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廣東珍奇食材大賞

     老周ljlj9w7mnv 2018-06-28



    人類奮斗了好幾萬年才站上了食物鏈的頂端,而站在最頂端的,是廣東人。廣東人愛吃、會吃并且敢吃,天下聞名。據《清稗類鈔》記載:“粵東食品,頗有異于各省者,如犬、田鼠、蛇、蜈蚣、蛤、蚧、蟬、蝗、龍虱、禾蟲是也。” 因此江湖上一直流傳著一句話,天上飛的,除了飛機,地上四條腿的,除了板凳,廣東人什么都吃。雖然我國其他一些地區也頗有一些奇異的食俗,但規模、種類、加工手法等都很難與廣東匹敵。

    ▲廣東人的日常問候語




    禾蟲

    禾蟲學名叫“疣吻沙蠶”,廣泛分布在珠三角咸淡水交界處稻田的表土層里,以腐爛的禾根為食,形體像蜈蚣,身上隨時交替變換著紅、黃、青、綠、藍、紫等顏色,煮熟后就呈蛋黃色。乍看外形甚至有些驚悚,卻總能博得眾多飲食界的行家、老饕們的傾心。長州學士陳璋竹枝也曾作詞云:“粵人生性嗜魚生,作膾無勞刮鑊鳴,此士何來多性味,禾蟲今亦列南烹。”


    禾蟲生長的季節性很強,目前尚不能人工增殖,基本上全靠自然生長人工捕撈。禾蟲一年有幾造,而在農歷四月和農歷九月最多。在農歷三月出水的稱為早造蟲,時值黃瓜上市,也稱“黃瓜蟲”;四月正當荔枝揚花結果,稱為“荔枝蟲”,體瘦且色青量少,吃時帶點腥味。農歷八九月出水的叫晚造蟲,也稱“金花蟲”,體肥質佳,含漿飽滿,是烹制禾蟲宴的極品。


    禾蟲炒、炸、熏、蒸、生曬、腌制樣樣均可,菜式相當豐富,將禾蟲曬干了用來煲湯還可除風濕,如果用來焗飯或椒鹽,或者用蓮藕、蒜頭煲湯等等,則又是另外一番風味,如果敢于冒險的,還可挑戰生吃鮮活禾蟲的「爆漿sashimi」吃法。個頭稍大、漿水飽滿的禾蟲最適合拿來煸炒,先以少許肥豬肉在鍋中煸炒,出油后加蒜片、陳皮炒香,然后將禾蟲放入鍋中炒至表皮焦香,調味后即可裝盤上桌。這么一道煸炒禾蟲,吃的是一個香口、惹味,用來下酒再適合不過了。


    椒鹽禾蟲也是一道頗受歡迎的下酒菜。禾蟲須先過滾水燙死,再放入燒滾的油鍋中炸熟,然后再稍微炒一下,趁熱撒上椒鹽粉,無須再放其他調味料。經過油炸的禾蟲外焦內嫩香脆爽口,沾上椒鹽后,更將禾蟲的鮮香味提升到一個極致,就著此菜下酒,撲鼻的酒香滋養著蟲香,唇舌間頃刻間充滿奇異的快感。


    倘若不能接受禾蟲的外形,不妨試試禾蟲煎蛋。一斤禾蟲僅混入一兩只雞蛋,蛋液太少這道禾蟲煎蛋很難成型,太多了則會掩蓋禾蟲本身的香味和味道,一斤禾蟲、一兩只雞蛋是粵廚們公認的黃金配比。將禾蟲與蛋液混合,調入少許陳皮碎、胡椒粉,調味后即可下鍋煎熟。陳皮需得是新會陳皮,加入后不僅可以去腥,更能激起禾蟲的香味;胡椒粉的量也要足夠,入口后是柔和馥郁的辣味,夠刺激但稍縱即逝,增添風味的同時也不會掩蓋食材本身的味道。




    廣東人吃蛇的歷史,大約已千年有余。在廣東,蛇饌與魚翅、燕窩等高檔食材齊名,李時珍的經典著作《本草綱目》亦有記載:“南人嗜蛇……肉極鮮美”。每到秋冬進補時節,嶺南的一些菜館里,總推出幾道拿手的蛇饌來以饗食客,蛇肉肥美、鮮嫩,兼且有禽畜的甜香、水產品的鮮滑和野味的彈性,加上蛇滋陰補氣的功效,深入人心,一直被認為是防燥的上好食補佳肴。


    在市面上,用來入菜的蛇都是養殖蛇,大致有榕蛇、水律蛇、海豹蛇、過山峰、眼鏡蛇、大王蛇、烏梢蛇等幾種。


    廣東蛇饌中最有名的一道大菜是“龍虎斗”,又名“龍虎鳳”,以眼鏡蛇、金環蛇和眼鏡王蛇這三蛇配以貍貓和母雞煨制而成,以蛇為“龍”,以貓為“虎”,以雞為“鳳”,經過精心烹制,置于盤中,其形狀如龍蟠,虎躍,風舞,但見:金龍盤纏,猛虎吼叫,鳳凰展翅,再加上紅紅綠綠的佐料點綴其間,恰似一件活生生的藝術欣賞品。蛇之鮮、貍之嫩、雞之美混合正在一盤菜中,使得這一盤本屬生猛的美食,靠著一度“鮮”字降服了羊城的食客。


    蛇羹則是蛇菜的千年代表,是蛇菜中手工繁復派系的高峰。太史五蛇羹講究處可說一時無兩,蛇是金環蛇、銀環蛇、眼鏡蛇、水蛇、錦蛇,浸熟或蒸熟蛇身后,撕成極細的肉絲,加入雞肉絲、果子貍肉絲、鮑魚絲、廣肚絲、冬菇、木耳、生粉、菊花制成蛇羹。佐料有薄脆、檸檬葉絲、菊花瓣等。檸檬葉要挑不老不嫩的葉片,撕去葉脈對半折疊,卷成一個小筒,即切即用,且要切得細如蠶絲,務求香味更鮮。最后在上桌前泡入剛剛出鍋的油炸薄脆,其酥脆感和油香味并不會破壞原本的清淡滋味,反而令人心情愉悅食欲大增,產生了煥然一新的美味。


    如果說前兩種吃法都太過精細復雜,那么你也可以直截了當奔“蛇窩”而去。所謂“蛇窩”,就是把蛇放在火鍋里涮,廣東人稱為“打蛇窩”。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廚影美食。在一個大鍋湯底里,加入川芎、枸杞和紅棗等中藥材(比較講究的食肆,會把蛇骨拆出熬成湯底),然后斬上一只或半只雞(非本地土雞不可,洋雞與土蛇溝通不來),一只甲魚,斬件上桌。待鍋里的湯開始沸騰,可以先把雞燉上,然后再放進甲魚,小火煨得差不多了,就輪到主角登場了:可以是斬成手指長短的、晶瑩剔透的蛇段,也可以是切成生魚那樣不厚不薄的蛇片。


    甲魚和雞被煨出香氣四溢之際,正是將蛇赴湯的大好時機。滾到恰到好處的蛇肉,肉質不僅彈牙也鮮嫩,老饕的食法是只蘸點鹽湯水,就能吃到原汁原味,喜歡重口味一點的,就用店內自家制作的美極豉油,同樣滋味非常。吃完蛇肉,還可趁熱舀一碗湯來喝。湯水盡數吸收了先前的食材的香味,可謂啖啖回甘,好喝到添完一碗又一碗。




    鱷魚

    近年來,鱷魚肉的藥用、保健功效被商家不斷放大,這種兇猛的兩棲動物作為盤中餐漸漸走俏,有食療傳統的廣東更成為全國鱷魚消費的主要地區。據保守估計,每年至少有10萬條鱷魚被廣東人吃掉。




    鱷魚掌、鱷魚尾、鱷魚腸、鱷魚腩、鱷魚骨、鱷魚肉,均可入菜,其肉口感細膩,既具陸上走獸的野香,也保持著水生動物的鮮美,而且富含營養,比豬牛羊肉價值都高。鱷魚肉的烹飪方式以清燉、燜為主,而煎焗則能讓鱷魚尾的肉更為香脆,外脆內滑,是送酒下飯的最佳食物。


    注意:作為瀕危野生動物,鱷魚的進口、養殖和經營向來受到“特許管理”的嚴格控制。國內企業要合法經銷鱷魚,必須取得相關的進口證明,或養殖場的《馴養繁殖許可證》(下稱馴繁證)及《經營利用許可證》(下稱經營證),否則皆屬違法。





    水甴曱

    廣東人喊龍虱叫“水甴曱(ga zha)”,因其樣子長得像蟑螂(甴曱)而得名,但是這二者只是外形相似,從生物學分類上來說,是兩種不同的物種。我國民間早就認識到水曱甴是一種藥食兩用昆蟲,許多古籍都有記載,如《泉南雜志》中寫道:“龍虱,如牛糞上蟲,似黑而薄,劈食之,小有風味。”《閩中海錯疏·介部》亦載:“龍虱,似螥螂而小,黑色,兩翅六足,秋月暴風起,從海上飛來,落水田或池塘,海濱人撈取,油鹽制藏珍之。”


    識食水曱甴的人,一定是有點年紀的食家。水曱甴的生長對環境、水質要求較高,稍有農藥、油漬污染的水體均不能存活,因此現在野生龍虱已經不常見,而它的養殖環境也十分講究,其中又以“金邊龍虱”為上品。市場上能買到的水甴曱有雌雄之分,價錢是天淵之別,母的龍虱非常肥美,價錢也是幾百塊錢一斤,一般能買到的也就是公的龍虱,價錢是幾十塊錢一斤左右。據記載,龍虱有滋陰補腎等功效,對醫治小兒遺尿、老年人夜尿頻多以及腎氣虧損、疳積等均有較好效果。常吃龍虱對降低膽固醇,防治高血壓、肥胖癥、腎炎等也有良好效果。


    龍虱通常有兩種吃法:和味龍虱和椒鹽龍虱。前者用沸水灼一下,停火浸泡片刻,讓龍虱排清體內臟污,然后用油鹽香料調味,把它腌漬一陣,入味之后隔水蒸熟;后者是灼后油炸,再拌上花椒鹽,其味甘香,軀殼酥脆,腹內軟滑,被視為下酒佳品。這玩藝兒不是人人能夠接受的,吃法也頗有講究。食用時要先去掉足翅,然后把頭除去,除頭時要注意輕輕地連帶拉出水曱甴連接頭部的內臟,以除去內臟的苦腥味。放入口中,稍為一嚼,咯咯作響,其實沒有多少肉可吃,只是有點咸鮮味,完全是過上口癮的感覺。




    沙蟲

    在廣東湛江的這片沙灘上,沙中有一種總會讓女生尖叫的蟲子。其名不美貌不雅,但其營養豐富、味道鮮美、口感脆嫩,具有極高的食療價值,可藥食兩用,被譽為“海洋蟲草”,與海參、魚翅、鮑魚同為海產珍品。它就是湛江的沙蟲,學名是方格星蟲。



    沙蟲雖不名貴,但味道鮮美脆嫩,別有風味。一根小木簽將沙蟲腹部刺破,將腹內的沙土及內臟清洗干凈,再反復用清水將表面的滑漿洗凈,佐以蔥姜,以大火快炒,色白如雪,入口香脆帶甜,嚼勁十足,堪稱稀珍。有膽量的話,還可以生吃,鮮、甜、勁道,不沾芥末吃最好。當地人還將沙蟲加工成沙蟲干以便于保存,炸、炒、燉、燴、煮湯均可。海底椰沙蟲煲湯,湯如牛奶之白,味則極鮮清甜,湯濃沾唇,有“天然味精”之稱。油炸酥松香脆,為下酒佳肴。而蒜茸蒸沙蟲,是廣東最通常的吃法。




    桂花蟬

    它不生長在桂花樹上,也并非味如桂花;它形似蟬,并非蟬。每年的三四月份,正是田基美食“桂花蟬”現身的季節。桂花蟬,又名大田鱉,因體上生有香腺可釋放香味,加之外形有點像知了(蟬),故俗稱桂花蟬。它是生活在珠三角河流中的水生昆蟲,近似龍虱,但體積要大得多。桂花蟬看起來不小,但身上的肉很少,能吃的部分就頭部那小塊瘦肉和肚子里的蛋白質和脂肪。對于“吃”來說,更應該是“品”桂花蟬,因為現在桂花蟬是越來越稀有了,是論只賣的,若想吃飽可能會破產。


    桂花蟬肉雖少,但越嚼越香,咀嚼著就有一股近似薄荷,又像桂花的香味溢滿口腔。公的桂花蟬體型比較小,母的則比較大,肚子也比公的鼓上一點。吃得精的吃貨會知道桂花蟬公母的秘密——公的肉更少但香味更濃,母的蛋白質更多還可以吃到肚子里好吃的蛋;通常母要比公的要貴很多。


    從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廣州番禺古鎮的鹵水桂花蟬就有盛名。秘制和味的桂花蟬,最重要的便是鹵水的調制。甘草、花椒、八角、肉桂都是最基礎的材料,將桂花蟬放進熬了一個小時的鹵水,煮開后再浸泡6小時,鹵水侵蝕桂花蟬全身,與其原有的桂花味碰撞,會混合成一種更加誘人的味道。吃桂花蟬,順序應先從腳吃起,其中前腳味道濃郁,然后將頭連同內臟一同拉出,外殼連同殼內淡黃色的蛋白質整只咀嚼。桂花蟬頭部揭開硬殼有肉,人稱“瘦肉”,嚼之味甘肉香,所以也有食客專門沖著這一塊肉來吃。




    竹蟲

    廣寧竹蟲是嶺南特色美食,廣寧是著名的“中國竹子之鄉”,竹林面積有108萬畝,品種有230多個,廣闊的竹林養育出一種美味的天然美食——竹蟲。竹蟲又名竹蜂、竹蛆,廣寧人把它稱之為“筍蛆”,其實是象鼻蟲在竹筍上蛀洞產的幼蟲。一般來說,它們寄生在竹筒內,從竹尖逐節往下吃,二十天內從米粒巨細長到手指頭般粗大,最后藏于根部筒內,到陰歷十月份體肥停食,預備破蛹而出。因而,這時候的竹蟲最肥美。據了解,竹蟲養分豐富,香酥可口,蛋白質含量很高,有抗衰老和養顏作用。


    竹蟲的季節是夏末秋初,7月已有少許,高峰在8、9月,其他季節來廣寧,吃到的都是冰鮮儲存的。在廣寧,竹蟲有四種基本吃法,第一種就是生吃。相傳早年廣寧竹農十分仇視竹蟲損害竹子成長,有時從被寄生的嫩筍中抓到,就直接擰掉蟲頭、咬嚼竹蟲以解恨。但想不到,竹蟲甘香,似有奶油之味,它的美味之名也隨之流傳開來。


    此外,清炒、椒鹽、燜竹蟲都是比較經典的吃法。清炒竹蟲,只需少數的蔥絲做調味品,原本豐滿的竹蟲通過清炒之后,依然保留著比較原始的鮮美。而椒鹽則是外地游客最喜愛也最容易接受的菜式,入口甘香酥脆,伴隨著咀嚼更是有一股特異的蛋白質甘旨,用來下酒可謂一絕。




    蠄蚷(qínjù)

    蠄蚷為粵語的說法,其實就是蟾蜍,也俗稱“癩蛤蟆”。它是一種藥用價值很高的經濟動物,全身是寶,蟾酥、干蟾、蟾衣、蟾頭、蟾舌、蟾肝、蟾膽等均為名貴藥材。即使在號稱「什么都吃」的廣東,吃蠄蚷也還是比較挑戰的。據說當年開發這道食材的老板很下了一番功夫,特地邀請廚師大拿設計菜單,開發出多達 40 種蠄蚷吃法,有吊燒、美極、酥炸、椒鹽、金沙、打邊爐等多種做法,風味迥異。


    如果喜歡酥脆甘香的口感,可以選擇吊燒、椒鹽等做法,用來下酒也是一流的。不過,如果想盡情感受蠄蚷肉質的嫩滑,還是打邊爐更為合適。用新鮮椰汁與優質大米做鍋底,看似寡淡,用湯勺輕輕一舀,湯底馬上如婉轉的河流般圍繞上來。椰肉和米粒早已煮得開了花,纏在一起,難分彼此,下入蠄蚷后,湯底融合了蠄蚷的鮮味,更是不能錯過。蠄蚷是運動控,頻繁的跳躍使其肌肉非常結實,腿部的肌肉狀似一顆蒜頭,堪比健美先生那完美的曲線。入口嫩滑,肉感有嚼勁,連骨頭都是香的。吃完蠄蚷后,還可以飲碗蠄蚷粥,又鮮又甜真是太爽了!


    蠄蚷的胃部,俗稱“蟾蜍扣”,也是一種廣為流傳的奇特美食。據說它不僅口感爽脆,后味回甜,還具有消腫止痛、解毒利尿的奇特功效。一般最常見的吃法就是生炒,因為這樣最能體現它爽脆。此外涼拌、火鍋燙食、啫啫煲也都是很不錯的選擇。


    蠄蚷味道雖美,但食用時卻務必要加倍注意,因為其背部及四肢都有突起的綠豆大小的顆粒裝包塊,里面存有毒汁。剖殺蟾蜍時,必須用專業刀法(尖銳的竹片最宜)去掉蟾蜍毒腺,一旦不慎割破毒腺就會造成中毒,對人體心臟、消化道及中樞神經產生嚴重損害。一旦中毒便會頭暈、惡心、嘔吐、腹痛腹瀉,嚴重者還會導致昏迷,呼吸、循環衰竭而死亡。




    地龍

    地龍,其實就是蚯蚓。這個常在土里鉆來鉆去的小家伙,也沒有逃脫成為廣東人盤中美食的命運。蚯蚓看起來臟兮兮的,但實際上,它對土壤環境非常敏感,一旦生存環境受到污染,它會立刻轉換陣地。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廚影美食。從這一點來說,以蚯蚓來做食材反而相當安全呢。蚯蚓的蛋白質含量極高,是牛肝的7倍,且無膽固醇。口感爽脆,有嚼頭,一般可用于白灼、酥炸、爆炒等。


    如果你有足夠的勇氣,可以再試試七彩地龍,也就是涼拌蚯蚓。白灼蚯蚓拌上芝麻、蕎頭、蔥絲、姜絲、蘿卜絲等配菜,再淋上醬油和熟油,夾起一條點綴著蔥絲、蘿卜絲的蚯蚓,在熟油醬油中打個滾,爽脆的感覺撲面而來。這時的蚯蚓是很有嚼勁的,但味道不是很濃,沒有一點想象中的土腥味,入口唯覺甘甜鮮美。




    蠶蛹

    桑基魚塘曾是順德農耕歷史上一道獨特的風景線,這種得天獨厚的生產居住環境,使得一顆顆精致的蠶蛹成為舊時的鄉間小菜,由此拯救了因營養不良而患上腳水腫的一代代繅絲女。如今桑基魚塘逐漸消逝,但一道家鄉炒蠶蛹,風味猶存,民間至今還廣為流傳著“七個蠶蛹一個蛋”的說法。


    在順德,最為地道的炒法是搭配韭菜來炒,用新鮮蠶蛹搭配韭菜、青瓜、紅辣椒、陳皮和些許油鹽等制作而成,其中青瓜和紅辣椒可誘發出它的香味和真味。蠶蛹雖外形嬌小,看似制作簡單,但要炒出口感和味道,卻并不容易。它的外面有一層稍硬的殼,里面包著軟軟的蠶蛹漿,炒的時候若火候不夠,蠶蛹漿就不會凝固,若過火,又會脫水變硬。這一硬一軟之間的搭配,最為考驗廚師的功力。一顆顆甘香的蠶蛹下肚,獨斟兩杯小酒,松脆的外殼口感恰到好處,里面的瓊液已化成黃色的蛋狀,綿綢酥軟,內外搭配的口感十分獨特。


    如今炒蠶蛹的菜式已越來越少見,不過做法有了更多的創新。除了簡單的韭菜炒蠶蛹,還出現核桃蠶蛹、蠶蛹釀百花,麻辣蠶蛹、紅燒蠶蛹、蠶蛹炒蛋、三鮮蠶蛹、水晶蠶蛹等,更有人編寫出《蠶寶宴》一書,評述了幾十種蠶蛹美點的烹飪工藝。




    田鼠

    嶺南民間流傳「吃一鼠,當三雞」的說法,其實這里的鼠指的并非是普通的老鼠,而是湛江蔗地里的田鼠——他們認為田鼠生活在野地,吃的是甘蔗,生活習性比豬還干凈。它們通常個頭很大、脂肪肥厚、肉質鮮美、不帶病毒,可放心食用。在廣東,田鼠又被稱為嘉鹿、天鹿,當地有“全鼠宴”,包括吊燒、紅燜、手撕、爆炒、火鍋等多種吃法,也有像乳豬一樣做成“烤乳鼠”上桌的。據說田鼠肉質細膩、緊實,而且十分清甜。




    黑螞蟻

    黑螞蟻也可做菜,不過并非我們常見的黃色那種,而是一種營養豐富、藥食兩用的黑螞蟻,加入蛋液一同煎香,蛋白質香味在高油溫下盡情釋放,一口咬下去伴隨著“嗦嗦”的聲音,而平時吃煎蛋是不會有這樣的聲音的。黑螞蟻煎蛋吃起來的口感味道就像碾碎了的芝麻,香味十足,如果能夠克服心理障礙嘗試一下的話,相信你會愛上它的味道。




    蜂蛹

    在廣東河源、梅州、韶關、清遠等客家地區,有一種名叫“蜂蛹”的原生態、純天然客家美食,因其富含高蛋白營養物質,被人們譽為“天上人參”和“白色軟黃金”。每年處暑前后的一段時間,在客家山區的鄉村里處處可見黃蜂(又稱胡蜂、馬蜂)、黑蜂、蜜蜂、土蜂等蜂種在荒山野嶺繁殖產卵,適時盛產的蜂蛹“蜂擁而至”,給當地客家人的餐桌帶來了豐盛的食材。


    蜂蛹的營養豐富,其風味酥香脆嫩,且有多種食法。蜂蛹可以油炸炒食,也可以椒鹽和浸泡藥酒,還可以做湯和清蒸,做法可謂多種多樣。在河源客家地區,用蜂蛹為主料可做成一桌名副其實的客家“蜂蛹昆蟲宴”。椒鹽蜂蛹食之外酥內嫩,酥香可口;蜂蛹蛋清湯飲之有鮮嫩爽滑、清甜開胃的舌尖快感;客家人還用蜂蛹與白酒浸泡成蜂蛹酒,對人體有極好的滋補強身、壯陽健腎和延緩衰老的作用。




    蝎子

    蝎子可以入藥,已有千百年的歷史,但做為一種美食,登上大雅之堂,卻還是近些年來的事情。 蝎子有毒,令人望之生畏,往往與蛇并列,但一經廣東廚師入手,就變成奇珍異品、美味佳肴。一道經典的水蛇蝎子湯,在外地人眼里這道湯簡直難以下咽,不敢想象,但是在廣東人眼里,這種甘甜鮮美的味道難以抗拒,而且還可祛濕排毒,簡直是一等一的好東西。




    豬X根

    豬X根其實是豬某個不可描述部位的神經線,據說一頭豬只有兩條,一份菜往往需要4~5頭豬才能湊齊,真是十分金貴,一般的店都沒得供應,甚至可稱得上某些小店的“鎮店之寶”。豬X根最常見的吃法是配上蘸碟,火鍋燙食,幾十秒就可撈起。最開始入口的感覺有點像牛筋,外韌而內脆,同時十分的爽口滑嫩,清清甜甜的,后味又十分綿長,越是細嚼慢咽,越是口味甘甜。




    牛歡喜

    牛歡喜這道菜在兩廣地區一直存在,但是前兩年香港電影《低俗喜劇》把這個食物介紹給了廣大中國同胞認識。牛歡喜其實就是母牛的生殖器官。在《低俗喜劇》里面,牛歡喜這一道菜是用來招待從香港到來的貴賓的。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廚影美食。那一句臺詞“我殺了多少頭牛才能給你炒一道牛歡喜啊?!”令人記憶猶新。在這里,牛歡喜則變成了一個富貴的象征,因為它稀少難做,所以只有在貴客的時候才會拿來招待。




    雞子

    除了廣東地區,其他地方很少有吃用“雞子”的習慣。這里說的雞子不是雞蛋的別稱,而是公雞腹部的內臟,說白了其實就是公雞的睪丸。由于廣東人的飲食文化流傳著“以形補形”的思維,因此他們相信雞子具有壯陽的功效,但這說法缺乏根據。廣東吃雞子的花樣也很多,諸如花雕雞子浸花螺、炭燒花雕雞子煲、雞子牛鞭鍋、生蠔雞子初生蛋等等,都是男人最愛。





    五指毛桃

    這種樹根一樣的東西,相信很多人都沒見過,更不知道是什么,其實這就是廣東人常用的煲湯材料——五指毛桃。這種植物廣泛分布粵東梅州客家地區為主的山上,自然生長于深山幽谷中,因其葉子長得像五指,而且葉片長有細毛,果實成熟時像毛桃而得名,廣東通稱“五爪龍”,又稱“廣東人參”。中醫泰斗鄧鐵濤就認為這不溫不燥、性味平和且能補氣健脾的植物非常適合南方濕熱的氣候使用。廣東人煲湯時,所用部分其實是這種植物的根莖,通常加入龍骨或者老雞煲湯,能祛濕清熱,平肝明目。味道有似椰奶清香,口感一流,客家人最喜歡。五指毛桃煲老雞、煲豬骨,都是常見的靚湯。





    珍珠馬蹄

    珍珠馬蹄是廣東陽江市海陵鎮的特有農業品種,其狀小如珍珠,只有普通馬蹄三分之一大小。口感爽脆,每一粒吃起來都是粉糯而有韌性,清新香甜。珍珠馬蹄有多種功效,無論生吃熟吃都可以。生吃清脆,甘甜無渣。熟吃可以和云耳等清炒,最好則是煲燙,伴著雞、鴨、香菇等,鮮甜美味,清香四溢。





    禮云子

    所謂禮云子,其真身是“蟛蜞春”,即蟛蜞產的卵。蟛蜞是廣東省順德縣溪澗里面的一種細小蟹類,民間說法是蟛蜞習慣橫行,偶爾直行時候,兩只前螯合抱,就像古人行禮作揖,于是有人巧取《四書》“禮云禮云,玉帛云乎哉”之句,叫它禮云。它生下卵,就叫禮云子。它每年只在驚蟄過后、清明節之前當造,所以又稱“春水禮云子”。


    由于蟛蜞春外露在蟛蜞腹下,因此會混雜很多泥沙雜質。農婦會把它們用紗布袋裝好,然后反復過濾清洗,每十斤蟛蜞只可制成三兩禮云子,其珍貴可見一斑。生的禮云子呈黑褐色,經過反復過濾清洗后,用大火煮熟就會變成艷麗的嫣紅色,燦若明霞,集齊水產的咸香、鮮香、甜滑、惹味于一體,有極幼細顆粒的咀嚼感,卻不曾粗糙難咽。禮云子的保鮮期極短,以前一旦取出就要立即食用,不能隔夜。現在有冰箱可多放幾天,但也不宜久,數日則色變、味變。


    禮云子的味道最突出的就是一個“鮮”字,因此適合搭配味道清淡的食材,讓其鮮美有充分的展示空間,譬如豆腐、雞蛋、白飯、瓜甫等。而豬肉、牛肉這類味道過于濃烈食材就不宜與之同煮了。以禮云子現在的市價來說,最奢侈的吃法莫過于“清蒸禮云子”,直接以鹽調味,加油清蒸,最后的成菜顏色嫣紅燦爛,可與白飯同撈而食,鮮甜細膩,滋味極佳。也有老饕另辟蹊徑,以清脆鮮嫩的生炒蕹菜來撈禮云子,正能反襯出禮云子特有的細脆口感,也值得一試。

    禮云子蒸豆腐


    柚皮和瓜甫,也都是禮云子的經典搭檔,最能顯出禮云子鮮甜。禮云子亦可用于蒸蛋清,剛出爐時,雪白的蛋清上鋪開一層嫣紅的云霞,粒粒禮云子鑲嵌在薄芡中,宛若繁星。輕挖一勺送入口中,鮮味立刻充盈口腔,細小的顆粒質感仿若流沙,搭配嫩滑蛋清,口感十分奇妙。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AV鲁丝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AV福利第一精品| 国产av午夜精品福利| 最新亚洲人成无码WWW| 99久久免费精品国产72精品九九 |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99尤物| 18禁网站免费无遮挡无码中文| 波多野结衣在线精品视频| 人人人澡人人肉久久精品|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一区| 久久这里有精品国产电影网| 99九九视频高清在线|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视频| 久青草国产97香蕉在线视频| 再深点灬舒服灬太大了少妇| A毛片终身免费观看网站| 天码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无码AV无码免费一区二区| 18无码粉嫩小泬无套在线观看| 在线看无码的免费网站| 99久久久精品免费观看国产 | 免费久久人人爽人人爽AV| 亚洲色一色噜一噜噜噜| 九九久久精品国产|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2020老熟妇| 国产精品IGAO视频网网址| 狠狠五月深爱婷婷网| 男人的天堂av社区在线| 人妻在线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啪精品午夜网站| 欧美日韩中文国产一区发布| 亚洲欧洲精品专线| 国产日韩精品中文字幕| JIZZJIZZ亚洲日本少妇| 国产成人无码免费网站| 国产av不卡一区二区| 爆乳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青青青青久久精品国产| 麻豆亚洲精品一区二区| 夜夜爽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 无码中文人妻视频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