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3月伊朗為了發動春季攻勢在迪茲盲勒附近集結兵力,并多次擊退伊拉克第4軍團破壞伊朗部隊集結的“破壞性進攻”。給伊拉克進攻者以重創,迫使他們掘壕固守。1982年3月的第3周,伊朗在迪茲窩勒舒什地區集結了10多萬兵力,伊拉克也集結了3個師的兵力,另有8個獨立旅,以第10裝甲師作為預備隊。3月22日夜,伊朗人從北面和東面發動鉗形攻攻擊的最初階段,伊朗出色地使用了大量受過精心訓練的步兵小分隊,他們有著出色的指揮藝術。伊拉克部隊在兩面夾擊下,措手不及,從3月23日到28月一波接一波的步兵進攻把伊拉克部隊釘死在陣地上。兩個重新組建的“裝甲師包圍了兩個掘壕固守的伊拉克師。還摧毀了伊拉克第10裝甲師。伊拉克損失第11特種旅、第96步兵旅、第60裝甲旅。。 3月22日伊朗第77步兵師在迪茲窩勒舒什從北面發動鉗形攻攻擊,計劃在109.9高地以西地段上突破伊拉克軍防御,殲滅高地上的伊拉克軍,前鋒1團得到11門122毫米榴彈炮11門,坦克21輛和工兵營的2個連的加強,團長率領各營長和加強部隊指揮員,前往當前進攻地帶進行現地勘察。團長作了戰術和地形方位判定之后,決定以團的進攻戰斗隊形為2個梯隊,第1營和第2營編為第--梯隊,第3營編為第二梯隊。以第2營向無名高地上的支撐點方向實施主要突擊。計劃在炮兵第一次急襲射擊后,第一梯隊營以猛烈的沖擊攻占伊拉克軍第一塹壕,并不停地沖擊,迅速攻占德軍第二和第三塹壕。另外,坦克直接支援步兵,以火力和突擊消滅第一陣地上和防御縱深內的發射點及生動力量,隨時準備抗擊伊拉克軍步兵和坦克的反沖擊。榴彈炮營的任務則是以火力支援步兵和坦克的進攻。 伊拉克軍的防御陣地由主要防御地帶和第二防御地帶組成。縱深6至8千米,構筑有2個陣地,防御前沿有綿密的防坦克和防步兵地雷場以及鐵絲網掩護。第一陣地由3道塹壕組成,防御工事構筑在防御較為有利的地形上;在所有3道塹壕內都構筑有土木發射點。無名高地上有1個堅固的支撐點,內有火炮3門,機槍發射點7個,這2個支撐點之間有密切的火力協同。第二陣地由1道連續塹壕和一些單獨的散兵壕組成。第二防御地帶由兩道間距為400至600米的塹壕構成。防御的是伊拉克軍有一個團和3個連。師計劃炮火準備的持續時間規定為85分鐘。第一次急襲射擊15分鐘,破壞射擊和壓制射擊60分鐘,第二次急襲射擊10分鐘。在炮火準備時,團進攻地帶內的炮兵應壓制和消滅第一陣地上3道塹壕內的以及無名高地上的支撐點內的有生力量和火器; 3月22日凌晨3點鐘,伊朗開始進行炮火準備。炮火準備開始后10分鐘,1團對第一塹壕發起沖擊,并迅速攻占該塹壕,但是卻遭到第二塹壕火力的猛烈襲擊,由于第二塹壕的火力頑強,先遣營未能繼續前進。根據這一情況,團長從觀察所發出信號,第1營和第2營投入沖擊。與此同時出發陣地上的坦克也投入沖擊。遭到各種火器的猛烈打擊,1輛坦克被擊毀。步兵被迫臥倒。支援第2營的坦克到達第二塹壕后,消滅2個機槍發射點,第2營很順利地就占領了伊拉克軍第2塹壕。而后各營繼續發展進攻,經過短時間的戰斗之后,第2營和第3營突破伊拉克軍第二陣地,戰斗過程中,伊拉克軍不停地向上級請求增加兵力和火力支援,并利用戰斗間隙加強各分隊的整頓。當伊朗部隊攻占伊拉克軍第一陣地后,伊拉克軍軍官連續發出急電求援。伊拉克軍倉促地自后方增調預備隊集中兵力數次實施反沖擊,企圖阻滯伊朗軍繼續進攻。伊朗步兵對反沖擊給以有力的回擊。步兵第2營和第3營在坦克的支援下,以猛烈而有組織的火力對伊拉克軍反沖擊群的翼側開火。經2個多小時激戰,擊毀伊拉克軍坦克11輛。伊拉克軍還遺棄機槍40挺、裝甲車7輛及官兵尸體多具。在戰斗中還俘獲伊拉克軍官兵多名。 此戰役伊朗在利用地形和機動作戰方面要比伊拉克好得多。伊朗人在防守和發現可供裝甲部隊機動作戰的有利地利時,能很快加以利用。伊拉克人卻總是由于行動過于遲緩,或者整連整營地被包圍,以致于士氣低落的伊拉克部隊被迫投降或放棄坦克和裝甲車,伊拉克損失了320輛坦克和裝甲車。還被伊朗人繳獲了350輛。整個戰役估計伊拉克至少傷亡10,000人。被俘15,000名。而伊朗被俘者可能6,000人而陣亡只有3.500-4,000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