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是情感的藝術,其不朽的藝術魅力很大程度上來自于對人類情感的表現。在寫作中,如能恰當的將歌詞引入文章,這些音韻和諧朗朗上口的歌詞,能豐富文章的內容,增加文章的表現力。具體來說,歌詞的妙用在以下幾方面對文章寫作起著積極作用: 一、 用在開頭 直接切題歌詞的觸角無處不到,特別是當代歌曲,反映了生活的方方面面、角角落落。歌詞又是高度凝練的語言,概括力較強,若能恰當的運用歌詞作為文章的開頭,常常會取得讓人意想不到藝術效果。形式化的導語極易走向機械呆板,即使費心費力設計得使之能夠切題,藝術效果也必將大打折扣,更談不上新穎、別致。而恰當的歌詞運用則不然,既省卻了一般性的導入語言,直接切題,又能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如在歌頌母親文章的開頭,一個學生使用《白發親娘》的歌詞:“你可是又在村口把我張望?你可是又在窗前把我默想?你的那一根老拐杖,是否又把你帶到我離去的地方?”這幾句歌詞把一位老母親對兒女的惦念之情細膩地描繪了出來,很具感染力,同時又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調。又如在《感謝親情》的文章中,作者開篇寫道:“感恩的心,感謝有你,伴我一生,讓我有勇氣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謝命運,花開花落,我一樣會珍惜。”這首叫“感恩的心”的歌曲被傳唱之后,曾經打動過無數個被關愛、被呵護的人,但那偏重了純音樂的欣賞,而今作為文章的開頭,既扣題,又具感染力,不能不說是別具匠心。 二、 用在中間 層次井然寫文章要放得開,收的攏,要靠寫作技巧,更要靠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蘊。對技巧不多,文化底蘊不是很深厚的中學生來說,在行文中,如能一線串珠,會使文章收放自然,行來錯落有致,層次井然。開頭、結尾、主題等多方面往往是作文教學與寫作的重點環節,而另外一個也同樣重要的環節卻常被人們忽視,那就是過渡。文章作為一個有機整體,絕不能是各組成部分的簡單相加。然而,有許多文章在行文中卻缺少很有必要的過渡,趨向于敘、議等部分的拼湊成為一種機械的“拼盤”模式,這顯然是忽視過渡所致,文章只有擁有了過渡這一“潤滑劑”,各部分才能運轉自如,如果說沒有過渡的“拼盤”模式是最低等的過渡的話,那么運用歌詞就是一種較為高級的過渡手段了,它將文采、詩情與過渡等完美地融為一體,淡到無痕卻境界全出。 三、 用在結尾 具有鼓動性一個好的結尾是文章的總結,是點睛之筆,具有強烈的感染力與震撼力。引用具有時代氣息的歌詞,能撥動讀者的心弦,會收到“覽勝而來,余芳不盡”效果。
感染力與震撼力應該是很多文章追求的藝術效果,但這種妙處不是一兩句口號或“口號”式的語言所能達到的,兼具深刻性與抒情性雙重特征的歌詞無疑是文章結尾的上佳之選。 四、 首尾俱用 圓合呼應每一篇優秀的文章都需要前后呼應,首尾圓合。如何運用歌詞達到這樣的效果呢?可用同一首歌詞。
另外,將歌詞用作標題或題記,可直接起到揭示主旨的作用。憑借讀者對歌詞的熟知和喜愛,拉近了讀者與作者之間的距離,平添一份親切感、親和力,激起讀者的閱讀興趣,也便于讀者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把握全文主旨。
從以上幾個方面來看,歌詞的恰當運用能平添文章許多魅力,由此,我們也能發現歌曲與寫作的密切關系。寫作就應多聽多唱健康向上的歌曲,既能為文章寫作積累豐富的素材,又能怡神悅情,何樂而不為呢? 當然,歌詞雖好,但也不可濫用。在引用歌詞入文時要注意:一忌多而雜亂,一篇文章處處引用,就有堆砌之嫌;二忌華而不實,即一味追求語言的華麗,企圖以花哨的歌詞取代自己的觀點和真情實感,表面洋洋灑灑,其實空洞無物。總之,求作文之妙,使用歌詞貴在引用得當,運用得科學得體。妙引歌詞,必能譜寫華章,拓出文章新境界。 編輯:心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