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瑟和鳴——古琴展
今日, 主城君探訪了位于大學路的 青島藝術博物館, 館藏展品可謂琳瑯滿目, 讓人大飽眼福。 怎么~ 聽起來有點陌生, 它的原身就是青島市美術館。 而現在, 它長這個樣子~ 不僅外觀上氣勢恢宏, 館藏展品也是包羅萬象~ 包括 中國傳世精品文物展、 齊風魯韻展、 新編鐘展、 光影百年全景影像展、 青啤百年體驗展等展覽活動。 其中, 來自故宮博物館的中國傳世精品文物展 包括 “琴瑟和鳴——古琴展”、 “ 凝華煥彩——宮廷琺瑯器展”、 紫禁城與絲綢之路展、 青出于藍——明清御窯青花瓷器展 四項展覽, 簡直干貨滿滿~ 琴瑟和鳴——古琴展 作為中國的傳統樂器, 位列中國傳統文化四藝“琴棋書畫”之首, 并入選第二批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本展主要展出兩琴一瑟, 出于對木器文物的保護, 展品均放置在具有恒溫恒濕功能的獨立展柜內。 黑漆彩繪云龍紋瑟為清代制作,乃清宮宮廷樂器。 凝華煥彩——宮廷琺瑯器展 琺瑯是舶來工藝, 智慧的國人憑借諸多傳統技藝的根基, 使之本土化, 成為我國特有的工藝門類。 本次展覽按工藝品種的不同 劃分出掐絲琺瑯和畫琺瑯兩個單元, 展出元、明、清三朝 最富代表性的古代官造琺瑯器。 掐絲琺瑯纏枝蓮紋香薰 元代(1271——1368年) 乾隆款掐絲琺瑯纏枝蓮紋雙連瓶 清乾隆(1736——1795年) 掐絲琺瑯纏枝蓮紋嵌王冠架 清乾隆(1736——1795年) 乾隆款畫琺瑯山水人物圖盒 清乾隆(1736——1795年) 乾隆款畫琺瑯菊花紋壺(廣琺瑯) 清乾隆(1736——1795年) 透明琺瑯貼金八吉祥紋攢盒 清乾隆(1736——1795年) 紫禁城與絲綢之路展 ![]() 古老的“絲綢之路” 打開了中國對外往來的門戶。 “絲綢之路”的陶瓷、玉器、 琺瑯器、鐘表、科學儀器等文物 集中體現了明清兩朝宮廷上下 與外部世界的交流與互動, “絲綢之路”不僅是一條條繁忙的商貿之路, 更是聯系古代中國與世界文明的紐帶。 黑漆木樓嵌銅活大座鐘(十八世紀) 銅鍍金委角樂箱轉水法轉花鐘(十八世紀) 銅鍍金燈塔式風雨表(十九世紀末) 乾隆御題碧玉羅漢圖山子 清乾隆(1736——1795年) 粉彩花卉紋軍持 清雍正(1723——1735) 金嵌琺瑯方形六柱四明鐘(十九世紀末) 青出于藍——明清御窯青花瓷器展 ![]() 素有中國國瓷之稱的青花瓷器, 已成為古代中國的“代言人”。 明清兩代專供宮廷使用的青花瓷 由景德鎮御窯定燒。 展品選取了最能代表 明清御窯廠工藝水平的明宣德、 萬歷青花 和清代康熙、雍正、乾隆 三朝的官窯器展示于眾, 以端莊雋永的造型 和繁密艷麗的紋飾盡展瓷器之美。 雍正款青花桃蝠紋橄欖式瓶 清雍正(1723——1735) 青花海水異獸圖洗口瓶 清康熙(1662-1722) 青花人物圖棒槌瓶 清康熙(1662-1722) 青花伊斯蘭花紋綬帶耳葫蘆扁瓶 明宣德(1426——1435) 乾隆款青花纏枝蓮紋七孔瓶 清乾隆(1736-1795) 另外, 新編鐘展也非常值得一看~ 新編鐘在古代編鐘原有的形制、紋飾等特色的基礎上, 又按照現代標準化樂器性能, 給不同規格、數量的編鐘 分別配置大小不同、配重相宜的鐘錘, 運用計算機集成控制科技, 將鐘錘連接到集成器鍵盤上, 借助通用鍵盤界面控制鐘錘敲擊編鐘。 和傳統演奏方式相比, 新編鐘的演奏方式更為便捷, 用1人彈奏的方式取代傳統的4-5人表演。 目前展覽的開放時間、門票價格還尚未確定, 小伙伴們先不要著急~ 主城君會在確定的第一時間告訴大家噠~ ps.身在青島主城, 你想了解這座城市的哪些方面? 歡迎留言告訴主城君, 主城君等你來撩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