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與我戰” ——寫在李老十六十周年誕辰紀念畫展前夕 一直希望有機會為老十先生做點什么,以彌補與之失之交臂的遺憾。老十是個藝術符號極其鮮明的藝術家,也許第一眼你就喜歡并深愛,也許一輩子都不會懂,不要緊,用老十的話說這都是命,都是緣分。 老十是個糾結的人… “我與我戰” ——寫在李老十六十周年誕辰紀念畫展前夕 一直希望有機會為老十先生做點什么,以彌補與之失之交臂的遺憾。老十是個藝術符號極其鮮明的藝術家,也許第一眼你就喜歡并深愛,也許一輩子都不會懂,不要緊,用老十的話說這都是命,都是緣分。 老十是個糾結的人,一個糾結了一生的藝術家,為人善良忠厚,對朋友極好卻寡言木訥,渴望美好卻缺少勇氣去突破改變。糾結的性格被他帶到藝術中,就變成了中西方藝術美學集大成者。他崇尚傳統,對梁楷、徐渭、八大山人執弟子禮,向馬蒂斯、畢加索等致敬。他對于中國水墨的運用,達到了一個當代人無法企及的高度。當然這不僅僅是技法而已,而是他用生命作畫之故。 老十詩書畫印無所不精,材料多為手邊所得,從不講究。每畫必提,每提必屬自作詩文,詼諧幽默與詭異高奇融為一體。老十畫作題材廣泛,“殘荷”、“鬼趣”為其喜善的內容,老十筆下的殘荷蘊育著春的希望,與其畫面本身呈現有極大的反差。老十筆下的鬼入木三分,雖丑陋卻有趣,出身寒微的老十,對于社會的種種有自己強烈的不滿,不爭的性格讓他處處讓人,矛盾的沖突在他的筆下借鬼喻人,人即是鬼鬼即是人,鬼有超自然的力量“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斬盡一切人間丑惡,還世間清白。誰說老十先生的畫負能量?如果沒有內心的樂觀向上,怎會對周遭的丑惡怒目而視? 1996年6月1號,老十以他在北京國際飯店二十二樓的縱身一躍,完成了生命中最后一件作品。有人說他是“東方的梵高”,還有人說他是“新文人畫派的旗手”,我說他就是他,一個用了十年畫完他人一生的藝術家,一個用生命去創作的藝術家。老十說過,“我與我戰斗了三十年,至今未分勝負”,先生尚且不知勝負,我們又何處知曉呢?這也許永遠是一個謎吧? 策展人:邵楠 寫于丁酉新春 李老十(1957-1996)原名李玉杰,因排行十,后改名李老十。取號墨人、三殘、老石。原籍山東,1957年生于哈爾濱。1977年畢業于哈爾濱師范學校美術轉業,1985年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民間藝術系,生前任人民美術出版社編輯。 老十讀詩,苦攻書法,喜歡以“樸素的真美”為特色的齊白石詩,推崇徐渭、王鐸、黃道周、傅山、何紹基、沈曾植、王蘧常等個性突出的書法家,又與同代書畫家王鏞、陳平等組織“槐蔭詩社”,印行詩刊,一起切磋詩書畫藝。老十擅行草,尤以介于章草、今草之間的草書最具特色—弱化了隸意,保持了字字筆畫的獨立,增加筆墨的畫意,形成一種動中有靜、筆斷意連的意態。他喜用禿鋒短毫,筆意蒼拙而有流動感。其排列如奇陣,忽而空疏散漫,忽而密如蟻戰。其結體寓圓于方,筆畫凝重而恣縱,時時越出常軌,與其粗服亂頭的畫風十分一致。他的朋友覺予說他的書法“氣兼外粗內細、外柔內剛,外平內奇,心中意思直攀屈宋,眼中風光不甘時流,其膽大、其妄為、其古邁,乃自然而然矣。”可謂知者之言。 注:本站上發表的所有內容,均為原作者的觀點,不代表雅昌藝術網的立場,也不代表雅昌藝術網的價值判斷。 藝術 書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