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余輝,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OH卡執行師,華大應用心理研究院簽約咨詢師。 父母的教養方式對孩子的影響究竟有多大,關于這一點,越來越多的父母開始關注了。與傳統社會不同的是,當今的社會女性獲得了更大程度上的空間,包括工作的空間,表達攻擊性的空間,這都使得女性開始可以用以往男性的態度面對生活,實現價值。與此同時,孩子們要面對媽媽,也變得更加具有“強勢”的而特質,媽媽的強勢與孩子的成長,越來越成為重要的課題。 在我們討論“如何毀掉”之前,,我們需要先來看看孩子究竟是如何受到母親的影響的。 在客體關系理論里,對母嬰關系有著非常充分的論述。(1)孕期不用說了,整個社會都在強調胎教,要注意的一點是,胎教中很重要的部分,在于母親情緒的平穩,是否感到了來自家人足夠的支持,以及從一個妻子到一個母親的心態的過渡。 (2)自閉期:這個階段的嬰兒就像還停留在一個殼中一樣,還沒有自己和母親的區別,這也是從子宮孕育到外在環境的一個適應過程。 (3)共生期:2-6個月,這個階段,嬰兒在心理上仍然和母親是一體的,換句話說,任何來自母親的回應,都會被嬰兒當作是自身的能力,母親的回應,塑造了嬰兒的全能感。 (4)分離以及個體的形成:6個月到兩歲,隨著身體的發育,這個階段的孩子開始逐漸有了離開母親的能力,也越來越察覺到母親是一個分離的個體,在這種察覺的基礎上,開始有了自我的感覺,并且隨著與母親的一次次分離(爬行,走出去,走得更遠等),來形成最初的自我。 在此之后,孩子的世界開始更多的與爸爸,親人,同伴發展更多元的關系,直到進入幼兒園,學校,進入青春期,以至成年。 通過這樣的一個描述,可能我們已經可以看到了,對于孩子而言,母親有著多么重要的影響。那么如果一個母親是以“強勢”為主要的表現方式的話,有可能對孩子有怎樣的影響呢? 我們先來理解一下“強勢”的意義。通常來說,我們在面對一個強勢的人的時候,感到的是一種被控制,被要求的狀態,于是,我們很容易就為強勢找到了一個比較普遍的代名詞“控制”。 那么當一個母親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過多的使用控制的方式,會有怎樣的結果呢?首先,在孩子還是嬰兒的階段,尤其是發展全能感的階段,如果母親采用控制的方式,而這個方式與孩子的需要不相吻合,可能會使得孩子全能感受挫,長久下去,就可能出現敏感,脆弱,無法經受挫折,不能耐受一些負面情緒的狀況,那假如是男孩子,也可能會形成一個不那么具有男子氣概的狀態。 其次,在孩子一歲半到兩歲之間,大小便訓練期,對孩子的過多的控制,可能會使得孩子過度注重規則,當這個度超過了一定的界限,也有可能使得成長了的孩子顯得比較刻板,也有少數人可能會有一些過度嚴肅,過度要求自己甚至他人的狀況。 那隨著孩子年齡的增加,進入學齡,進入青春期,當孩子被過多的要求時,可能孩子會顯得很乖,看上去適應學校更容易,然而一旦孩子需要獨自面對一些狀況的時候,可能就會有力不從心的狀況出現,或者有對同伴過多的采用要求強制的方式來進行交流,這就為孩子融入社會帶來了阻礙。 我們也會看到一些孩子,即使成年了,還在較大程度上受著母親的影響,甚至是主動去獲取母親的“控制”,對于這樣的狀態,可能就會給他自己的家庭關系帶來了隱患,比如男性可能習慣了母親這樣的方式,于是無意識中找了一個“強勢”的妻子來繼續維持熟悉的方式;女性也可能認同了母親的方式,把自己也變成一個強勢的媽媽,那這樣一來,這種養育方式就被“遺傳”到了新的家庭中。 這當然和母親的教養方式緊密相關,但另一方面,母親的教養方式,尤其是親子互動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也受著自身成長經歷的影響,并且和獲得的來自家庭親人的支持有很重要關系。尤其是如果父親能夠參與到孩子的養育過程時,也會在較大程度上改善母親和孩子關系的緊張,并且讓母親更多的感覺到支持,以及從養育狀態中稍稍脫離,感受休憩的時刻,這對親子關系是有著很大的幫助。 當然也有讓人扼腕的狀況,如果孩子確實出現了一些較為異常的狀況,尤其是心理狀態的失衡,甚至影響到正常的學業,人際關系,甚至生理的一些癥狀,那么通過心理治療或者咨詢也是可以改善親子關系,有時候,母親在這個過程可能也會獲得更多的對自身的認知,以及轉變。所以孩子往往是一個家庭乃至一個人的轉機。 作者簡介: 余輝 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OH卡執行師。華大應用心理研究院簽約咨詢師,以精神分析動力學為本,分析心理學意象及夢境分析,以及人本聚焦為方向,提供婚姻情感,人際溝通,情緒困擾,職場壓力等咨詢,并常年帶領OH卡牌,繪畫,游戲等團體沙龍。 如果您認可咨詢師的分析,可以關注我們的頭條號,私信留下聯系方式,向作者提問咨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