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明朝末期,很多人都會說明朝當時已經搖搖欲墜。崇禎雖說算是明君,但卻無法力挽狂瀾。其實這并不是真正的歷史,而是被清朝改寫過的歷史。畢竟如果說崇禎是個大昏君的話,又怎么能夠看的出滿清的厲害呢?那么當時真正的歷史又是什么樣子的呢? 可以說在崇禎登基之時的明朝比朱由校當年要好上太多。雖說算不上是兵強馬壯,但總算是在穩步的上升。東林黨的威脅雖說沒有徹底的清楚,但有魏忠賢與其周旋。皇帝基本不用操心。軍事更是蒸蒸日上,在遼東地區占據了主動權。袁崇煥更是多次打敗皇太極。可以說當時的明朝絕對算不上是搖搖欲墜,反而有些重煥生機的感覺。 但是崇禎在登基之后可以說是每一步走的都是錯的。為了安撫大臣,而除去了魏忠賢。自此大明朝廷重新淪落到了被東林黨統治的無作為時期。而這還算不上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崇禎在自毀長城上面的造詣可以說是無人能敵。在其繼位之初,大明的名將保守估計也有二十人。這些人壓制清軍可以說是覆手可得,但是最終只有趙率教活了下來。其他的都死在了崇禎的手下。 如果說是這些武將犯了不可饒恕的罪行也還說得過去,但那是崇禎殺人最常用的一個理由就是戰敗。在崇禎掌權的年代從來就沒有戴罪立功一說,往往戰敗就意味著死亡。這也是為什么很多明朝的將領寧愿投降也不愿突圍的原因。而這些死的人中有兩位可以說是崇禎犯得最大的錯誤。 其中之一就是我們非常熟悉的袁崇煥。這位被殺可以說是非常的冤枉。他并沒有戰敗,反而是在大勝歸來之后被彈劾,之后被扣上了通敵的帽子被崇禎凌遲。而這件事中最大的“功臣”應該就是被崇禎救活的東林黨。可以說是最自毀長城的一件事。 第二個人就是孫元化了,這位雖說不太出名的。但是對于大明來說卻是一位能夠逆轉乾坤的人物,因為他是火炮專家。但是最終也因為戰斗失利被俘,然后皇太極趁機施展反間計將他放出。沒想到崇禎想都沒想都認定他已經投敵,將其斬首。這一舉動也寒了無數將領的心。 可以說明朝末年是有很大的可能重煥生機的。畢竟當時明朝最大的敵人并不是清軍,而是自身內部。但是當時百姓安居樂業,東林黨也被打壓的喘不過氣來。只要順其自然的發展下去大明便會重新變成強國。但這些人才卻都被崇禎殺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