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apseed是一款手機修圖app,是一款我每換一部手機都會安裝的app(雖然我只換過兩部手機)。我大概從2012年開始使用它,雖然它一直在我的手機上留有一席之地,但是我卻沒有去深挖過它的功能,基本每次都是打開一張圖片之后,這個功能試一試,那個功能玩一玩,也不知道最后會把照片修成什么樣。近兩年我也接觸了更多的攝影,對于一些攝影的理論、技巧和后期都有了一定的認識,拍起照片、后期照片都有了一定的思維,也更加頻繁的使用snapseed來修圖。說來有些不好意思,一直以來我都沒有認真去學習PS,基本上很多照片都是通過snapseed來修的,雖然手機app修圖的局限性很大,但在手機app上修圖我更加的得心應手,也足以供我在社交圈發布照片了(好了,我最近是有在學習PS了!) 對滿足于平時在朋友圈等社交平臺曬曬自己照片的攝影業余愛好者來說,這款手機修圖app簡直不要太好用,既能有懶人操作的濾鏡,也能有專業化一點的精修操作,還能有各種創意玩法,雖然前幾篇推文已經用過無數次snapseed了,我還是決定認真的分析一波snapseed,并作出總結分享給大家參考。 snapseed頁面介紹 這就是snapseed的界面。 導入照片后,主頁面共有7個按鈕,我們依次介紹一下: ①為打開照片的按鈕,有時候會像上面一樣,點擊任意位置打開圖片,更多的時候是需要點擊這個按鈕來打開相冊里的圖片,也可以直接開啟手機的拍照功能,不過我一般不會用它來拍照。 ②為撤銷、還原及查看按鈕,點擊這個按鈕之后,可以看到有撤銷、重做、還原、查看修改內容和QR樣式內容等按鈕。其中,撤銷指撤銷對照片的修改(跟excel中的撤銷一樣道理);重做是指撤銷剛剛對照片的撤銷操作(有點繞);還原就是指將照片還原到最初的狀態;查看修改內容就是歷史記錄,可以看到在snapseed中對照片進行修改的步驟(是個很重要的功能,也是進入蒙版的位置);至于QR樣式內容,就是為你這張照片創建一個二維碼,可以分享給別人,我基本沒用過。 ③為詳細信息按鈕,點擊可以看到照片的一些信息,用處不大。 ④為設置按鈕,點擊可以看到有教程、幫助和反饋、設置三個選項。 這里主要講一下設置,點擊設置后,前面那三個不用管它,主要是下面兩個選項:調整圖片大小、格式和畫質。我們先將snapseed輸出的畫質調整到最好,以保證經過后期之后的照片畫質依然是最佳的,選擇jpg是為了方便分享。 ⑤為樣式按鈕,當我們導入照片后,點擊下方最左邊的“樣式”按鈕,可以選擇一些預設模版,包括你最近一次修改照片的操作步驟,都可以直接對照片進行自動的后期,如果都覺得不滿意,那么可以點擊中間的“工具”按鈕,進行手動后期。 ⑥為導出按鈕,一般只用到“保存”、“保存副本”和“導出”三個功能。 “保存”是指直接用修改后的照片替換掉相冊里邊的原圖,并且可以隨時把照片導入到snapseed,查看或者撤銷之前對照片所進行的修改; “保存副本”跟“保存”的功能一樣,都可以保留照片的修改步驟并且隨時進行查看或撤銷,不同的是“保存副本”不會替代原圖,會自動生成一張新的圖片; “導出”則是導出一張無法撤銷的照片,即如果是選擇導出照片,那么相冊就會新增一張照片,并且將其導入snapseed時,無法查看或撤銷對照片所做的修改。 ⑦為工具按鈕,snapseed的工具還是相對比較齊全的,共有28個工具,也基本能滿足我們日常對照片的調整了。這個也是本文介紹的重點內容。 可能看到這么多的工具,很多人會無從下手,莫慌,我將snapseed分為基礎調整模塊、精細調整模塊、濾鏡預設模塊和其他模塊等4個模塊來進行介紹,相信認真看完這波介紹,各位應該能對snapseed有全面的認識了。雖然了解功能的使用只是第一步,但只有了解了使用方法,才能更好的使用這個工具去完善我們的作品!當然后面也會不斷推出各種修圖的思路和操作流程供大家參考,在實踐中學習,在學習中進步! 接下來,讓我們走進snapseed吧。 一、基礎調整模塊 這個模塊顧名思義就是對照片進行基礎性的調整,既可用于導入照片后的第一步工作,也可以是最后的微調收尾工作,主要包含了調整圖片、突出細節、白平衡、剪裁、旋轉、透視、修復、暈影等工具。 1、調整圖片 調整圖片工具頁面有兩個按鈕,左邊的按鈕是參數按鈕,主要有:亮度、對比度、飽和度、氛圍、高光、陰影、暖色調等7個調整項;右邊的按鈕是自動按鈕,點擊之后系統會自動對照片進行調整,一般不使用這個。 其中: 亮度主要是調整畫面整體亮度,向左滑壓暗亮度,向右滑提高亮度; 對比度主要是調整畫面明暗對比,向左滑降低對比度,向右滑提高對比度: 飽和度主要是調整畫面色彩的濃度,向左滑降低飽和度(降低到0為黑白),向右滑提高飽和度: 氛圍主要是對畫面細節、亮度、對比度和飽和度的智能綜合調整,這個功能我個人比較少用,經過嘗試,向左滑降低氛圍會有提亮高光、壓暗陰影、弱化細節(有點加了柔光的感覺)的效果;向右滑提高氛圍會有壓暗高光、提亮陰影、增加飽和度、強化細節的作用(有點偏向增加對比度的感覺)。如果要使用,盡量把參數控制在-20~20之間吧 高光主要是控制畫面高光區域,向左滑壓暗高光,向右滑提亮高光: 陰影主要是控制畫面陰影區域,向左滑壓暗陰影,向右滑提亮陰影: (提亮高光 壓暗陰影,大致就等于提高對比度) 暖色調主要是控制畫面的色溫,向左滑是加冷色調,畫面偏藍,向右滑是加暖色調,畫面偏黃。 在調整圖片功能頁面中,我們點擊左下方的小圖標,就可以看到照片的直方圖,看著直方圖來調整,可以更好的知曉照片的亮度信息。關于直方圖的概念,可以點擊下方鏈接查看: 2、突出細節 突出細節工具主要包含兩個調整項:結構和銳化。 兩個工具都是起到突出細節的作用,不過結構的參數范圍是-100~100,當往負數方向調整時,畫面會變的平滑,銳化的參數范圍是0~100;調高銳化值和結構值,都可以讓畫面顯示出更多的細節: 兩者的區別大致區別在于調高結構值,會讓畫面整體大幅突出細節,而銳化更多的是讓物體的邊緣更棱角分明,大幅提高這兩個調整項都會帶來畫面噪點變多的缺陷,所以也是適當控制即可。 3、白平衡 白平衡頁面有三個按鈕,第一個是自動調整按鈕,第二個是參數按鈕,包含色溫、著色兩個調整項,第三個是取樣按鈕。 自動調整按鈕,點一下系統就會自動幫我們調整白平衡,調整到系統認為是準確的白平衡; 參數按鈕則是完全自己來調整的按鈕,包含了色溫和著色兩個調整項。其中色溫和調整圖片的暖色調差不多,向左滑是加冷色調,畫面偏藍,向右滑是加暖色調,畫面偏黃;著色則是控制色調,向左滑是加青色,向右滑是加品紅色。另外,色溫和著色同時調,不同的參數則會有不同的混合顏色效果。 取樣按鈕比較特別,有些時候我們拍攝照片由于環境光的原因,畫面會顯示出跟真實環境不一樣的色彩,取樣工具主要是為了讓畫面還原出最真實的色彩,一般是要將取樣點選擇在畫面18度灰的地方,大概意思就是告訴系統這個是灰色,你以這個為基準,幫我把照片的顏色都還原成原本的色彩,一般比較少使用,當畫面沒有灰色色彩時,它就失效了。 4、剪裁 剪裁工具主要是用于裁剪畫面比例,進行二次構圖。頁面有兩個按鈕,左邊是旋轉按鈕,用來旋轉比例框(例如把3:2旋轉成2:3);右邊是比例按鈕,可以選擇裁剪的比例,包含了自由、原圖、DIN、正方形、3:2、4:3、5:4、7:5、16:9等9種比例。 我個人習慣橫畫幅常用比例為DIN、16:9,豎畫幅常用比例為DIN。當然也可以選擇正方形或者自由,自己控制裁剪比例。 5、旋轉 旋轉工具主要用于調整照片水平,頁面有兩個按鈕,左邊是翻轉按鈕,可以左右翻轉圖片,右邊是旋轉按鈕,可以把圖片向右旋轉90度。 一般進入旋轉頁面,app會自動對照片進行水平校準,手指左右滑動也可以調整照片的旋轉角度。 6、透視 透視工具頁面有三個按鈕,第一個按鈕是模式按鈕,包含四個模式的調整;第二個是填充按鈕,即自動填充照片經過拉伸之后的空白區域;第三個是自動調整按鈕。 這里主要介紹一下模式按鈕,包含了傾斜、旋轉、縮放、自由四個模式 (1)傾斜模式,可以左右調整和上下調整,一般用于矯正我們拍攝時的輕微畸變或者角度微調。 如我們拍攝了一張稍微有點仰拍角度的照片,但我們想要平視的效果,那么就可以使用這個模式的上下調整,矯正角度: 左右調整原理和用途也是一樣。 當然我們有時候為了效果,也會刻意將平視角度的照片調成仰拍或俯拍的角度。像這張,為了體現建筑的挺拔,我在后期特意將角度往仰拍視角調整(當然這個本是在前期拍攝時就可以做到的): (2)旋轉模式,有點類似于旋轉功能,不同的地方在于這里的旋轉模式在我們旋轉之后,會自動填充空白的部分,如果旋轉幅度過大,則會讓畫面很哪看,用處不是很大: (3)縮放模式,上下滑動可以上下拉伸或者壓縮照片,向上拉伸可以讓山峰更挺拔: 左右滑動可以左右拉伸或者壓縮照片,左右壓縮可以讓畫面更緊湊: 由于這個是全局調整,而且沒辦法進入蒙版讓效果作用于局部,一般不推薦使用。 (4)自由模式,顧名思義就是可以自由控制向各個方向調整: 7、修復 修復功能是一個比較好用的功能,一般用來去掉畫面的一些污點,當我們用手指在畫面上涂抹時,系統會智能的幫我們把涂抹的位置變成周圍相近的元素,看例子,當我們抹除那群飛鳥的位置后,app會自動幫我們將抹除的位置變成周圍天空的顏色: 但是這個也有失效的地方,假如我們涂抹的位置比較復雜,牽扯到的元素比較多,它就發揮不了作用了,涂抹的位置會變得很難看,如下圖: 另外在使用時,建議將照片放大來進行涂抹,能夠更好的發揮其作用。 8、暈影 暈影功能是指設置一個圓圈,然后可以分別控制圈內和圈外的亮度。進入暈影工具頁面之后會看到照片中間有一個藍色的點,這個點可以移動,它所在的位置就是中心點。兩只手指縮放可以控制外部和內部的區域比例: 上下滑動可以分別選擇調整外部亮度或內部亮度,然后左右滑動可以調整外部亮度或者內部亮度,一般我常用于給照片添加暗角(即壓暗外圈亮度,操作幅度不宜過大): 二、精細調整模塊 這個模塊是我使用snapseed的核心模塊,也是能讓它成為手機專業修圖app的核心競爭力,用于對照片進行局部、精細化的調整,主要包含了曲線、局部、畫筆、色調對比度、蒙版等功能。 1、曲線 關于曲線這里就先簡單介紹一下,以后再專門來介紹曲線的使用。 曲線功能頁面有三個按鈕,從左到右分別是:通道按鈕、可視按鈕、濾鏡預設按鈕。 通道按鈕 點擊通道按鈕,我們可以看到從左到右分別是RGB曲線、紅色曲線、綠色曲線、藍色曲線和亮度曲線等5條曲線。 (1)RGB曲線 選擇RGB曲線和最下面中間的眼睛圖標,我們可以看到圖片表層出現一個矩形框,矩形框有一條從右上角到左下角的對角線,這條線就是我們操作的曲線,我們可以在曲線上點一下加上“釘子”,加上釘子之后,我們對曲線的其他位置進行上下拉動就不會影響到釘住的位置。 我們給曲線的中間打上一個釘子,則曲線的左下部分控制畫面的陰影區域,右上部分控制畫面的高光區域。 當我們向上拉動高光曲線,向下拉動陰影曲線,則畫面會相應提亮高光、壓暗陰影,畫面對比度增加;當我們向下拉動高光曲線,向上拉動陰影曲線,則畫面會相應壓暗高光、提亮陰影,畫面對比度降低,細節得到強化: (2)紅色曲線 選擇紅色曲線,我們可以看到像RGB曲線一樣的畫面,不過曲線變成了紅色的,紅色曲線就是可以為畫面加入紅色或青色元素。紅色曲線向上拉,則為畫面增加紅色,向下拉則為畫面增加紅色的互補色青色,同時我們可以在曲線上打上“釘子”,用來分別控制畫面高光、陰影和中間調部分的色彩。 向上拉動高光部分的紅色曲線,則為高光加入紅色,向下拉動則為高光部分加入青色;向上拉動陰影部分的紅色曲線,則為陰影加入紅色,向下拉動則為陰影部分加入青色: (3)綠色曲線 綠色曲線則是可以為畫面加入綠色或品紅色元素。向上拉為畫面增加綠色,向下拉為畫面增加品紅色,同時也可以打上“釘子”,分別控制高光、陰影和中間調部分的色彩。 向上拉動高光部分的綠色曲線,則為高光加入綠色,向下拉動則為高光部分加入品紅色;向上拉動陰影部分的綠色曲線,則為陰影加入綠色,向下拉動則為陰影部分加入品紅色: (4)藍色曲線 藍色曲線則是可以為畫面加入藍色或黃色元素。向上拉為畫面增加藍色,向下拉為畫面增加黃色,同時也可以打上“釘子”,分別控制高光、陰影和中間調部分的色彩。 向上拉動高光部分的藍色曲線,則為高光加入藍色,向下拉動則為高光部分加入黃色;向上拉動陰影部分的藍色曲線,則為陰影加入藍色,向下拉動則為陰影部分加入黃色: (5)亮度曲線 亮度曲線就是控制畫面亮度的曲線,跟調整圖片中的亮度、高光和陰影的調整差不多。向上拉可以提高畫面曝光度,向下拉可以降低畫面曝光度。同時可以打上釘子,分別控制畫面的高光和陰影部分,原理和上面的曲線一樣: 另外,在實際使用當中,我個人感覺RGB曲線和亮度曲線調整的效果差不多,也可以達到提高高光、壓暗陰影或壓暗高光、提高陰影的作用。 (6)注意點 在使用紅綠藍曲線進行調整時,可能會遇到加入的顏色不是這里所說的顏色,那是因為兩種或三種不同顏色混合在一起,會出現新的一個顏色,所以每次在修圖時,要不斷嘗試,不斷調整至合適滿意的效果。 可視按鈕 可視按鈕就是中間那個眼睛的圖標,點擊可以隱藏或顯示曲線圖: 預設按鈕 預設按鈕則是懶人修圖的福音,只需不斷點擊預設的樣式,如A01、A02、M01...等等,就可以有不同的效果,選擇自己喜歡的效果即可。另外值得一說的是,在選擇完預設效果后,可以點擊通道按鈕,再預設基礎上進行再調整。這個我們放在下邊講。 2、局部 局部功能頁面有兩個按鈕:添加控制點按鈕和可視按鈕。這里主要就介紹一下局部按鈕。 我們點一下 號按鈕,按鈕變成藍色,然后點擊畫面中的任意位置,就表示在該位置添加了一個局部控制點。 添加控制點后,兩根手指的縮放可以控制這個局部點的作用范圍大小,控制大小時紅色區域就是受作用的區域(這個作用范圍系統會自動選擇相近亮度的區域): 上下滑動時,可以分別對該區域的亮度、對比度、結構和細節進行調整,選中其中一個參數項,左右滑動可以調整該參數項的參數,四個參數項的調整效果與上文介紹的一樣,這里就不贅述了。 在添加控制點后,我們還可以按住控制點進行拖動,一次可以添加8個控制點,如果需要添加更多,則需要保存后再進入一次局部功能頁面。 可視按鈕就是點擊之后可以隱藏控制點的按鈕,可自行嘗試。 3、畫筆 畫筆功能就是把我們的手指當作一只畫筆,在照片上進行涂抹,涂抹過的位置則會附加上畫筆所帶來的效果,未涂抹過的則保持原圖的樣子。 畫筆功能頁面下方主要有3個按鈕,從左到右分別是調整項、參數項(含加減)、可視按鈕。 其中調整項按鈕即是畫筆所能調整的功能,包括加光減光、曝光、色溫、飽和度等四個調整項,下面就依次進行介紹。 加光減光,是可以調整畫面局部亮度的功能,可選擇參數為-10、-5、0、5、10,-10和-5表示減光,涂抹過的位置亮度將會變暗;5和10表示加光,涂抹過的位置亮度將會變亮,數值越大,亮度越亮;0可以當作橡皮擦,可以擦除我們所做過的加光減光調整; 曝光,是可以調整畫面局部曝光的功能,在亮度上強度比加光減光更強,可選擇參數為-1,-0.7、-0.3、0、0.3、0.7、1,數值表示與加光減光相同,數值越大,亮度越亮,參數0即為橡皮擦功能; 色溫,可以調整畫面局部色溫的功能,可選擇參數為-10、-5、0、5、10,-10和-5表示冷色調,即可以畫面局部添加藍色;5和10表示暖色調,可以為畫面局部添加黃色;0表示橡皮擦。 飽和度,可以調整畫面局部飽和度的功能,可選擇參數為-10、-5、0、5、10,負數表示降低飽和度,正數表示增加飽和度,0表示橡皮擦。 點擊頁面下方右邊的眼睛圖標,可以查看我們的畫筆涂抹過畫面的哪些區域,紅色表示我們涂抹過的區域。 4、色調對比度 色調對比度功能頁面只有一個參數按鈕,該按鈕包含了:高色調、中色調、低色調、保護高光和保護陰影5個參數項(進入頁面默認參數為高色調 30、中色調 50和低色調 30)(右邊的圖是例圖,我標出了圖片中的高光、中間調和陰影的位置,以便下邊解釋): 其中,調整高色調(參數為0~100),作用是提高圖片高光位置的對比效果: 調整中色調(參數0~100),作用是提高圖片中間調位置的對比效果: 調整低色調(參數0~100),作用是提高圖片陰影位置的對比效果: 保護高光(參數0~100),作用是當我們調整高色調參數后,保護高光部分的細節; 保護陰影(參數0~100),作用是當我們調整低色調參數后,保護陰影部分的細節。 5、蒙版 其實蒙版不是snapseed中的一個功能,它是一個輔助的后期功能,之前有一篇文章專門介紹snapseed的蒙版功能,請點擊下方藍色字體查看: 雖然它不是snapseed的一個顯性功能,但它卻是snapseed非常好用的輔助功能,像snapseed如調整圖片、暈影等大部分功能都是對照片進行全局的調整,而如果搭配蒙版使用,則可以讓其他的全局調整功能只作用于我們想作用的位置,實現了精細化調整。 三、濾鏡預設模塊 這個模塊堪稱是懶人修圖的樂園,這里的濾鏡不單單把濾鏡套上去就好了,還可以對濾鏡的參數進行相對個性化的調整,同時可以和蒙版結合,使濾鏡只套用在照片的某個局部上,實在是非常好用。主要包含了曲線、HDR景觀、魅力光暈、戲劇效果、復古、粗粒膠片、懷舊、斑駁、黑白、黑白電影等功能。 1、曲線 曲線在上面的精細調整模塊已經介紹過了,這里主要補充介紹一下曲線里面的預設功能。曲線的預設功能算是預設里邊比較特別的,因為當你套用某個曲線預設之后,你可點擊通道按鈕,在預設的基礎上再分別對RGB曲線、紅綠藍曲線和亮度曲線進行調整(這里為了演示得更明顯,調整力度比較大): 2、HDR景觀 HDR,就是高動態范圍圖像,現在的手機相機功能很多都有HDR功能了,它大概就是在現場環境光比比較大的情況下,使用兩張或以上不同曝光值的圖片,根據圖像的細節分布采取疊加的算法合成到一張圖中,從而獲得一張曝光合合適,細節豐富的照片。在snapseed中的HDR景觀功能就是模仿這種效果,恰當使用的話能獲得挺不錯的效果,如果使用不當也會讓照片看起來很臟。 HDR景觀功能頁面有調整和濾鏡兩個按鈕,調整按鈕中包含濾鏡強度、亮度和飽和度三個參數項,濾鏡按鈕中有自然、人物、精細和強四種濾鏡模式: 其中調整按鈕中濾鏡強度是指應用濾鏡的效果強度;亮度和飽和度和前文介紹的一樣。這里介紹一下濾鏡按鈕的四個濾鏡模式: 自然模式:壓暗大面積的亮部和提亮大面積的暗部; 人物模式:相對自然模式過渡較為柔和,畫面對比度適中; 精細模式:畫面對比度略弱于自然模式,對亮部的壓暗力度更大; 強模式:效果類似于自然模式,但是比自然模式的對比度更強,過渡更生硬,更易產生白邊。 這樣解釋其實比較難以理解,而且這個功能不能直接套用,濾鏡強度也不宜太高,實際操作上要搭配蒙版等其他調整功能更好。這個功能也是我很少使用的功能之一,因為對畫面的損害太大,有合適的素材再認真試試,然后效果可以的話再寫一篇應用的文章。 3、魅力光暈 魅力光暈也是我現在比較常用的一個功能,頁面上有調整按鈕和預設按鈕,調整按鈕包含了光暈、飽和度和暖色調3個調整項;預設按鈕則包含了5個預設效果。 調整項中,光暈是調整畫面柔焦效果的強度,參數為0-100;飽和度是調整畫面色彩飽和度的效果,參數為-100-100;暖色調為調整畫面色溫的按鈕,參數為-100-100,負數表示冷色調,加入藍色,正數表示暖色調,加入黃色。 在使用魅力光暈的時候有個需要注意的地方,就是盡量不要整張照片都使用,所以使用魅力光暈這個濾鏡時,就需要搭配蒙版功能來使用。魅力光暈可以讓畫面達到一種柔焦的朦朧效果,所以一般我會結合蒙版,將其作用在畫面的高光位置,如被霧氣籠罩的地方、被陽光照射的地方等等,讓高光位置顯示出一種夢幻朦朧的感覺,如下例子: 我先將整張照片加上魅力光暈功能,參數選擇光暈 50,飽和度0,暖色調 40,但是我只想作用于畫面中被太陽照射到的樹木的高光部分,所以就要用到蒙版功能,仔細涂抹樹木的高光部分,將魅力光暈的效果作用于該部分(紅色部分): 4、戲劇效果 戲劇效果是可以讓畫面細節突出的功能,頁面上有調整按鈕和預設按鈕,調整按鈕包含了濾鏡強度和飽和度兩個調整項,預設按鈕包含了6個預設效果。 點擊進入頁面后,它會自動套上濾鏡強度 90,飽和度-40的參數,這個參數一般會對畫質造成比較嚴重的損害,所以我們要將強度降低一點,同時將飽和度提高一點,盡可能別讓畫面失真(左圖是調整前,右圖是調整后): 一開始使用snapseed的時候我很喜歡用這個功能,現在倒是很少用到了。 5、復古 復古功能頁面有三個按鈕,從左至右分別是模糊按鈕、參數按鈕和濾鏡按鈕。 其中模糊按鈕是給畫面加上一層面模糊的效果,一般都會將其關閉,它默認也是關閉的;濾鏡按鈕則包含了12個濾鏡效果;參數按鈕則包含了亮度、飽和度、樣式強度和暈影強度四個參數項: 復古功能在使用上,要先在12中濾鏡效果中選擇一種,接著再調整4個參數項。例如選擇第一個濾鏡,系統默認的參數設置為亮度 0,飽和度 0,樣式強度 20,暈影強度 30,亮度和飽和度就不解釋了,跟其他功能里的亮度和飽和度是一樣的; 樣式強度是指濾鏡效果的強度,一般不宜太高: 暈影強度則是暗角效果,數值越大,強度越大: 這個也是我比較常用的功能,通常嘗試各個濾鏡效果,這個是調整前后對比: 6、粗粒膠片 粗粒膠片是一個意在模仿膠片效果的濾鏡功能,頁面上有調整按鈕和預設按鈕,調整按鈕包含了粒度和樣式強度2個參數項,濾鏡按鈕則包含了18種濾鏡效果: 使用上和復古功能一樣,先在18種濾鏡效果中選擇一種,然后再調整2個參數項。每個濾鏡效果默認的參數設置為粒度 25,樣式強度 80; 粒度指的是在畫面中添加顆粒的數量,是為了增加膠片感,我一般會調為0,如果需要添加顆粒感,可以適當調高一點;樣式強度則是指濾鏡效果的強度,不宜太高。 這個也是我使用頻率比較高的功能,我一般的操作順序是先把粒度降低至0,然后再選擇合適的濾鏡效果,接著再調整樣式強度(例圖濾鏡效果為X01,參數為粒度 0,樣式強度 60): 7、懷舊 懷舊功能是snapseed中比較藝術效果的濾鏡效果之一,頁面上有隨機、調整和濾鏡三個按鈕。濾鏡按鈕共含有13個預設濾鏡效果;調整按鈕有亮度、對比度、飽和度、樣式強度、刮痕、漏光等6個參數項: 其中,亮度、對比度、飽和度和樣式強度原理和前文一樣,刮痕是指可以在照片中增加一些痕跡,漏光是指在照片中增加一些光源。 隨機按鈕指的是隨機選擇一款預設濾鏡效果,并且自動帶有一組參數。 一般使用上也是先選擇一款濾鏡效果,然后手動調整參數項,達到自己想要的效果。這個功能我幾乎沒用過,因為效果有點浮夸。 8、斑駁 斑駁功能是snapseed中比較藝術效果的濾鏡效果之一,頁面上有隨機、調整和紋理三個按鈕。調整按鈕有樣式、亮度、對比度、飽和度、紋理強度等五個參數項可調整;紋理按鈕則有五種紋理類型可供選擇;隨機按鈕則是隨機生成一組參數。 調整按鈕中,樣式的參數范圍為0-1499,通過滑動可以調整參數,不同參數對圖片有不同的效果,各位可以自己嘗試嘗試;亮度、對比度和飽和度就不解釋了;紋理強度就是我們在紋理按鈕中選擇的紋理類型的強度。這個功能也是我從沒用過的功能。 9、黑白 黑白功能,就是一個直接把照片變成黑白的功能,頁面上有濾色鏡、調整和預設三個按鈕。 預設按鈕含有六種預設濾鏡效果;調整按鈕有亮度、對比度、粒度三個參數項可供調整,其中亮度就是調整畫面的亮度,對比度是調整畫面明暗的對比效果,粒度則是在照片加入顆粒: 濾色鏡按鈕我也幾乎沒用過,所以我特意上網去找資料,snapseed的這個功能呢是代表著傳承膠片時代的黑白色彩濾鏡,濾色鏡模擬在相機鏡頭前放置物理彩色濾鏡的效果,濾色鏡可以濾除到達膠片或傳感器的光線的顏色。這迫使某些顏色比在簡單灰度級轉換中通常會更暗或更亮,因此形成更寬范圍的色調。回到snapseed的這個頁面中,我們可以看到有中性、紅、橙、黃、綠、藍等六個濾色鏡。 其中,中性就是指啥濾色鏡都不加; 紅色濾鏡將阻擋紅色色調,使得場景中的紅色色調在黑白圖像中顯示為亮白色,藍色和綠色色調顯示為黑色,也就是提高畫面中紅色色調的亮度,壓暗藍色和綠色色調的亮度,同時提亮前景亮度: 橙色濾鏡和黃色濾鏡則是和紅色效果差不多,只是提亮紅色色調亮度的力度和壓暗藍色綠色色調的力度會弱一些: 藍色濾鏡則會提高藍色色調的亮度,通常會使藍天變成一片白色,同時會壓暗前景亮度;綠色濾鏡也會提亮綠色色調和藍色色調的亮度,但是力度比藍色濾鏡要弱很多: 關于黑白的介紹就說到這里,一般我只用到調整按鈕中的亮度和對比度,其他的我幾乎沒怎么用過,所以這里只是做基本的介紹,之后有研究出新的用法,再分享給大家。 10、黑白電影 黑白電影的跟黑白效果有點不同,黑白電影功能頁面包含了調整和濾鏡兩個按鈕,濾鏡按鈕中有14個濾鏡效果,調整按鈕中有亮度、柔化、粒度、濾鏡強度4個參數項: 其中,亮度和粒度和前文的功能一樣,是調整畫面亮度、增加或減少畫面顆粒的功能;柔化則是調整畫面的細節,參數范圍為0-100,提高柔化值,會弱化畫面的細節,有點類似于突出細節中“結構”的功能;濾鏡強度就是應用濾鏡按鈕中某種濾鏡的強度。其實黑白電影就大致是在黑白效果上多添加一個濾鏡,顯得更顯電影風格一點,在實際后期上,我也很少會用到。 四、其他模塊 這個模塊里的功能,有些可以玩得很有創意,有些并不是很常用,主要包含了展開、美顏、頭部姿勢、鏡頭模糊、雙重曝光、文字、相框等功能。 1、展開 展開功能,就是可以在照片四邊增加區域的功能,用處不是很大,頁面就一個按鈕,帶著智能填色、白色、黑色三個模式。其中,智能填色是指系統智能的為照片四邊新增的區域填充顏色,也就是系統自動識別周邊的元素并復制填充到區域里,效果一般不好;白色和黑色就是把區域填充成白色或黑色(與“透視”功能的填充一樣,這里就不上對比圖了): 這個功能我只用過來制作這樣的圖片(用到的功能有展開、文字、雙重曝光、蒙版功能,有興趣下次可以推一篇教程): 2、美顏 美顏功能,說實話,這個功能我很少使用啊,snapseed中這個功能必須是用于人像照片,而且必須是snapseed能檢測到人像臉部的照片,不然會提示“此中找不到任何面孔”: 美顏功能頁面中有膚色、調整和預設三個按鈕(由于某種原因,我把小姐姐的照片給截掉了,剩下畫面的按鈕,專心講按鈕!),對于喜歡自拍或者拍大頭照之類的小哥哥小姐姐,可能會感興趣吧: 其中,膚色按鈕有從白皙到深色等四個選擇,膚色顏色依次加深: 調整按鈕包含面部提亮、嫩膚和亮眼三個參數項,面部提亮就是讓臉更白,嫩膚就是磨皮的意思,亮眼就是讓眼睛變得更明亮: 預設按鈕則包含了九種預設濾鏡可以選擇,并且選擇完之后可以通過調整按鈕調整三個參數。 3、頭部姿勢 頭部姿勢功能和美顏功能一樣,都需要系統能識別到人臉,因為這個功能的調整也是針對人像的。頭部姿勢頁面有參數調整和頭部調整兩個按鈕。由于這個是調整頭部,所以我就拿了某游戲里的人物來做例子: 這個功能挺厲害的,但是其實也不常用,頭部調整按鈕可以將臉型往各個方向調整: 參數調整按鈕包含瞳孔大小、笑容、焦距三個參數,瞳孔和微笑都比較好理解,瞳孔大小是調整瞳孔的大小(參數為0~100),效果圖如下: 笑容即是可以調整嘴形(參數為-100~100): 焦距雖然字面上不好理解,但實際上就是瘦臉的意思(參數為-100~100),100時臉呈瓜子臉,-100時呈國字臉: 這個功能我確實也沒用過,雖然看起來很強大。 4、鏡頭模糊 鏡頭模糊,就是在后期模擬一種焦外的模糊感,頁面上有形態、調整和形狀三個按鈕。 我們進入鏡頭模糊頁面后,其默認的形態為橢圓形,我們可以通過點擊形態按鈕將其調整為線形: 調整按鈕中包含了模糊強度、過渡和暈影三個參數項。其中,模糊強度就是指模糊的力度,數值越大,圖片越模糊: 我們選擇橢圓形時,可以看到有兩個同心圓,表示大圓之外的區域是模糊的,小圓之內是清晰的;選擇線形時,可以看到有兩組平行線,一樣也是兩條外線之外是模糊的,兩條內線之內是清晰的,而中間的區域就是過渡區域,可以理解為從照片的四周到中心是由模糊漸變到清晰的: 暈影強度就是指暗角的強度,和前面介紹的一樣。 形狀按鈕就是中心的各種形狀,用處不大。 這個功能現在基本沒怎么用到,因為它的效果很不真實,不好用。 5、雙重曝光 雙重曝光是一個比較好玩的功能,搭配上蒙版功能,可以實現很多創意的效果。我們按下一次快門,快門結束時我們就完成了一次曝光,即形成了我們的照片,雙重曝光的意思就是在一次曝光的基礎上,再進行一次曝光,從而在一張照片上形成兩幅疊加在一起的影像。snapseed的雙重曝光功能就是為了在后期達到這種效果,而且通過重復操作,可以實現多重曝光。 頁面中有添加圖片、模式選擇和透明度三個按鈕。其中,添加圖片可以從相冊中選中一張照片并添加在原圖之上(為了便于解釋,我們將新添加的照片稱為新照片);模式按鈕中有默認、調亮、調暗、加、減、重疊等六種模式選擇;添加時默認新照片的透明度為50%。 默認模式下,會將兩張照片調到差不多一致的亮度,透過新照片可以看到原圖; 調亮模式下,會提亮新照片的亮度,透過新照片非白色的地方可以看到原圖; 調暗模式下,會壓暗新照片的亮度,透過新照片非黑色的地方可以看到原圖; 加模式下,效果和調亮模式差不多,但是新照片的高光位置和原圖的高光位置會疊加,變的更亮; 減模式下,效果和調暗模式差不多,但是會壓暗原圖的亮度; 重疊模式下,會壓暗原圖亮度,提亮新照片亮度。 綜上,在調亮和加模式下,可以看到新照片白色的地方和原圖疊加的效果;在調暗和減模式下,可以看到新照片黑色的地方和原圖疊加的效果;默認模式則是都可以看到兩幅照片的效果。 下面幾張圖都是我用雙重曝光 蒙版功能做出來的,有興趣可以點擊圖片下方的鏈接查看具體操作流程: |
|
來自: 寒江獨釣d9g54i > 《snapseed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