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兵oo9: 2013 藍籌沉默(2013-12-26 19:44:16)
@自由老木頭
-----------------------------------------------------------------------
今年又是藍籌沉默的一年,我原想用“沉沒”,還是換成沉默好了。先看大藍籌收益率。 中石油 -12%。 工商銀行 -9%。 農業銀行 -7.5% 中石化 -12% 中人壽 -30% 中神華 -36% 招行 -19% 平安 -12% 興業銀行-10% 茅臺 -38% —————————————————————————————— 1. 資本是最聰明的。如果我是某上市公司的老板,所在行業由于各種原因,估值很低,比如5倍PE。 那么我應該怎么辦呢? 1)賺了錢,繼續投入本行業,繼續賺錢。只當公司沒有上市。 2)把錢抽出來,收購一些新興行業,安排親信進去,關聯交易,然后上市,以100倍PE。 2. 資本是最聰明的。如果我是某上市公司的老板,所在行業由于各種原因,估值很高,比如100倍PE。 那么我應該怎么辦呢? 1)雖然不賺錢,但是投資者熱捧,看好未來,那么我應繼續本行業,直到賺大錢那天。當公司沒上市。 2)把IPO圈的錢抽出來,購買一些傳統壟斷行業,以5倍PE。 3) 10倍PE收購并購上下游,然后享受100倍PE的估值。然后套現。 我認為,上面這些現象今天都可以在市場看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先說說“確定性”,投資以來,我考慮最多的一個問題就是確定性。 一件事情的發生的原因無非可以歸結為2點:偶然和必然。 比如我買入一只股票,第二天就意外停牌了,然后公司宣布突發性利好,復牌后股價大漲。這就是偶然性。 但實際上,許多“偶然性”我們是很難辨認清楚的。 比如07年你買入一個股票,漲了3倍,這就很難說清,是你水平高,還是市場水位線上升的結果,因為當時的垃圾股也能漲幾倍。 目前持股: A股:平安轉債,興業銀行,萬科A B股:新城B H股:惠理,中信銀行H,新城H 今年投資收益真的很差勁,年初很快賺了20%+,然后半年的時間又回撤30%+,接近年尾還有8%左右的虧損。 收益率居然比2011年還差。 今年的投資大概可以用一個換股的例子來總結:去年底今年初把長安B,江鈴B,魯泰B,都賣光了,買入了新城B。長安B,江鈴B,魯泰B,都翻倍了,新城B跌了30%。把2.0變成了0.7。 以下省去5個例子,包括我在白酒暴跌盛宴中分到的一杯羹。看走眼很正常,看走眼輸大錢就是投資系統失敗了。當然,我并不認為新城B選錯了,今年的銷售仍然是符合預期的。但押寶一只B股,根本不符合我以往的操作經驗,也給了失敗的可乘之機。無論未來發生什么,今年的B股完全失敗,這毋庸置疑。 2014年預計平安(轉債),惠理,新城B,新城H,興業,萬科A,會持股不動。 中信銀行H可能會和其他銀行調換。 —————————————————————————————— 2013,快結束時,我想談談市場。 資本市場有個特點,就是殺多。哪類人多就殺那類人,這本身和價值關系不大。 概念股投資者多了,就集中殺一批,價值投資的多了,也集中殺一批。 03~07年,價值投資者,或者大藍籌的投資者,賺錢賺到手軟,巨無霸市場也給60倍PE。 所以這幾年有許多業績增長3倍的大藍籌,股價跌去50%。 概念股投資者最好殺,因為概念破了,樹倒猴孫散,墻倒眾人推,幾個月的功夫就恢復原形。 價值投資者不好殺,因為有業績支持,所以要靠時間,要用3~5年的時間去殺。而本輪的中國經濟調整,就給了市場最好的一次機會,以消滅價值投資者為目標的機會。殺的大家沒脾氣了,殺的大家互相踩踏,殺破底,沒有底,殺的大家認為現在就是永遠。 價值投資者最大的法寶就是安全邊際,還有分散持股,特別是在中國。中國目前還沒有可口可樂,耐克這樣的偉大公司,茅臺這樣皇冠上的明珠在政策的沖擊下都七零八落,說白了,就是沒有堅實的群眾消費基礎。所以要分散持股。當然我曾經說過“集中持股是走鋼絲,巴菲特是阿迪力”,如果具備了阿迪力的能力(這個市場絕對有這樣的人),那我也建議集中持股,但多數人不是阿迪力。 今年也許你買了民生A,沒有虧損。也許你買了招行A,虧損了20%。也許你認為這是水平,但我認為在一項投資中,如果考察時間過短,水平對結果的影響只占1/3。因為如果民生A和民生H股價一樣,招行A和招行H股價一樣,那么結果也許相反。 就像去年銀行股的投資者可以嘲笑創業板,今年創業板的投資者可以嘲笑銀行股,結果并不代表永遠,永遠是什么,永遠就是我們要在這個市場盡量長的活下去。 中國資本市場的生存環境是非常惡劣的,當然不排除有人在這樣的環境下如魚得水,但那畢竟是少數。股市絕不是發家致富的場所,只是理財的一種手段。5萬元做個小店,100個人中有80個人每年能賺回5萬元。5萬元去投資股市,100個人中,有80個人覆滅了。有1個人每年能轉回5萬元,這個人第二年也可能覆滅了。 即便如此惡劣,只要小心翼翼,如履薄冰,這幾年也能將損失控制的盡量小。因為大部分藍籌股,低點并沒有下沉太多。 比如過去3年:持有招商銀行虧損10%。持有民生銀行A盈利80%。持有萬科A不虧不賺,持有平安A虧損27%。如果持有B股,許多都盈利50%以上了。差不多搞個組合,賺錢不容易,保本或者小虧問題不大。 這幾年賺錢的投資者似乎也很多,但相對數量并不多,因為按照成交量和價格去統計,這幾年賺到錢的人并不多。就像去年這時候,銀行股的投資者都開始曬收益了,今年看到的是中小創業板的投資者在曬收益,但有沒有去年買民生的,今年買掌趣科技的呢,肯定有。但可以忽略。 同樣,03年到05年,最牛逼的投資者已經賺了幾倍了,但畢竟是少數,少之又少。 對于大部分投資者來講,切實可行的目標就是,在熊市少虧錢,在牛市里賺到平均的人。 所以我認為過去3、4年,沒有被市場消滅的,大部分戰斗力得以保存下來的投資者,就是成功的。就有可能迎接黎明,賺到又一桶金。 我不認為那種在黎明到來前滿倉,然后迎接上漲是可行的策略。這幾年市場已經把許多趨勢投資者玩死了,每次牛市趨勢確立的時候,也是成交量高潮的時候,無數趨勢投資者入場的時候,也是暴跌的時候。 所以耐心的,低位滿倉或者加倉,耐心的隨波逐流,起起伏伏,才有可能是最后的贏家。 為什么持續下跌,你可以說房地產危機,可以說銀行危機,可以說地方債危機,可以說導彈危機,可以說人口危機,可以說。。。。危機。 但歸根到底就是GDP下行了,原來的預期沒有達到,各行各業的營收規模,利潤都沒有達到預期。 GDP的增速和企業利潤增速沒有必然關系,GDP超預期企業利潤才會超預期,GDP低于預期,即便遠高于全世界股市創新高的國家,但達不到我們自己的預期,企業利潤增速仍然會下降,或者負增長。 真正的牛市來臨,一定是GDP翻轉。才能重拾信心。就這么簡單。 否則市場會慢慢下行,偶然報復性反彈,原因是GDP短暫反彈,而且也符合市場的殺人特性。在波動中殺人。 2013不是牛市嗎,有人說,是的,2013是牛市。每一年都可以成為牛市。但我認為堅守一種投資策略是唯一可持續的,善變在這個市場是誘人的,也是危險的。 2014年的總結,我希望題目是《贏家》,給每一個人。
------------------------------------------------------------------
老木頭邀請你加入呀飯粒,最省錢的返利網。私信給@自由老木頭
|
|
來自: 昵稱14494967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