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后期中藥方劑
婦科 月經病 中藥處方(一) 【辨證】脾虛血少。 【治法】健脾養血。 【方名】加味歸芎飲。 【組成】焦白術30克,生地30克,川芎15克,升麻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醫學集成》卷三。 中藥處方(二) 【辨證】血虛不足。 【治法】生氣補血。 【方名】八物湯。 【組成】熟地6克,川芎6克,白芍6克,當歸6克,人參4.5克,白術9克,陳皮3克,半夏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女科切要》卷一。 中藥處方(三) 【辨證】寒凝血脈。 【治法】溫經養血,通絡調經。 【方名】姜苓阿膠湯。 【組成】丹皮9克,丹參9克,桂枝9克,茯苓9克,干姜9克,首烏9克,阿膠9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四圣心源》。 中藥處方(四) 【辨證】氣滯血瘀,氣郁偏寒。 【治法】散寒,調氣,活血。 【方名】加味佛手散。 【組成】當歸9克,川芎6克,臺烏藥6克,吳茱萸6克,延胡索6克,黨參12克,香附12克,桑寄生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中醫婦科治療學》。 中藥處方(五) 【辨證】脾胃不足,痰濕內阻。 【治法】補氣健脾,化痰利水。 【方名】歸芍六君子湯。 【組成】當歸身6克,白芍6克,人參4.5克,茯苓4.5克,白術4.5克,陳皮3克,半夏3克,炙甘草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劑。 【出處】《筆花醫鏡》卷二<月經> 經前期綜合征-經前癲狂湯 婦科 月經病 方名:經前癲狂湯 【功能主治】 功能活血化瘀,清熱寧神。主治經前癲狂,經前精神亢奮。 【處方組成】 三棱10~20克、莪術10~20克、紅花6-10克、桃仁10~24克、丹參10克、生大黃10-15克、大棗7枚、牛膝15克、甘草6克,水煎服。 【辨證加減】 神志恍惚加白芥子10克、半夏10克,心悸失眠加棗仁12克、茯苓30克;情緒偏低加佛手花10克、合歡皮10克;煩躁不安加黃連6克:驚悸幻覺加龍骨
30克、牡蠣30克、磁石30克。 【臨床療效】 治療40例,痊愈8例,顯效24例,好轉5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92.5%。 【處方來源】 江蘇省蘇州市廣濟醫院楊培泉。 【按語】 本癥表現為經前精神亢奮,與中醫“蓄血發狂”、“熱人血室”相似,采用三棱、莪術、桃仁、紅花活血破瘀,丹參養血活血寧心;大黃清熱祛瘀
,通腑泄熱;大棗、甘草甘緩和中;牛膝引經,全方配合使氣機利,瘀血行。如精神癥狀明顯,三棱、莪術可用20克,否則減量或減去,加當歸、
白芍、生地養血活血;瘀熱明顯加大黃至30克,腹痛難忍時桃仁加到24克,便溏改制大黃,取其活血之功。辨證論治,可提高療效。<月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