠房內辦公室、休息室及中間倉庫布置

    1.丙類廠房內設置辦公室、休息室時,其辦公室、休息室應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 2.50h 的防火隔墻和不低于

    1.00 h的樓板與其他部位分隔,并應至少設置1個獨立的安全出口,如隔墻上需開設相互連通的門時,應采用乙級防火門。 廠房內設置甲類中間倉庫時,其中間倉庫儲量不宜超過 1 晝夜的需要量并應靠外墻布置,還應采用防火墻和耐火極限不低于 1.50h 的不燃燒體樓板與其他部位分隔。

    【知識點 9】構造防火-防火分隔

    附設在丙類廠房內的消防水泵房、消防控制室、滅火設備室和通風空氣調節機房、變配電室等,應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墻和不低于1.50h的不燃燒體樓板與其他部位分隔。除消防水泵房、通風空氣調節機房和變配電室開向建筑內的門應采用甲級防火門外,消防控制室和其他設備房開向建筑內的門均應采用乙級防火門建筑內的甲、乙類生產部位和建筑內使用丙類液體的部位,廠房內有明火和高溫的部位,甲、乙、丙類廠房(倉庫)內布置有不同火災危險性類別的房間,均應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 2.00h的防火隔墻與其他部位分隔,墻體上的門、窗應采用乙級防火門、窗或符合規定的防火卷簾。

    【知識點 10】防火分區最大允許建筑面積

    丙類廠房地上每個防火分區的最大允許建筑面積均不應大于4000m2;廠房內設置自動滅火系統時,每個防火分區的最大允許建筑面積可按上述規定增加1.0倍;廠房內局部設置自動滅火系統時,其防火分區增加面積可按該局部面積的 1.0 倍計算。

    【知識點 11】安全疏散

    丙類廠房內疏散樓梯的最小凈寬度不宜小于1.10m,疏散走道的最小凈寬度不宜小于1.40m,門的最小凈寬度不宜小于0.90m;首層外門的總凈寬度應按該層及該層以上人數最多一層的疏散人數計算,且該門的最小凈寬度不應小于1.20m。可采用封閉樓梯間或室外樓梯;若不能自然通風,故應設置機械加壓送風系統或采用防煙樓梯間。

    廠房內任一點到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線距離不應大于60m。丙廠房應采用向疏散方向開啟的平開門,不應采用推拉門、卷簾門、吊門、轉門和折疊門。但丙、丁、戊類倉庫首層靠墻的外側可采用推拉門或卷簾門。

    其中疏散出口是指人們走出活動場所或使用房間的出口或門。安全出口是指通往室外、防煙樓梯間、封閉樓梯間等安全地帶的出口或門。一般,人們從疏散出口出來,經過一段水平或階梯疏散走道才達到安全出口。進入安全出口后,可視為到達安全地點。足夠數量的安全出口,對保證人員和物質的安全疏散極為重要。無論工業建筑或民用建筑,每個防火分區、每個樓層的安全出口數量一般均不應少于2 個。 高層建筑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上方,應設置挑出寬度不小于1.0m的防護挑檐。

    【知識點 12】廠房防爆

    1. 廠房防爆概述:有爆炸危險的廠房或廠房內有爆炸危險的部位應設置泄壓設施。泄壓設施宜采用輕質屋面板、輕質墻體和易于泄壓的門、窗等,應采用安全玻璃等在爆炸時不產生尖銳碎片的材料。泄壓設施應避開人員密集場所和主要交通道路,并宜靠近有爆炸危險的部位。作為泄壓設施的輕質屋面板和墻體的質量不宜大于

    60kg/m2。

    防止發生火災爆炸事故的基本原則是:控制可燃物和助燃物濃度、溫度、壓力及混觸條件,避免物料處于燃爆的危險狀態;消除一切足以引起起火爆炸的點火源;采取各種阻隔手段,阻止火災爆炸事故的擴大。

    2. 防爆措施:建筑防爆的基本技術措施分為預防性技術措施和減輕性技術措施。

    其中預防性技術措施包括:排除能引起爆炸的各類可燃物質,比如在生產過程中盡量不用或少用具有爆炸危險的各類可燃物質;生產設備應盡可能保持密閉狀態,防止“跑、冒、滴、漏”;加強通風除塵;預防燃氣泄漏,設置可燃氣體濃度報警裝置以及利用惰性介質進行保護。

    而減輕性技術措施包括采取泄壓措施、采用抗爆性能良好的建筑結構體系和采取合理的建筑布置。

    3. 有爆炸危險性廠房、庫房總平面布局要注意以下事項:

    1) 有爆炸危險的甲、乙類廠房、庫房宜獨立設置,并宜采用敞開或半敞開式,其承重結構宜采用鋼筋混凝土或鋼框架、排架結構。

    2) 有爆炸危險的廠房平面布置最好采用矩形,與主導風向應垂直或夾角不小于45°,以有效利用穿堂風吹散爆炸性氣體,在山區宜布置在迎風山坡一面且通風良好的地方。

    3) 防爆廠房宜單獨設置,如必須與非防爆廠房貼鄰時,只能一面貼鄰,并在兩者之間用防火墻或防爆墻隔開。相鄰兩個廠房之間不應直接有門相通,以避免爆炸沖擊波的影響。

    如果生產上確有需要,允許在廠房的一面外墻貼鄰建造專為甲類或乙類廠房服務的10kV及以下的變、配電站,并用無門窗洞口的防火墻隔開。

    另外,有爆炸危險的甲、乙類廠房的總控制室,應獨立設置。有爆炸危險的甲、乙類廠房的分控制室在受條件限制時可與廠房貼鄰建造,但必須靠外墻設置,并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3.00h的防火隔墻與其他部分隔開。

    4. 有爆炸危險的部位需要遵循以下原則:

    1) 有爆炸危險的甲、乙類生產部位,宜設置在單層廠房靠外墻的泄壓設施或多層廠房頂層靠外墻的泄壓設施附近。有爆炸危險的設備宜避開廠房的梁、柱等主要承重構件布置。易產生爆炸的設備應盡量放在靠近外墻靠窗的位置或設置在露天,以減弱其破壞力。

    2) 單層廠房中如某一部分用于有爆炸危險的甲、乙類生產,為防止或減少爆炸事故對其他生產部分的破壞,減少人員傷亡,要求甲、乙類生產部位靠外墻設置。防爆房間盡量靠外墻布置,這樣泄壓面積容易解決,也便于滅火救援。

    3) 多層廠房中某一部分或某一層為有爆炸危險的甲、乙類生產時,為避免因該類生產設置在底層及其中間

    各層,爆炸時結構破壞嚴重而影響上層建筑結構的安全,故將其設置在最上一層靠外墻的部位。

    4) 在廠房中,危險性大的車間和危險性小的車間之間,應用堅固的防火墻隔開。為了車間之間的聯系,宜在外墻上開門,利用外廊或陽臺聯系;也可在防火墻上設置雙門斗,盡量使兩個門錯開,用門斗來減弱爆炸沖擊波的威力,縮小爆炸影響范圍。考慮到對疏散樓梯的保護,設置在有爆炸危險場所內的疏散樓梯也要考慮設置門斗,以此減弱爆炸沖擊波的作用,降低爆炸對疏散樓梯間的影響。此外,門斗還可以限制爆炸性可燃氣體、可燃蒸氣混合物的擴散。

    另外,有爆炸危險的建筑或建筑部位,還要注意:

    1) 廠房內不宜設置地溝,必須設置,其蓋板應嚴密,采取防止可燃氣體、可燃蒸氣及粉塵、纖維在地溝積聚的有效措施,且與相鄰廠房連通處應采用防火材料密封。

    2) 使用和生產甲、乙、丙類液體廠房的管、溝不應和相鄰廠房的管、溝相通,該廠房的下水道應設置隔油設施。但是,對于水溶性可燃、易燃液體,采用常規的隔油設施不能有效防止可燃液體蔓延與流散,而應根據具體生產情況采取相應的排放處理措施。

    3) 甲、乙、丙類液體倉庫應設置防止液體流散的設施。遇濕會發生燃燒爆炸的物品倉庫應設置防止水浸漬的措施。防止液體流散的基本做法有兩種:一是在桶裝倉庫門洞處修筑慢坡,一般高為150~300mm;二是在倉庫門口砌筑高度為150~300mm的門檻,再在門檻兩邊填沙土形成漫坡,便于裝卸。金屬鉀、鈉、鋰、鈣、鍶及化合物氫化鋰等遇水會發生燃燒爆炸的物品的倉庫要求設置防止水浸漬的設施。

    5. 泄壓面積計算:爆炸能夠在瞬間釋放出大量氣體和熱量,使室內形成很高的壓力,為了防止建筑物的承重構件因強大的爆炸力遭到破壞,將一定面積的建筑構、配件做成薄弱泄壓設施,其面積稱為泄壓面積。泄壓面積宜按式 A=10CV2/3 計算,但當廠房的長徑比大于 3 時,宜將該建筑劃分為長徑比小于等于 3 的多個計算段,式中:

    A—泄壓面積(㎡);V—廠房的容積(m3);C—泄壓比(㎡/m3),長徑比為建筑平面幾何外形尺寸中的最長尺寸與其橫截面周長的積和4.0倍的該建筑橫截面積之比。

    6. 泄壓設施的選擇:泄壓設施可為輕質屋面板、輕質墻體和易于泄壓的門窗,但宜優先采用輕質屋面板,不應采用普通玻璃。

    1) 作為泄壓設施的輕質屋面板和輕質墻體的質量不宜大于60kg/㎡。

    2) 散發較空氣輕的可燃氣體、可燃蒸氣的甲類廠房(庫房)宜采用全部或局部輕質屋面板作為泄壓設施。頂棚應盡量平整、避免死角,廠房上部空間應通風良好。

    3) 泄壓面的設置應避開人員集中的場所和主要交通道路,并宜靠近容易發生爆炸的部位。

    4) 當采用活動板、窗戶、門或其他鉸鏈裝置作為泄壓設施時,必須注意防止打開的泄壓孔由于在爆炸正壓沖擊波之后出現負壓而關閉。

    5) 爆炸泄壓孔不能受到其他物體的阻礙,也不允許冰、雪妨礙泄壓孔和泄壓窗的開啟,需要經常檢查和維護。

    6) 對于北方和西北寒冷地區,由于冰凍期長、常常積雪,易增加屋面上泄壓面的單位面積荷載,使其產生

    較大重力慣性,從而使泄壓受到影響,因而應采取適當措施防止積雪。

    7. 常見的隔爆設施:1.防爆墻2.防爆門3.防爆窗,其中防爆結構形式的選擇有(1)現澆式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這種耐爆框架結構的廠房整體性能好、抗爆能力強,但工程造價高,通常用于抗爆能力要求高的防爆廠房。(2)裝配式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3)鋼框架結構。耐爆強度較高,但耐火極限低。

    8. 電氣防爆基本措施

    1) 宜將正常運行時產生火花、電弧和危險溫度的電氣設備和線路,布置在爆炸危險性較小或沒有爆炸危險的環境內。

    2) 采用防爆的電氣設備。在滿足工藝生產及安全的前提下,應減少防爆電氣設備的數量。如無特殊需要,不宜采用攜帶式電氣設備。

    3) 按有關電力設備接地設計技術規程規定的一般情況不需要接地的部分,在爆炸危險區域內仍應接地,電氣設備的金屬外殼應可靠接地。

    4) 設置漏電火災報警和緊急斷電裝置。

    5) 安全使用防爆電氣設備。

    6) 散發較空氣重的可燃氣體、可燃蒸氣的甲類廠房以及有粉塵、纖維爆炸危險的乙類廠房,應采用不發火花的地面。采用絕緣材料作整體面層時,應采取防靜電措施。散發可燃粉塵、纖維的廠房內表面應平整、光滑,并易于清掃。

    9. 工業建筑選用采暖裝置的原則

    1) 甲、乙類廠房和甲、乙類庫房內嚴禁采用明火和電熱散熱器采暖。

    2) 散發可燃粉塵、可燃纖維的生產廠房對采暖的要求如下。

    ①為防止纖維或粉塵積集在管道和散熱器上受熱自燃,散熱器表面平均溫度不應超過 82.5℃。但輸煤廊的采暖散熱器表面平均溫度不應超過 130℃。

    3) 在生產過程中散發的可燃氣體、可燃蒸氣、可燃粉塵、可燃纖維(CS2 氣體、黃磷蒸氣及其粉塵等)與采暖管道、散熱器表面接觸能引起燃燒的廠房以及在生產過程中散發受到水、水蒸氣的作用能引起自燃、爆炸的粉塵(如生產和加工鉀、鈉、鈣等物質)或產生爆炸性氣體(如電石、碳化鋁、氫化鉀、氫化鈉、硼氫化鈉等遇水反應釋放出的可燃氣體)的廠房,應采用不循環使用的熱風采暖,以防止此類場所發生火災爆炸事故。

    10. 通風、空調系統的防火防爆原則

    1) 甲、乙類生產廠房中排出的空氣不應循環使用,以防止排出的含有可燃物質的空氣重新進入廠房,增加火災危險性。丙類生產廠房中排出的空氣,如含有燃燒或爆炸危險的粉塵、纖維(如棉、毛、麻等),易造成火災的迅速蔓延,應在通風機前設濾塵器對空氣進行凈化處理,并應使空氣中的含塵濃度低于其爆炸下限的25% 之后,再循環使用。

    2) 甲、乙類生產廠房用的送風和排風設備不應布置在同一通風機房內,且其排風設備也不應和其他房間的送、排風設備布置在一起。

    3) 通風和空氣調節系統的管道布置,橫向宜按防火分區設置,豎向不宜超過5層,以構成一個完整的建筑防火體系,防止和控制火災的橫向、豎向蔓延。當管道在防火分隔處設置防止回流設施或防火閥時,且高層建筑的各層設有自動噴水滅火系統時,能有效地控制火災蔓延,其管道布置可不受此限制。穿過樓層的垂直風管要求設在管井內,常見防止回流的措施如下。

    ①增加各層垂直排風支管的高度,使各層排風支管穿越兩層樓板;

    ②排風總豎管直通屋面,小的排風支管分層與總豎管連通;

    ③將排風支管順氣流方向插入豎風道,且支管到支管出口的高度不小于 600mm;

    ④在支管上安裝止回閥。

    4) 廠房內有爆炸危險的場所的排風管道,嚴禁穿過防火墻和有爆炸危險的房間隔墻等防火分隔物。

    5) 民用建筑內存放容易起火或爆炸物質的房間(如容易放出可燃氣體氫氣的蓄電池室、甲類液體的小型零配件、電影放映室、化學實驗室、化驗室、易燃化學藥品庫等),設置排風設備時應采用獨立的排風系統,且其空氣不應循環使用,以防止易燃易爆物質或發生的火災通過風道擴散到其他房間。此外,其排風系統所排出的氣體應通向安全地點進行泄放。

    6) 排除含有比空氣輕的可燃氣體與空氣的混合物時,其排風管道應順氣流方向向上坡度敷設,以防在管道內局部積聚而形成有爆炸危險的高濃度氣體。

    7) 排風口設置的位置應根據可燃氣體、蒸氣的密度不同而有所區別。比空氣輕者,應設在房間的頂部;比空氣重者,則應設在房間的下部,以利于及時排出易燃易爆氣體。進風口的位置應布置在上風方向,并盡可能遠離排氣口,保證吸人的新鮮空氣中不再含有從房間排出的易燃、易爆氣體或物質。

    8) 可燃氣體管道和甲、乙、丙類液體管道不應穿過通風管道和通風機房,也不應沿通風管道的外壁敷設。

    9) 含有燃燒和爆炸危險粉塵的空氣,在進入排風機前應先采用不產生火花的除塵器進行凈化處理。

    10) 處理有爆炸危險粉塵的排風機、除塵器應與其他一般風機、除塵器分開設置,且應按單一粉塵分組布置,這是因為不同性質的粉塵在一個系統中,容易發生火災爆炸事故。例如,硫黃與過氧化鉛、氯酸鹽混合物能發生爆炸;碳黑混入氧化劑自燃點會降低12)含有有爆炸危險的粉塵和碎屑的除塵器、過濾器和管道,均應設有泄 壓裝置。凈化有爆炸危險的粉塵的干式除塵器和過濾器,應布置在系統的負壓段上,以避免其在正壓段上漏風而引起事故。

    11) 甲、乙、丙類生產廠房的送、排風管道宜分層設置,以防止火災從起火層通過管道向相鄰層蔓延擴散。但進入廠房的水平或垂直送風管設有防火閥時,各層的水平或垂直送風管可合用一個送風系統。

    11. 通風、空調設備防火防爆措施

    1) 空氣中含有容易起火或爆炸物質的房間,其送、排風系統應采用防爆型的通風設備和不會產生火花的材 料(如可采用有色金屬制造的風機葉片和防爆電動機)。當送風機布置在單獨分隔的通風機房內,且送風干管上設置防止回流設施時,可采用普通型通風設備。

    2) 含有易燃、易爆粉塵(碎屑)的空氣,在進入排風機前應采用不產生火花的除塵器進行處理,以防止除塵器工作過程中產生火花引起粉塵、碎屑燃燒或爆炸。對于遇濕可能爆炸的粉塵(如電石、鋅粉、鋁鎂合金粉等),嚴禁采用濕式除塵器。

    3) 排除、輸送有燃燒、爆炸危險的氣體、蒸氣和粉塵的排風系統,應采用不燃材料并設有導除靜電的接地裝置。其排風設備不應布置在地下、半地下建筑(室)內,以防止有爆炸危險的蒸氣和粉塵等物質的積聚。

    4) 燃油、燃氣鍋爐房在使用過程中存在逸漏或揮發的可燃性氣體,要在燃油、燃氣鍋爐房內保持良好的通風條件,使逸漏或揮發的可燃性氣體與空氣混合氣體的濃度能很快稀釋到爆炸下限值的25%以下。

    燃氣鍋爐房應選用防爆型的事故排風機。燃油或燃氣鍋爐房可采用自然通風或機械通風,當設置機械通風設施時,該機械通風設備應設置導除靜電的接地裝置,通風量應符合下列規定。

    ①燃油鍋爐房的正常通風量按換氣次數不少于 3次/h確定,事故排風量應按換氣次數不少于6次/h確定。

    ②燃氣鍋爐房的正常通風量按換氣次數不少于 6次/h確定,事故排風量應按換氣次數不少于12次/h確定。

    《消防安全案例分析》核心知識點總結1(強烈建議關注+收藏)

    【倉庫防火案例分析關鍵知識點】

    【知識點 1】倉庫危險性分類

    倉庫儲存物品的火災危險性分類方法主要依據物品本身的火災危險性;儲存物品的火災危險性應根據儲存物品的性質和儲存物品中的可燃物數量等因素劃分,可分為甲、乙、丙、丁、戊類。同一座倉庫或倉庫的任一防火分區內儲存不同火災危險性物品時,倉庫或防火分區的火災危險性應按火災危險性最大的物品確定。丁、戊類儲存物品倉庫的火災危險性,當可燃包裝重量大于物品本身重量的1/4或可燃包裝體積大于物品本身體積的1/2 時,應按丙類確定。

    【知識點 2】耐火等級和層數

    儲存可燃液體的多層丙類倉庫的耐火等級不應低于二級,單層丙類倉庫和儲存可燃固體的多層丙類倉庫的耐火等級不應低于三級;一、二級丙類1 項(系指動物油、植物油,瀝青,蠟,潤滑油、機油、重油,閃點大于或等于60℃的柴油,糖醛,白蘭地成品庫)倉庫的最多允許層數不應超過 5層;三級丙類1項倉庫的最多允許層數應為單層,一、二級丙類2 項(系指化學、人造纖維及其織物,紙張,棉、毛、絲、麻及其織物,谷物,面粉, 粒徑大于或等于2mm的工業成型硫黃,天然橡膠及其制品,竹、木及其制品,中藥材,電視機、收錄機等電子產品,計算機房已錄數據的磁盤儲存間,冷庫中的魚、肉間)倉庫的最多允許層數不限,三級丙類 2項倉庫的最多允許層數不應超過 3 層。

    【知識點 3】防火間距(通用廠房類)除乙類第6項物品(常溫下與空氣接觸能緩慢氧化,積熱不散引起自燃的物品)外的乙類倉庫,與民用建筑之間的防火間距不宜小于25m,與重要公共建筑的防火間距不應小于50m。

    【知識點 4】消防車道倉庫的占地面積大于 1500m2,根應設置環形消防車道;確有困難時,應沿建筑物的兩個長邊設置消防車道。

    【知識點 5】倉庫內辦公室、休息室布置員工宿舍嚴禁設置在倉庫內;辦公室、休息室等嚴禁設置在甲、乙類倉庫內,也不應貼鄰。辦公室、休息室設置在丙、丁類倉庫內時,應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2.50h的防火隔墻和1.00h的樓板與其他部位分隔,并應設置獨立的安全出口。隔墻上需開設相互連通的門時,應采用乙級防火門。

    【知識點 6】構造防火丙類倉庫內防火墻的耐火極限不應低于4.00h。一、二級耐火等級倉庫的上人平屋頂,其屋面板的耐火極限分別不應低于1.50h和1.00h。一、二級耐火等級倉庫的屋面板應采用不燃材料;屋面防水層宜采用不燃、難燃材料,當采用可燃防水材料且鋪設在可燃、難燃保溫材料上時,防水材料或可燃、難燃保溫材料應采用不燃材料作防護層。

    【知識點 7】倉庫的最大允許占地面積和防火分區的最大允許建筑面積

    1. 丙類倉庫的最大允許占地面積不應大于4800m2,地上部分每個防火分區的最大允許建筑面積不應大于1200m2,地下室每個防火分區的最大允許建筑面積不應大于 300m2;倉庫內設置自動滅火系統時,每座倉庫最大允許占地面積和每個防火分區最大允許建筑面積可按上述規定增加1.0 倍。防火分區之間必須采用防火墻分隔, 甲、乙類倉庫內防火分區之間的防火墻不應開設門、窗、洞口;地下或半地下倉庫(包括地下或半地下室)的最大允許占地面積,不應大于相應類別地上倉庫的最大允許占地面積。

    2. 防火分區面積檢查內容工業建筑檢查時,根據火災危險性類別、建筑物耐火等級、建筑層數等因素確定每個防火分區的最大允許建筑面積;如在同一座庫房或同一個防火隔間內儲存數種火災危險性不同的物品,其庫房或隔間的最大允許建筑面積,按其中火災危險性最大的物品確定。

    3. 復合功能的工業建筑①對于作業型的物流建筑,建筑功能以分揀、加工等作業為主時,防火分區根據其生產加工的火災危險性對 應規范相應的火災危險性類別廠房的規定進行檢查,其中倉儲部分應按中間倉庫的要求確定其防火分區大小是否符合要求。②對于以倉儲為主或分揀加工作業與倉儲難以區分哪個功能為主的物流建筑,按規范中有關倉庫的規定進行 檢查,但當分揀等作業區采用防火墻與儲存區完全分隔時,作業區和儲存區的防火要求可分別按規范中有關廠房和倉庫的規定進行檢查。

    【知識點 8】倉儲場所的安全疏散倉庫的安全出口應分散布置;每個防火分區或一個防火分區的每個樓層,其相鄰 2 個安全出口最近邊緣之間的水平距離不應小于5m。每座倉庫的安全出口不應少于2個,當一座倉庫的占地面積不大于300m2時,可設置1 個安全出口。倉庫內每個防火分區通向疏散走道、樓梯或室外的出口不宜少于2個,當防火分區的建筑面積不大于100m2 時,可設置1 個出口。通向疏散走道或樓梯的門應為乙級防火門。地下或半地下倉庫(包括地下或半地下室)的安全出口不應少于2個,當建筑面積不大于100m2時,可設置1個安全出口。可燃液體儲罐區防火案例分析關鍵知識點

    【知識點 1】 可燃液體火災危險性分類

    汽油的火災危險性特征為閃點小于28℃的液體,屬于甲類液體;重油的火災危險性特征為閃點不小于 60℃ 的液體,屬于丙類液體;

    【知識點 2】可燃液體儲罐區選址

    甲、丙類液體儲罐區應設置在城市(區域)的邊緣或相對獨立的安全地帶,并宜設置在城市(區域)全年最小頻 率風向的上風側。甲、丙類液體儲罐(區)宜布置在地勢較低的地帶。當布置在地勢較高的地帶時,應采取安全防 護設施。甲、丙類液體儲罐區應與裝卸區、輔助生產區及辦公區分開布置。存放甲、乙、丙類液體的倉庫宜布置在地勢較低的地方,以免火災對周圍環境造成威脅;若布置在地勢較高處,則應采取防止液體流散的措施。乙炔站等遇水產生可燃氣體,容易發生火災爆炸的企業,嚴禁布置在可能被水淹沒的地方。生產和儲存爆炸物品的企業應利用地形,選擇多面環山、附近沒有建筑的地方。

    【知識點 3】防火間距甲、丙類液體儲罐區與室外變電站、鍋爐房、架空電力線、廠外道路、廠外鐵路線及儲罐之間的防火間距應符合要求;當甲、丙類液體儲罐布置在同一儲罐區時,其總儲量可按1m3甲類液體相當于5m3丙類液體折算。

    【知識點 4】可燃液體儲罐區防止液體流淌措施甲、丙類液體的地上式儲罐或儲罐組,其四周應設置不燃燒體防火堤。防火堤的設置應符合下列規定:①防火堤內的儲罐布置不宜超過 2排,單罐容量小于或等于1000m3且閃點大于120℃的液體儲罐不宜超過 4排。②防火堤的有效容量不應小于其中最大儲罐的容量。對于浮頂儲罐,防火堤的有效容量可為其中最大儲罐容量的一半。③防火堤內側基腳線至立式儲罐外壁的水平距離不應小于罐壁高度的一半。④防火堤的設計高度應比計算高度高出 0.20m,且其高度應為1.00~2.20m,并應在防火堤的適當位置設置滅火時便于消防隊員進出防火堤的踏步。⑤沸溢性液體地上式儲罐,每個儲罐應設置一個防火堤或防火隔堤。⑥含油污水排水管應在防火堤的出口處設置水封設施,雨水排水管應設置閥門等封閉、隔離裝置。

    模塊 2.民用類建筑(住宅和公共建筑)的建筑防火案例分析

    【知識點 1】建筑層數、建筑高度和建筑分類

    【知識點 2】平面布置

    【知識點3】人員密集場所的設置要求(1)觀眾廳、會議廳、多功能廳(2)歌舞娛樂放映游藝場所(3) 電影院、劇場、禮堂(4)商店、展覽建筑(5)老年人建筑及兒童活動場所(6)醫院和療養院的住院部分(7)教學建筑、食堂、菜市場

    【知識點 4】安全疏散-安全疏散主要從門、樓梯、通道、疏散寬度、距離、通風等方面進行分析。設置歌舞娛樂放映游藝場所的多層公共建筑的疏散樓梯,除與敞開式外廊直接相連的樓梯間外,均應采用封閉樓梯間;室內陸面與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不大于10m且層數為2層及以下的地下室應采用封閉樓梯間;地上部分也可采用室外疏散樓梯用于人員安全疏散;不能自然通風或自然通風不能滿足要求時,封閉樓梯間應設置機械加壓送風系統或按防煙樓梯間的要求設置。

    歌舞娛樂放映游藝場所安全疏散除應滿足上述要求外,還應符合以下規定:1) 建筑內的安全出口和疏散門應分散布置(不應少于 2 個),且建筑內每個防火分區或一個防火分區的每個樓層相鄰兩個安全出口以及每個房間相鄰兩個疏散門最近邊緣之間的水平距離不應小于5m。2) 建筑的樓梯間宜通至屋面,通向屋面的門或窗應向外開啟。3) 自動扶梯和電梯不應計作安全疏散設施。4) 歌舞娛樂放映游藝場所內建筑面積不大于50m2且經常停留人數不超過15人的廳、室或房間可設置1個疏散門。5) 歌舞娛樂放映游藝場所位于兩個安全出口之間的直通疏散走道的房間疏散門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線距離不應大于25m;位于袋形走道兩側或盡端的直通疏散走道的房間疏散門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線距離,及房間內任一點到該房間直通疏散走道的疏散門的直線距離,均不應大于9m;建筑內全部設置自動噴水滅火系統時,其安全疏散距離可按上述規定增加25%。6) 樓梯間應在首層直通室外,確有困難時,可在首層采用擴大的封閉樓梯間或防煙樓梯間前室。當層數不超過4層且未采用擴大的封閉樓梯間或防煙樓梯間前室時,可將直通室外的門設置在離樓梯間不大于15m處。7) 公共建筑內安全出口和疏散門的凈寬度不應小于0.90m,疏散走道和疏散樓梯的凈寬度不應小于1.10m。8) 地下或半地下人員密集的廳、室和歌舞娛樂放映游藝場所,其疏散走道、安全出口、疏散樓梯和房間疏散門的各自總凈寬度,應根據疏散人數按每100人不小于1.00m計算確定。9) 除錄像廳、放映廳以外的其他歌舞娛樂放映游藝場所的疏散人數,應根據廳、室的建筑面積按0.5人/m2 計算。10) 人員密集場所的疏散門,其凈寬度不應小于1.40m,且不應設置門檻,緊靠門口內外各1.40m范圍內不應設置踏步。人員密集場所的室外疏散通道的凈寬度不應小于3.00m,并應直通寬敞地帶。11) 疏散樓梯間應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風,并宜靠外墻設置。靠外墻設置時,樓梯間、前室及合用前室外墻上的窗口與兩側門、窗、洞口最近邊緣的水平距離不應小于1.0m;樓梯間內不應設置燒水間、可燃材料儲藏室、垃圾道;樓梯間內不應有影響疏散的突出物或其他障礙物;封閉樓梯間、防煙樓梯間及其前室,不應設置卷簾門;樓梯間內不應設置甲、乙、丙類液體管道;封閉樓梯間、防煙樓梯間及其前室內禁止穿過或設置可燃氣體管道。

    12) 封閉樓梯間除應符合疏散樓梯間的規定外,尚應符合下列規定:①樓梯間的首層可將走道和門廳等包括在樓梯間內,形成擴大的封閉樓梯間,但應采用乙級防火門等與其他走道和房間分隔。②除樓梯間的出入口和外窗外,樓梯間的墻上不應開設其他門、窗、洞口。③高層建筑、人員密集的公共建筑、人員密集的多層丙類廠房、甲、乙類廠房,其封閉樓梯間的門應采用乙 級防火門,并應向疏散方向開啟;其他建筑可采用雙向彈簧門。④不能自然通風或自然通風不能滿足要求時,應設置機械加壓送風系統或按防煙樓梯間的要求設置。

    13) 防煙樓梯間除應符合疏散用的樓梯間的規定外,尚應符合下列規定:①應設置防煙設施。②在樓梯間入口處應設置前室。③前室的使用面積:公共建筑,不應小于 6.0m2;住宅建筑,不應小于4.5m2。與消防電梯間前室合用時, 合用前室的使用面積:公共建筑、高層廠房(倉庫),不應小于 10.0m2;住宅建筑,不應小于6.0m2。④疏散走道通向前室以及前室通向樓梯間的門應采用乙級防火門。⑤除樓梯間和前室的出入口、樓梯間和前室內設置的正壓送風口和住宅建筑的樓梯間前室外,防煙樓梯間和 前室的墻上不應開設其他門、窗、洞口。⑥樓梯間的首層可將走道和門廳等包括在樓梯間前室內,形成擴大的前室,但應采用乙級防火門等與其他走 道和房間分隔。

    【知識點 4】室內裝修:從裝修級別要求、常見材質(材料的級別)、特殊部位的要求等角度進行把握。

    1) 當頂棚或墻面表面局部采用多孔或泡沫狀塑料時,其厚度不應大于15mm,且面積不得超過該房間頂棚或墻面積的10%。

    2) 封閉樓梯間、防煙樓梯間及其前室的頂棚、墻面和地面均應采用A級裝修材料。

    3) 消防水泵房、排煙機房、固定滅火系統鋼瓶間、配電室、變壓器室、通風和空調機房等,其內部所有裝修均應采用A級裝修材料。

    4) 建筑物內設有上下層相連通的中庭、開敞樓梯、自動扶梯時,其連通部位的頂棚、墻面應采用A級裝修材料,其他部位應采用不低于B1級的裝修材料。

    5) 地上建筑的水平疏散走道和安全出口的門廳,其頂棚裝飾材料應采用A級裝修材料,其他部位應采用不低于B1級的裝修材料。

    6) 地下民用建筑的疏散走道和安全出口的門廳,其頂棚、墻面和地面的裝修材料應采用A級裝修材

    7) 地上四層廳、室內裝修的頂棚材料應采用A級裝修材料,其他部位應采用不低于B1級的裝修材料;地下一層廳、室內裝修的頂棚、墻面材料應采用A級裝修材料,其他部位應采用不低于B1級的裝修材料。

    【知識點 5】

    1)一、二級耐火等級建筑內的營業廳、展覽廳,當設置自動滅火系統和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并采用不燃或難 燃裝修材料時,每個防火分區的最大允許建筑面積可適當增加,并應符合下列規定:

    ①設置在單層建筑內或僅設置在多層建筑的首層內時,不應大于 1萬m2。②設置在地下或半地下時,不應大于 2000m23)總建筑面積大于 2萬m2的地下或半地下商店,應采用無門、窗、洞口的防火墻、耐火極限不低于2.00h的樓板分隔為多個建筑面積不大于2萬m2的區域。相鄰區域確需局部連通時,應采用下沉式廣場等室外開敞空間、防火隔間、避難走道、防煙樓梯間(防煙樓梯間的門應采用甲級 防火門-乙)等方式進行連通。

    2) 建筑外墻上、下層開口之間應設置高度不小于1.2m的實體墻或挑出寬度不小于1.0m、長度不小于開口寬度的防火挑檐;當室內設置自動噴水滅火系統時,上、下層開口之間的實體墻高度不應小于0.8m。當上、下層開口之間設置實體墻確有困難時,可設置防火玻璃墻,多層建筑的防火玻璃墻的耐火完整性不應低于0.50h。實體墻、防火挑檐和隔板的耐火極限和燃燒性能均不應低于相應耐火等級建筑外墻的要求。

    3) 用于防火分隔的下沉式廣場等室外開敞空間,應符合下列規定:

    ①分隔后的不同區域通向下沉式廣場等室外開敞空間的開口最近邊緣之間的水平距離不應小于 13m。室外開敞空間除用于人員疏散外不得用于其他商業或可能導致火災蔓延的用途,其中用于疏散的凈面積不應小于169m2。②下沉式廣場等室外開敞空間內應設置不少于 1部直通地面的疏散樓梯。當連接下沉廣場的防火分區需利用下沉廣場進行疏散時,疏散樓梯的總凈寬度不應小于任一防火分區通向室外開敞空間的設計疏散總凈寬度。③確需設置防風雨篷時,防風雨篷不應完全封閉,四周開口部位應均勻布置,開口的面積不應小于該空間地 面面積的25%,開口高度不應小于1.0m;開口設置百葉窗時,百葉窗的有效排煙面積可按百葉窗通風口面積的60%計算。③確需設置防風雨篷時,防風雨篷不應完全封閉,四周開口部位應均勻布置,開口的面積不應小于該空間地面面積的25%,開口高度不應小于1.0m;開口設置百葉窗時,百葉窗的有效排煙面積可按百葉窗通風口面積的60%計算。

    4) 避難走道的設置應符合下列規定:

    ①避難走道防火隔墻的耐火極限不應低于 3.00h,樓板的耐火極限不應低于1.50h。②避難走道直通地面的出口不應少于2個,并應設置在不同方向;當避難走道僅與一個防火分區相通且該防火分區至少有1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時,可設置1個直通地面的出口。任一防火分區通向避難走道的門至該避難走道最近直通地面的出口的距離不應大于60m。③避難走道的凈寬度不應小于任一防火分區通向該避難走道的設計疏散總凈寬度。④避難走道內部裝修材料的燃燒性能應為 A級。⑤防火分區至避難走道入口處應設置防煙前室,前室的使用面積不應小于 6.0m2,開向前室的門應采用甲級防火門,前室開向避難走道的門應采用乙級防火門。⑥避難走道內應設置消火栓、消防應急照明、應急廣播和消防專線電話。

    5) 防火分隔部位設置防火卷簾時,應符合下列規定:

    ①除中庭外,當防火分隔部位的寬度不大于 30m時,防火卷簾的寬度不應大于10m;當防火分隔部位的寬度大于30m時,防火卷簾的寬度不應大于該部位寬度的1/3,且不應大于20m。②防火卷簾應具有火災時靠自重自動關閉功能。③防火卷簾的耐火極限不應低于《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 50016--2014)對所設置部位墻體的耐火極限要求。④防火卷簾應具有防煙性能,與樓板、梁、墻、柱之間的空隙應采用防火封堵材料封堵。⑤需在火災時自動降落的防火卷簾,應具有信號反饋的功能。。

    【知識點 6】:有頂棚的步行街

    這里所說的“有頂棚的步行街”,其主要特征為:步行街兩側均設置建筑面積不大于 300 ㎡的中小型零售、餐飲和娛樂等商業設施或商鋪,步行街兩端均有開放的出入口并具有良好的自然通風或排煙條件。其與商業建筑內中庭的主要區別在于,步行街如果沒有頂棚,則步行街兩側的建筑就成為相對獨立的多座不同建筑,而中庭則 不能。此外,步行街兩側的建筑不會因步行街上部設置了頂棚而明顯增大火災蔓延的危險,也不會導致火災煙氣 在該空間內明顯積聚,因此,其防火要求有別于建筑內的中庭。當步行街兩側建筑利用步行街進行安全疏散時,步行街的長度不宜大于 300m,步行街內不應布置可燃物, 主要檢查以下內容:步行街兩側建筑的商鋪外,每隔30m設置DN65mm的消火栓,并配備消防軟管卷盤或消防水龍;商鋪內設置自動噴水滅火系統和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商鋪內外均設置疏散照明、燈光疏散指示標志和消防應急廣播系統。每層回廊均設置自動噴水滅火系統。步行街內宜設置自動跟蹤定位射流滅火系統。

    有頂棚的步行街步行街兩側建筑的商鋪,其面向步行街一側的圍護構件宜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1.00h的實體墻,門、窗應采用乙級防火門、窗或耐火完整性不低于1.00h的C類防火玻璃門、窗;相鄰商鋪之間面向步行街一側應設置寬度不小于1.0m、耐火極限不低于1.00h的實體墻當步行街兩側的建筑為多個樓層時,每層面向步行街一側的商鋪均應設置防止火災豎向蔓延的措施,設置回廊或挑檐時,其出挑寬度不應小于1.2m;步行街兩側的商鋪在上部各層需設置回廊和連接天橋時,應保證步行街上部各層的開口面積不應小于步行街地面面積的37%,且開口宜均勻布置;步行街兩側建筑內的疏散樓梯應靠外墻設置并宜直通室外,確有困難時,可在首層直接通至步行街;首層商鋪的疏散門可直接通至步行街,步行街內任一點到達最近室外安全地點的步行距離不應大于60m。步行街兩側建筑二層及以上各層商鋪的疏散門至該層最近疏散樓梯口或其他安全出口的直線距離不應大于37.5m;步行街的頂棚材料應采用不燃或難燃材料,其承重結構的耐火極限不應低于 1.00h。步行街內不應布置可燃物;步行街的頂棚下檐距地面的高度不應小于 6.0m,頂棚應設置自然排煙設施并宜采用常開式的排煙口,且自然排煙口的有效面積不應小于步行街地面面積的 25%。常閉式自然排煙設施應能在火災時手動和自動開啟;步行街兩側建筑的商鋪外應每隔30m設置DN65的消火栓,并應配備消防軟管卷盤或消防水龍,商鋪內應設置自動噴水滅火系統和火災自動報警系統;每層回廊均應設置自動噴水滅火系統。步行街內宜設置自動跟蹤定位射流滅火系統;步行街兩側建筑的商鋪內外均應設置疏散照明、燈光疏散指示標志和消防應急廣播系統。

    【知識點 7】餐飲建筑防火案例分析核心點:廚房

    1) 裝修均為A級;

    2) 可燃氣體探測器/燃氣立管明設;

    3) 固定防爆照明;

    【知識點 8】:燃氣防火應符合下列規定:

    1) 可燃氣體管道嚴禁穿過防火墻。

    2) 地下室、半地下室、設備層和地上密閉房間敷設燃氣管道時,應符合下列要求:

    ①凈高不宜小于 2.2m。②應有良好的通風設施,房間換氣次數不得小于 3 次/h;并應有獨立的事故機械通風設施,其換氣次數不應小于 6 次/h。③應有固定的防爆照明設備。

    3) 燃氣立管宜明設,當設在便于安裝和檢修的管道豎井內時,應符合下列要求。

    ①燃氣立管可與空氣、惰性氣體、上下水、熱力管道等設在一個公用豎井內,但不得與電線、電氣設備或氧 氣管、進風管、回風管、排氣管、排煙管、垃圾道等共用一個豎井。②豎井應在每層樓板處采用不低于樓板耐火極限的不燃材料或防火封堵材料封堵,且應設法采取平時豎井內自然通風和火災時防止產生煙囪作用的措施;燃氣管井與房間、走道等相連通的孔洞應采用防火封堵材料封堵。③每層設可燃氣體探測器。④管道豎井的墻體應為耐火極限不低于 1.0h 的不燃燒體,井壁上的檢查門應采用丙級防火門。

    4) 商業用氣設備設置在地下室、半地下室(液化石油氣除外)或地上密閉房間內時,應符合下列要求:

    ①燃氣引入管應設手動快速切斷閥和緊急自動切斷閥;緊急自動切斷閥停電時必須處于關閉狀態(常開型)。②用氣設備應有熄火保護裝置。③用氣房間應設置燃氣濃度檢測報警器,并由管理室集中監視和控制。④宜設煙氣一氧化碳濃度檢測報警器。⑤應設置獨立的機械送排風系統;正常工作時,換氣次數不應小于 6 次/h;事故通風時,換氣次數不應小于12 次/h;不工作時換氣次數不應小于 3 次/h。

    5) 民用建筑內空氣中含有容易起火或爆炸危險物質的房間,應設置自然通風或獨立的機械通風設施,且其空氣不應循環使用。當空氣中含有比空氣輕的可燃氣體時,排風水平管全長應順氣流方向向上坡度敷設。

    6) 空氣中含有易燃、易爆危險物質的房間,其送排風系統應采用防爆型的通風設備。當送風機布置在單獨分隔的通風機房內且送風干管上設置防止回流設施時,可采用普通型的通風設備。

    7) 排除有燃燒或爆炸危險氣體的排風系統,應符合下列規定:

    ①排風系統應設置導除靜電的接地裝置。

    ②排風設備不應布置在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內。

    ③排風管應釆用金屬管道,并應直接通向室外安全地點,不應暗設。

    【知識點 9】疏散樓梯間的一般要求

    1) 樓梯間應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風,并宜靠外墻設置。靠外墻設置時,樓梯間及合用前室的窗口與兩側門、窗洞口最近邊緣之間的水平距離不應小于1.0m。

    2) 樓梯間內不應設置燒水間、可燃材料儲藏室。

    3) 封閉樓梯間、防煙樓梯間及其前室,不應設置卷簾。

    4) 樓梯間內不應有影響疏散的凸出物或其他障礙物。

    5) 樓梯間內不應敷設或穿越甲、乙、丙類液體的管道。封閉樓梯間、防煙樓梯間及其前室內禁止穿過或設置可燃氣體管道。

    6) 除通向避難層錯位的疏散樓梯外,建筑中的疏散樓梯間在各層的平面位置不應改變。

    7) 除住宅建筑套內的自用樓梯外,地下、半地下室與地上層不應共用樓梯間,必須共用樓梯間時,在首層應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2.00h的不燃燒體隔墻和乙級防火門將地下、半地下部分與地上部分的連通部位完全分隔,并應有明顯標志。

    【知識點 10】:常見樓梯(間)的基本形式及設置要求

    1、敞開樓梯間:適用于低、多層的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中

    2、封閉樓梯間:最常用的一種形式;

    3、防煙樓梯間,指在樓梯間入口處設有前室或陽臺、凹廊,通向前室、陽臺、凹廊和樓梯間的門均為防火門以防止火災的煙和熱進入樓梯間。防煙樓梯間設有兩道防火門和防排煙設施,發生火災時能作為安全疏散通道,是高層建筑中常用的樓梯間形式。防煙樓梯間除了滿足樓梯間的一般設置要求外,尚應滿足:

    【知識點 11】:超高層辦公樓防火案例分析核心知識點:避難層

    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公共建筑應設置避難層(間)。避難層(間)應符合下列規定:

    1) 第一個避難層(間)的樓地面至滅火救援場地地面的高度不應大于50m,兩個避難層(間)之間的高度不宜大于50m。

    2) 通向避難層(間)的疏散樓梯應在避難層分隔、同層錯位或上下層斷開;

    3) 避難層(間)的凈面積應能滿足設計避難人數避難的要求,并宜按5.0人/㎡計算;

    4) 避難層可兼作設備層。設備管道宜集中布置,其中的易燃、可燃液體或氣體管道應集中布置,設備管道區應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3.00h的防火隔墻與避難區分隔。管道井和設備間應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墻與避難區分隔,管道井和設備間的門不應直接開向避難區;確需直接開向避難區時,與避難層區出入口的距離不應小于5m,且應采用甲級防火門。避難間內不應設置易燃、可燃液體或氣體管道,不應開設除外窗、疏散門之外的其他開口;

    5) 避難層應設置消防電梯出口;

    6) 應設置消火栓和消防軟管卷盤;

    7) 應設置消防專線電話和應急廣播;

    8) 在避難層(間)進入樓梯間的入口處和疏散樓梯通向避難層(間)的出口處應設置明顯的指示標志;

    9) 應設置直接對外的可開啟窗口或獨立的機械防煙設施,外窗應采用乙級防火窗。

    【知識點 12】住宅建筑的安全疏散應符合以下規定:

    1) 住宅部分和商業服務網點部分的安全出口和疏散樓梯應分別獨立設置。

    2) 商業服務網點中,當每個分隔單元任一層建筑面積大于200m2時,該層應設置2個安全出口或疏散門。每個分隔單元內的任一點至最近直通室外的出口的直線距離不應大于22m(室內樓梯的距離可按其水平投影長度的1.50 倍計算);分隔單元內全部設置自動噴水滅火系統時,安全疏散距離可按上述規定增加 25%。

    3) 住宅建筑的安全出口應分散設置,且兩個安全出口之間的水平距離不應小于5m。①建筑高度不大于 27m的建筑,當每個單元任一層的建筑面積大于650m2,或任一戶門至最近安全出口的距離大于15m時,每個單元每層的安全出口不應少于2個。②建筑高度大于 27m不大于54m的建筑,當每個單元任一層的建筑面積大于650m2,或任一戶門至最近安全出口的距離大于10m時,每個單元每層的安全出口不應少于2個。③建筑高度大于 54m 的建筑,每個單元每層的安全出口不應少于 2 個。

    4) 住宅建筑的疏散樓梯設置應符合下列規定:

    ①建筑高度不大于 21m的住宅建筑可采用敞開樓梯間;與電梯井相鄰布置的疏散樓梯應采用封閉樓梯間,當戶門采用乙級防火門時,仍可采用敞開樓梯間。②建筑高度大于 21m、不大于33m的住宅建筑應采用封閉樓梯間;當戶門采用乙級防火門時,可采用敞開樓梯間。③建筑高度大于 33m的住宅建筑應采用防煙樓梯間。同一樓層或單元的戶門不宜直接開向前室,確有困難時,開向前室的戶門不應大于3樘且應采用乙級防火門。

    5) 住宅單元的疏散樓梯,當分散設置確有困難且任一戶門至最近疏散樓梯間入口的距離不大于10m時,可采用剪刀樓梯間,但應符合下列規定:

    ①應采用防煙樓梯間。②梯段之間應設置耐火極限不低于 1.00h 的防火隔墻。③樓梯間的前室不宜共用;共用時,前室的使用面積不應小于 6.0m2。④樓梯間的前室或共用前室不宜與消防電梯的前室合用;合用時,合用前室的使用面積不應小于 12.0m2, 且短邊不應小于 2.4m。

    6) 建筑高度大于54m的住宅建筑,每戶應有一間房間符合下列規定:

    ①應靠外墻設置,并應設置可開啟外窗。②內、外墻體的耐火極限不應低于 1.00h,該房間的門宜采用乙級防火門,外窗宜采用耐火完整性不低于1.00 h的防火窗。

    【知識點 13】住宅建筑及設置商業服務網點的住宅建筑的平面布置

    1) 建筑外墻上、下層開口之間應設置高度不小于1.2m(設自噴0.8)的實體墻或挑出寬度不小于1.0m、長度不小于開口寬度的防火挑檐。當上、下層開口之間設置實體墻卻有困難時,可設置防火玻璃墻,但高層(多層)建筑的防火玻璃的耐火完整性不應低于 1.00H(0.5H)。外窗的耐火完整性不應低于防火玻璃墻的耐火完整性住宅建筑外墻上相鄰戶開口之間的墻體寬度不應小于 1.0m;小于1.0m時,應在開口之間設置突出外墻不小于0.6m的隔板。實體墻、防火挑檐和隔板的耐火極限和燃燒性能,均不應低于相應耐火等級建筑外墻的要求。

    2) 住宅部分和非住宅部分的安全疏散、防火分區和室內消防設施配置,可根據各自的建筑高度分別按照規范有關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的規定執行;該建筑的其他防火設計應根據建筑的總高度和建筑規模按公共建筑的規定執行。

    商業服務網點中每個分隔單元之間應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2.00h且無門、窗、洞口的防火隔墻相互分隔,當每個分隔單元任一層建筑面積大于200㎡時,該層應設置2個安全出口或疏散門。每個分隔單元內的任一點至最近直通室外的出口的直線距離不應大于有關多層其他建筑位于袋形走道兩側或盡端的疏散門至最近安全出口的最大直線距離(一、二級 22M,三級 20M,四級 15m),室內樓梯的距離可按其水平投影長度的 1.50 倍計算。

    【知識點 14】消防電梯符合消防電梯要求的客梯或工作電梯,可以兼作消防電梯。

    1. 消防電梯的設置范圍

    2. 防煙前室使用面積的要求

    3. 消防電梯井、機房與相鄰電梯井、機房之間應設置耐火極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墻,隔墻上的門應采用甲級防火門。

    4)在消防電梯的井底應設置排水設施,排水井的容量不應小于2m3,排水泵的排水量不應小于10L/s,且消防電梯間前室的門口宜設置擋水設施

    【知識點 15】建筑保溫系統的防火

    1) 建筑保溫系統防火的基本原則

    ①建筑的內、外保溫系統宜采用燃燒性能為 A級的保溫材料,不宜采用B2級保溫材料,嚴禁采用B3級保溫材料。

    ②設有保溫系統的基層墻體或屋面板的耐火極限應符合相應耐火等級建筑墻體或屋面板耐火極限的要求。

    2) 建筑保溫系統防火的通用要求

    (1) 采用內保溫系統的建筑外墻,其保溫系統應符合下列要求:

    ①對于人員密集場所,用火、燃油、燃氣等具有火災危險性的場所以及各類建筑內的疏散樓梯間、避難走道、 避難間、避難層等場所或部位,應采用燃燒性能火A級的保溫材料。②對于其他場所,應采用低煙,低毒且燃燒性能不低于 B1 級的保溫材料。③保溫材料應采用不燃燒材料做防護層,采用燃燒性能為 B1 級的保溫材料時,防護層厚度不應小于 10mm。

    (2) 采用外保溫系統的建筑外墻,根據與基層墻體、裝飾層之間無空腔的建筑外墻外保溫系統、與基層墻體、裝飾層之間有空腔的建筑外墻外保溫系統的差異而設定;

    模塊 4.其他類建筑防火案例分析相關知識點-汽車庫

    【知識點 1】汽車庫的分類

    汽車庫可按照停車數量和總建筑面積、建筑高度、停車方式的機械化程度等進行分類。

    【知識點 2】汽車庫、修車庫、停車場總平面布局一般規定

    1) 汽車庫、修車庫、停車場不應布置在易燃、可燃液體或可燃氣體的生產裝置區和儲存區內。汽車庫不應與甲、乙類廠房、倉庫貼鄰或組合建造。

    2) Ⅰ類修車庫應單獨建造;II、Ⅲ、IV修車庫可設置在一、二級耐火等級建筑的首層或與其貼鄰,但不得與甲、乙類廠房、倉庫,明火作業的車間,托兒所、幼兒園、中小學校的教學樓,老年人建筑,病房樓及人員密集場所組合建造或貼鄰。

    【知識點3】汽車庫防火分區最大允許建筑面積(單位:㎡)敞開式、錯層式、斜樓板式汽車庫的上下連通層面積應疊加計算,每個防火分區的最大允許建筑面積不應大于以上規定的2.0倍;室內有車道且有人員停留的機械式汽車庫,其防火分區最大允許建筑面積應按以上規定減少35%。汽車庫內設有自動滅火系統,其每個防火分區的最大允許建筑面積不應大于以上規定的2.0倍。

    1. 機械式汽車庫要求:室內無車道且無人員停留的機械式汽車庫,當停車數量超過100輛時,應采用無門、窗、洞口的防火墻分隔為多個停車數量不大于100輛的區域,但當采用防火隔墻和耐火極限不低于1.00h的不燃性樓板分隔成多個停車單元,且停車單元內的停車數量不大于3輛時,應分隔為停車數量不大于300輛的區域。

    2. 甲、乙類物品運輸車的汽車庫、修車庫要求:甲、乙類物品運輸車的汽車庫、修車庫,每個防火分區的最大允許建筑面積不應大于500㎡。

    3. 修車庫要求:修車庫每個防火分區的最大允許建筑面積不應大于2000㎡,當修車部位與相鄰使用有機溶劑的清洗和噴漆工段采用防火墻分隔時,每個防火分區的最大允許建筑面積不應大于 4000 ㎡。

    【知識點 4】構造防火-汽車庫的構造防火應符合以下要求:

    1) 附設在汽車庫內的消防控制室、自動滅火系統的設備室、消防水泵房和排煙、通風空氣調節機房等,應采用防火隔墻和耐火極限不低于1.50h的不燃性樓板相互隔開或與相鄰部位分隔。

    2) 防火墻或防火隔墻上不宜開設門、窗、洞口,當必須開設時,應設置甲級防火門、窗或耐火極限不低于3.00h 的防火卷簾。

    3) 電梯井、管道井、電纜井和樓梯間應分別獨立設置。管道井、電纜井的井壁應采用不燃材料,且耐火極限不應低于1.00h;電梯井的井壁應采用不燃材料,且耐火極限不應低于2.00h。電纜井、管道井應在每層樓板處采用不燃材料或防火封堵材料進行分隔,且分隔后的耐火極限不應低于樓板的耐火極限,井壁上的檢查門應采用丙級防火門。

    【知識點 5】安全疏散-汽車庫的安全疏散應符合以下要求:

    1) 汽車庫的人員安全出口和汽車疏散出口應分開設置。

    2) 除室內無車道且無人員停留的機械式汽車庫外,汽車庫內每個防火分區的人員安全出口不應少于2 個,Ⅳ類汽車庫可設置 1 個。

    3) 建筑高度大于32m 的高層汽車庫(系指建筑高度大于 24m的汽車庫或設在高層建筑內陸面層以上樓層的汽車庫)、室內陸面與室外出入口地坪的高差大于 10m的地下汽車庫應采用防煙樓梯間,其他汽車庫應采用封閉樓梯間;樓梯間和前室的門應采用乙級防火門,并應向疏散方向開啟;疏散樓梯的寬度不應小于1.1m。

    4) 汽車庫室內任一點至最近人員安全出口的疏散距離不應大于45m,當設置自動滅火系統時,其距離不應大于60m,對于單層或設置在建筑首層的汽車庫,室內任一點至室外最近出口的距離不應大于60m。

    5) 汽車庫的汽車疏散出口總數不應少于2 個。但Ⅳ類汽車庫,設置雙車道汽車疏散出口的Ⅲ類地上汽車庫,以及設置雙車道汽車疏散出口、停車數量小于或等于 100 輛且建筑面積小于 4000 ㎡的地下或半地下汽車庫,其汽車疏散出口可設置 1 個。

    6) 汽車疏散坡道的凈寬度,單車道不應小于3.0m,雙車道不應小于5.5m。

    7) 除室內無車道且無人員停留的機械式汽車庫外,相鄰兩個汽車疏散出口之間的水平距離不應小于10m;毗鄰設置的兩個汽車坡道應采用防火隔墻分隔。

    模塊 4.其他類建筑防火案例分析相關知識點-加油站

    【知識點 1】加油站等級:根據其儲油罐、儲氣罐的容積劃分為不同的等級。

    【知識點 2】加油加氣站站址選擇

    加油加氣站的站址選擇,應符合城鄉規劃、環境保護和防火安全的要求,并應選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在城市建成區不宜建一級加油站、一級加氣站、一級加油加氣合建站、CNG加氣母站。在城市中心區不宜建一級加油站、一級加氣站、一級加油加氣合建站、CNG加氣母站。城市建成區內的加油加氣站,宜靠近城市道路,但不宜選在城市干道的交叉路口附近。

    【知識點3】站內平面布置-加油站的站內平面布置應符合以下要求:

    1)車輛入口和出口應分開設置。

    2) 站內車道寬度應按車輛類型確定,單車道寬度不應小于4m,雙車道寬度不應小于6m;站內的道路轉彎半徑應按行駛車型確定,且不宜小于9m;站內的道路坡度不應大于 8%,且宜坡向站外;加油作業區內的停車位和道路路面不應采用瀝青路面

    3)站內的爆炸危險區域不應超出站區圍墻和可用地界線。

    4)加油站的工藝設備與站外建(構)筑物之間,宜設置高度不低于 2.20m 的不燃燒體實體圍墻。

    【知識點 4】加油站內爆炸危險區域:加油站內爆炸危險區域的等級和范圍劃分:

    1) 埋地臥式汽油儲罐內部油品表面以上的空間應劃分為0區。

    2) 埋地臥式汽油儲罐的人孔(閥)井內部空間,以其通氣管管口為中心,半徑為0.75m的球形空間和以其密閉卸油口為中心,半徑為0.50m的球形空間,應劃分為1區。

    3) 距埋地臥式汽油儲罐的人孔(閥)井外邊緣 1.50m以內,自地面算起1m高的圓柱形空間;以其通氣管管口為中心,半徑為2m的球形空間和以其密閉卸油口為中心,半徑為1.50m的球形并延至地面的空間,應劃分為2 區。

    【知識點 5】加油工藝及設施要求

    1) 加油站的汽油罐和柴油罐(撬裝式加油裝置所配置的防火防爆油罐除外)應埋地設置,嚴禁設在室內或地下室內。

    2) 儲油罐應采用臥式油罐。

    3) 加油機不得設置在室內。

    4) 油罐車卸油必須采用密閉卸油方式。

    5) 進油管應伸至罐內距罐底50~100mm處。進油立管的底端應為45°斜管口或 T形管口。進油管管壁上不得有與油罐氣相空間相通的開口。

    6) 汽油罐與柴油罐的通氣管應分開設置。通氣管管口高出地面的高度不應小于4m。沿建(構)筑物的墻(柱)向上敷設的通氣管,其管口應高出建筑物的頂面1.50m及以上。通氣管管口應設置阻火器。當加油站采用油氣回收系統時,汽油罐的通氣管管口除應裝設阻火器外,尚應裝設呼吸閥。通氣管的公稱直徑不應小于50mm。

    【知識點 6】站房和罩棚要求:

    1) 加油作業區內的站房及其他附屬建筑物的耐火等級不應低于二級。當罩棚頂棚的承重構件為鋼結構時,其耐火極限可為0.25h,頂棚其他部分不得采用燃燒體建造。

    2) 汽車加油場地宜設罩棚,罩棚應采用不燃燒體材料建造;進站口無限高措施時,罩棚的凈空高度不應小于4.50m;進站口有限高措施時,罩棚的凈空高度不應小于限高高度。罩棚遮蓋加油機的平面投影距離不宜小于2m。

    3) 當站房的一部分位于加油作業區內時,該站房的建筑面積不宜超過300m2,且該站房內不得有明火設備。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又黄又爽又无遮挡免费的网站| 欧美又粗又大XXXXBBBB疯狂| 亚洲综合无码一区二区| 亚洲人成色99999在线观看| 亚洲另类丝袜综合网| 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 欧美大胆老熟妇乱子伦视频| 不卡乱辈伦在线看中文字幕| 色橹橹欧美在线观看视频高清 | 成人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欧美怡春院一区二区三区| 黄又色又污又爽又高潮动态图| 亚洲精品熟女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无套无码AV电影| 欧洲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亚洲人成影院在线观看| 116美女极品a级毛片| 久久精品无码鲁网中文电影|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网站 | 亚洲 都市 无码 校园 激情| 精品超清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色天天天综合网色天天| 人妻av无码系列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对白熟女受不了了| 国产成人午夜福利在线播放| 欧美黑人XXXX性高清版| 精品人妻中文字幕av| 精品无人区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午夜久久福利大片|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软件| 天下第二社区在线视频| 国产成人亚洲欧美二区综合| 精精国产XXXX视频在线播放| 麻豆国产AV剧情偷闻女邻居内裤| 久久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伊 | 色一乱一伦一图一区二区精品 | 四虎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 免费人成网站视频在线观看| 四虎成人在线观看免费| 一本一道色欲综合网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久久久尹人香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