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給剛過完的端午小長假想關鍵詞, 那一定有“世界杯”“小龍蝦”“酒”和“空調”吧。 這個屬于世界杯的夏天, 當然要過得足夠刺激才行! 但你想過嗎? 如果給你一個 沒有空調、沒有風扇、 沒有外賣、沒有WIFI的夏天, 你會怎么度過呢? 讓老上海來給你支幾招~ 上海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日照充分,雨量充沛。上海氣候溫和濕潤,春秋較短,冬夏較長。但夏季時有高溫,悶熱異常。 據記載,上海解放前最高氣溫為1934年7月12日的40.2℃,而大多數時候上海夏季的氣溫約在27-35℃之間,有時也可高至38℃。 舊時普通人家沒有空調、冰箱之類的高檔電器,家里有電風扇者,也已經屬于小康之家,那么在每年的炎熱酷暑時節,上海人又是如何消暑的呢? 透心涼 心飛揚 在那個沒有空調的年代,上海有許多冰廠,在夏季時供應冰水、棒冰或者冰塊。炎炎夏日,走街串巷賣棒冰、酸梅湯等冷飲的也隨處可見。 一般是背著一個三夾板木箱,也有的拎著一只敞口式的保溫瓶,喊著熟悉的“棒冰缺伐,棒冰!”的叫賣聲,??褪桥美锏暮⒆觽儯牭竭汉嚷暰图娂娔弥沐X出來了。 ![]() 棒冰是冷飲中最普通的,4分錢一根。綠豆的、赤豆的、桔子的,口味不少。夏天里吃一根清清爽爽,比吃什么都來的冰涼。 ![]() 井水冰西瓜也是很多老上海人的回憶,上海人夏天都喜歡打井水,井水很涼,夏天用來冰西瓜再好不過了。 只要一根繩子,一個鉛筒,往井里一扔,水桶自己沉下去,等完全沉入后把水桶提上來,過一會兒冰鎮西瓜就可以吃了。 哆咪唆咪 灑水車來啦 ![]() ![]() 天氣熱的時候,一盆冷水倒在門口曬得滾燙的水泥地面上,“噗”的一聲,變成一股蒸汽,剎那間就消失的無影無蹤。 “哆咪唆咪,哆咪唆咪……”聽到了灑水車來了的聲音,小朋友們就像聽到了沖鋒號一樣,幾乎全都跑到街上,赤膊大軍匯聚并跟在灑水車后面,享受著片刻的清涼和歡樂,從馬路的這個路口到下一個路口,渾身弄的像落湯雞,也開心得要命。 影院沙灘過夏天 ![]() ![]() 夏天還有一個好去處,就是電影院。但有冷氣的電影院就不是一般人消受得起了。 時髦而有錢的男女,才去一些有冷氣的電影院消暑,他們從中午一直坐到黃昏才出來。因為有的電影院買一次門票,可以不受場次限制,呆一整天也沒有關系,最適合談情說愛的人。 游泳池也是夏日的避暑勝地。1985年夏天,上海酷熱,離市中心40公里外的高橋海濱浴場就擠滿了人。 ![]() ![]() ![]() 沒有空調的日子,男女老少各有辦法度過這炎炎夏日,一張竹椅、一把蒲扇,和鄰居們圍坐在一起,伴隨著習習的涼風,大人們聊聊家常,小孩則嬉鬧在一起。 這種懷舊風情,現在大概依然牢牢印在老一代上海人的記憶之中。不過每當走進上海的小巷子,總是仿佛能看到那些個沒有空調和wifi的夏天。 信息來源:楊浦旅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