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濕疹中藥方劑
皮膚 濕疹類 中藥方劑(一) 【辨證】風濕熱毒,郁結肌膚。 【治法】祛風濕,解熱毒。 【方名】皮膚解毒湯。 【組成】土茯苓60克,莪術10克,川芎10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胡天雄方<濕疹> 濕疹的全身治療 皮膚 濕疹類 1.抗組織胺藥物:如撲爾敏4mg,3次/日,口服。賽庚啶2~4mg,3次/日,口服。息斯敏10mg,1次/日,口服等。 2.鎮靜止癢劑:對有精神障礙或睡眠不佳者,可酌用氯丙嗪12.5~50mg,3次/日,口服。奮乃靜8mg/日,分1~2次口服。眠爾通0.2~0.6g,3次/日,口服。10%水合氯醛5~10ml,用水稀釋1~2倍,睡前半小時口服等。但應注意,上述藥物本身亦偶有致敏作用,故用前應詳細詢問病史。 3.鈣劑:如10%葡萄糖酸鈣針劑10ml,用等量葡萄糖溶液稀釋后靜脈緩慢注射,每日或隔日1次。 4.靜脈封閉:0.25%普魯卡因10~20m1加入維生素C1~2g,靜脈注射,每日或隔日1次,10次為1療程。 5.維生素類藥物:如維生素C0.2g,1日3次。維生素B120mg,1日3次。維生素B620mg,1日3次等口服。 6.皮質類固醇激素類:若皮損廣泛,炎癥急劇,按上述方法未能奏效者,方可考慮應用激素。如口服強的松5~20mg/次,3~4次/日。 7.組織胺球蛋白:是由鹽酸組織胺和丙種球蛋白混合后制成的注射劑。每2ml內含鹽酸組織胺0.15~0.2mg,丙種球蛋白12mg。成人每3~4天皮下注射2ml,5歲以下兒童1ml,3~6次為1療程。 <濕疹> 血熱型濕疹的治療方 皮膚 濕疹類 證候:本型亦相當于急性濕疹,但滲液較少,皮損以紅斑、丘疹、抓痕、血痂為主,瘙癢劇烈,常伴有口干舌紅,脈細數。 治法:清熱涼血,佐以利濕。 方藥:鮮生地30g,丹皮10g,赤芍10g,白茅根30g,黃連6g,山梔子10g,地膚子10g,茜草15g,苦參10g,海桐皮15g,生甘草10g,車前草10g。水煎每日1劑分2次服。 <濕疹> 血燥型濕疹的治療方 皮膚 濕疹類 證候:本型相當于慢性濕疹,皮損肥厚角化破裂,或有抓痕血痂,反復發作,數年不愈,常有人體消瘦,舌淡苔白,脈沉細或沉緩。 治法:養血疏風,除濕潤燥。 方藥:消風散或四物消風散加減。生地30g,白芍15g,當歸10g,丹參20g,雞血藤15g,白鮮皮10g,地膚子10g,萆蘚10g,茯苓皮30g,蛇床子10g,生甘草10g。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濕疹> 濕阻型濕疹的治療方 皮膚 濕疹類 候:多為亞急性濕疹,皮損色暗、淡紅或不紅,水皰不多,但液水浸淫,常伴有胃納不香,面色萎黃,便溏溲少,苔白膩,脈濡滑。 治法:健脾除濕,養血潤膚。 方藥:除濕胃苓湯加減。蒼術15g,白術15g,豬苓15g,茯苓20g,山藥15g,生苡仁30g,車前草1Og,澤瀉15g,徐長卿30g,陳皮10g,茵陳10g,生甘草6g。胃納不香者加藿香、佩蘭;滲出多時加萆薢、苦參;有熱象苔黃者去蒼術加黃柏、滑石。 <濕疹> 中醫辨證分型治療: 皮膚 濕疹類 病初脾胃失健,濕邪內生,郁久化熱,濕熱內蘊,外越肌膚則疹色鮮紅,浸淫流液,病久反復發作,陰血被耗。氣血失和,化燥生風,肌膚失養,粗糙肥厚,纏綿難愈。總之,該病屬濕熱,血熱,濕阻,血燥所引起。臨床應根據患者的體質、脈證,選方用藥,不可拘泥成方。 本病的治療,辨別皮疹的濕、熱、風對于立法非常重要。皮損分布、顏色、性質的不同是濕疹辨證的依據,如皮疹分布在四肢伸面、背部的屬陽;屈面、腹部屬陰;頭面、上肢及軀干上部的多屬風;下肢及陰部的多屬濕。同時結合脈、舌的變化加以全面分析,舌紅為血分有熱;苔黃膩為熱在肝膽;苔白膩為濕阻脾胃;脈沉細則為血虛等等。 <中醫辨證> 濕熱型濕疹的治療方 皮膚 濕疹類 證候:本型相當于急性濕疹,皮損潮紅,水皰,糜爛,流液,邊界彌漫,劇烈瘙癢,伴胸悶納呆,大便干結,小便黃赤,苔薄黃膩,脈滑數。 治法:清熱利濕,涼血解毒。 方藥:龍膽瀉肝湯、萆??滲濕湯合二妙丸加減。龍膽草10g,黃芩10g,丹皮15g,銀花30g,連翹15g,苦參10g,蒼術10g,萆??10g,黃柏10g,茵陳10g,生甘草6g。熱盛加生石膏30g,白茅根30g;毒熱盛時加大青葉30g;大便燥結加生大黃10g(后下)。 <濕疹> 濕疹外敷方 皮膚 濕疹類 濕疹外敷方:馬齒莧60g,黃柏20g,地榆15g,苦參10g,蒼術15g,上藥共加水1200ml,煎3遍混合備用,用4~8層的沙布或口罩墊于患處濕敷每日2次,每次15分鐘。適用于急性濕疹。<濕疹外敷> 急性期外治方 皮膚 濕疹類 (1)在疾病初期,僅有皮疹潮紅、丘皰疹而無滲液,可用祛濕散或滑石粉30g,寒水石粉10g,冰片2g,混勻一日多次頻頻撒撲。若有滲液不多者,用三黃洗劑外擦,每日5~6次。 (2)糜爛、水皰、滲出較多者可用馬齒莧60g加水2000~3000ml,煮沸15~20分鐘,冷卻后濕敷。或用黃柏,生地榆各30g加水2000ml,煮沸15~20分鐘,冷卻后濕敷。亦可用蒲公英、龍膽草、野菊花等各20g煎水待冷后濕敷。 (3)糜爛、水皰、結痂時,用黃連袖或青黛散麻油調搽,1日3次。或祛濕散或三妙散用植物油或甘草油適量調勻處用,1日2~3次。 <急性期> 亞急性期外治方 皮膚 濕疹類 般用三黃洗劑或青黛散麻油調搽均可,或用祛濕散、新三妙散油調外用,每日3次。 <亞急性期>
肛周濕疹中藥方
皮膚 濕疹類 中藥方劑(一) 【辨證】風濕熱邪流注肌膚。 【治法】清熱祛濕祛風止癢。 【方名】苦參外洗方。 【組成】苦參60克,明礬50克,芒硝60克,川椒15克,艾葉15克,荊芥15克,蛇床子30克。 【用法】上藥水煎,先熏后洗患處,每日2次,每次15-20分鐘。每日1劑。 【出處】楊友信方<濕疹> 濕疹偏方 皮膚 濕疹類 中藥方劑(一) 【辨證】濕熱毒邪蘊蒸。 【治法】燥濕清熱解毒。 【方名】吳萸螵硫散。 【組成】吳茱萸30克,海螵蛸24克,硫黃9克,冰片3克。 【用法】上藥共為細末,濕重流水者用藥面撒患處,濕輕流水不重者,用麻油和藥抹患處,每日2次。 【出處】張可委方<濕疹> 治療小兒濕疹的偏方3 兒科 皮膚病 地膚子、蛇床子各15g,枯礬9g。 制用法:水煎濃液,每天1劑,分2次涂擦患處。 療效:2—3劑痊愈。 <偏方> 傳染性濕疹樣皮炎中藥方劑 皮膚 濕疹類 中藥方劑(一) 【辨證】風濕熱毒,蘊蒸皮膚。 【治法】涼血清熱,利濕解毒。 【方名】加味利濕解毒飲。 【組成】鮮生地30克,京赤芍15克,粉丹皮9克,四季青30克,銀花9克,連翹9克,制大黃9克,紫地丁30克,半枝蓮15克,車前子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顧伯華方<皮炎> 濕疹洗方 皮膚 濕疹類 濕疹洗方:敗醬草50g,苦參15g,蛇床子30g,川柏10g,明礬6g,馬尾連10g,加水適量,煮沸20分鐘約剩藥液500~1000ml,即可用之熏洗患處,每日2次。對外陰濕疹效果尤佳。 <濕疹洗> 濕疹方四 皮膚 濕疹類 水蛇1-2條,蟾蜍2-4只,粳米適量。剝去蟾蜍外皮,去掉頭、爪、內臟,洗凈后切小塊,剝去水蛇皮,去掉內臟,放人開水中煮熟,拆肉去骨,再人蟾蜍肉一起放人鍋內,加粳米(或糯米)水煮粥,調味食。本方適用于濕疹。<濕疹> 濕疹方二 皮膚 濕疹類 紅棗10枚,扁豆30克,紅糖適量。將前2味加水煮爛熟,加人紅糖,服食。本方養血和血,而“血和風自滅”,故可治療慢性濕疹。<濕疹>
肛門濕疹方
皮膚 濕疹類 牡蠣60g,苦參60g,黃柏60g,川椒30g,冰片15g,爐甘石1OOg。上藥共研細粉,取適量撒布在傷濕止痛膏上,貼于肛門周圍,每日1次,用后每晚去掉并用清水洗浴肛周。本方對肛門濕疹有良效。 <肛門濕疹> 中醫治療痱子 皮膚 濕疹類 暑熱痱毒清暑利濕人的一生中可能沒有幾個人在炎熱的夏天沒有起過痱子。本病為炎熱夏季的常見病和多發病,是山于外界氣溫高和濕度大,出汗過多,不易蒸發,汗管和汗孔閉塞,汗液儲留所產生的丘疹或丘泡疹。中醫認為痱子是由于盛夏時節,暑熱硤濕蘊結肌膚,毛竅郁塞,乃生痱皰。熱盛汗出,以冷水洗浴,毛孔驟閉熱氣都于皮腠之間亦生此病。痱子的主要癥狀為:初起時為針尖大小紅色斑疹,接著出現成群紅色小丘疹或小水皰,有瘙癢或燒灼感.常成批發生,在天氣轉涼后數天內就會很快消退。皮損好發頸、胸。背,腹、肘窩。腘窩,女性乳房下及小兒頭面部、臀部。消退后有輕度脫屑。一般較輕的痱子患者,搽些藥店出售的痱子粉,注意勤洗澡、勤換衣就可很快治愈。但有些嬰幼兒或長期臥床、過度虛弱的患者。容易因皮膚不潔、營養不良、抗病力差或痱子被抓破感染而發生膿皰或熱癤,就是俗稱的“痱毒”。其局部紅,腫,熱,痛,并可化膿潰破,伴發熱及附近淋巴結腫大,嚴重時可致膿皮病.痱毒若治療不及時常可繼發腎炎,嚴重的還會引起敗血癥而危及生命,故應引起足夠重視。中成藥治療痱毒可選用銀翹解毒丸、連翹敗毒丸治療。湯藥和選用經驗方:銀花10g連翹15g公英10g地丁10g藿香10g佩蘭10g竹葉6g大青葉10g丹皮10g生地15g知母10g黃柏10g水煎服,每日2次每次150ml。日常所見較重的痱子,在未發生痱毒之前,中醫常分成兩型辨證施治.暑濕蘊結型,主要癥狀為:皮膚潮紅,發出粟粒大小丘疹及丘皰疹,密度成片,刺癢無度。伴面紅口渴,心煩,溲赤。湯藥可選用經驗方:黃連9g竹葉9g荷梗10g西瓜翠皮20g知母10g石斛10g麥冬10g銀花10g丹皮10g水煎服,每日2次,每次150ml。濕熱郁蒸型主要癥狀為:久病臥床或高熱汗出不解胸腹發出皮疹,形如粟粒,狀如水晶.伴胸悶嘔惡,發熱身痛。湯藥可選用經驗方:薏苡仁10g滑石20g茯苓10g通草10g竹葉10g連翹15g白蔻仁10g水煎服,每日2次每次150ml。外治法:可用20ml十滴水放人浴盆內加溫水洗浴或用馬齒莧煎水溫洗局部患處后,外涂2%冰片或5%明礬爐甘石洗劑也可以用六一散或滑石粉加少量冰片外撲每天5~6次。飲食方法:可用綠豆30g.海帶15g.冬瓜60g。以水煎湯,加白糖適量調味服食每天1劑連用7—10天;或用冬瓜60g,薏仁米30g,水煮食用,每天1劑,連用7~8天。平時預防痱子和痱毒首先要做好防暑降溫工作,加強室內通風散熱措施,安裝空調機,井適當開機,以減少出汗且利于汗液蒸發。高溫作業者、產婦等特別注意,衣著不可過多,應寬大舒適,避免悶熱。還要注意個人衛生,常洗澡,勤換衣,保持汗液通暢。洗后要擦干浴水,使皮膚清潔干凈,適當撲布痱子粉,以防毛孔阻塞.一旦患病,瘙癢時不要用熱水燙、肥皂水洗,也不要用手抓,防止發生痱毒。要注意飲食衛生,多喝綠豆湯、金銀花露,或常吃西瓜。夏季少食辛辣、生熱食物,多吃苦瓜、冬瓜等只有清暑利濕作用的蔬萊,均可有效地預防痱子、痱毒的發生。<痱子>
濕疹方
一 皮膚 濕疹類 薏苡仁、粳米各30克,冰糖少量。將薏苡仁、粳米共煮成粥,再放入少量冰糖,作點心食用。本方健脾祛濕,適用于脾虛型濕疹。<濕疹> 濕疹方五 皮膚 濕疹類 烏梢蛇1條,豬脂、鹽、姜少許。將蛇切片煮湯,加豬脂、鹽、姜少許調味,飲湯吃肉。本方祛風、除濕、解毒,適用于濕疹及風濕痹痛癥。<濕疹> 膠布巧治牛皮癬 皮膚 濕疹類 牛皮癬是一種令人煩惱的常見皮膚病,中老年患者多見。筆者根據臨床實踐,推薦一種治療牛皮癬簡便有效的方法。患者不妨一試。先用75%的酒精涂于患處,待酒精揮發后,取一塊傷濕止痛膏或麝香止痛膏,將病變部位密封,每日一次,2周后即可見效。<牛皮癬> 治療小兒濕疹的偏方2 兒科 皮膚病 樟腦、硼砂、冰片各5g。 制用法:共研細末,加入凡士林適量調擦患部,每日2次。 療效:4—5次痊愈。 <偏方> 濕疹方六 皮膚 濕疹類 黃柏6克,丹皮炭、陳皮炭各3克,冰片1.5克,蛋黃,油適量。前4味藥研細末,用蛋黃油調成糊狀,涂患處,每日3次。本方出自《醋蛋治百病》,適用于濕疹。<濕疹> 濕疹方七 皮膚 濕疹類 大黃9克,清油適量。將大黃研細末,用清油調擦患處。本方適用于濕疹水泡期,此方源于《中國民間小單方》。<濕疹> 慢性期的外治方 皮膚 濕疹類 ①青黛膏或皮脂膏外涂,每日2~3次。②青黛膏加熱烘療法,每日1次。③20%貓眼草膏合80%青黛膏,調勻外擦,每日2次。④煙熏法熏療患部,每日1~2次。<慢性期> 濕疹方八 皮膚 濕疹類 五倍子6克。將其炒黃研細末,撒于患處。本方出自{中國民間小單方》,適用于濕疹皮膚起紅斑,水瘡變為膿皰,癢而兼痛,流黃水。<濕疹>
濕疹方 皮膚 濕疹類 濕疹是一種具有明顯滲出傾向的變態反應性皮膚炎癥。濕疹一般可分為急性濕疹、亞急性濕疹、慢性濕疹三種。急性濕疹主要表現為對稱性的皮膚紅斑、丘疹、水皰、滲液、瘙癢;亞急性濕疹多由急性濕疹演變而成,皮疹主要表現為丘疹、鱗屑和痂皮。慢性濕疹主要表現為皮膚增厚,色素加深,粗糙脫屑,苔蘚樣變等。 中醫認為濕疹是由內外因素作用致使風、濕、熱蘊結于皮膚而引發的。內蘊心火、脾濕以及素體稟賦不耐是引發濕疹的內因。 本病的中醫治法為:清熱利濕,祛風止癢,活血養血。提供的參考藥方如下: 荊芥12防風12白蘚皮15丹參12當歸10生地15金銀花15土茯苓18 薏苡仁24白芷9雞血藤20赤芍10白術15黨參18淮山18烏梢蛇15 <濕疹> 治濕疹方 皮膚 濕疹類 濕疹方:白芷4克,青黛3克,生地、地膚子、馬齒莧、敗醬草、紫草、荷葉、白蘚皮各9克。 癢甚加蓮心4克;大便干燥加瓜蔞10克,滲出物多加苦參6克,苡米9克,滑石10克。 功能:清熱解毒,燥濕止癢 主治:由外感風濕熱邪,血熱蘊毒,外發肌膚所致濕疹。 方解:本方馬齒莧、敗醬、青黛清熱燥濕止癢;生地、紫草養血活血涼血解毒;白芷散風祛濕;荷葉清輕上浮,使藥力外透肌膚,全方清熱燥濕,活血祛風止癢,達到癢止疹平之目的。 <治濕疹方> 治濕疹偏方7 皮膚 濕疹類 石灰粉、香油各適量。 制用法:將石灰粉放入碗中,加香油調成糊狀,涂在患處,日3次。 療效:2-3日痊愈。 <偏方> 治濕疹偏方5 皮膚 濕疹類 淮米適量。 制用法:微炒,研成細粉。滲出液多者,將藥粉直接撒上,日3-5次。滲液少者用香油調成糊狀外搽。 療效:3-5天痊愈。 <偏方> 治療小兒濕疹的偏方1 兒科 皮膚病 炒淮米、香油各適量。 制用法:淮米研細面加香油調成糊狀。敷患處,日1次。 療效:3—5次痊愈。 <偏方> 治濕疹的偏方7 皮膚 濕疹類 生大黃、黃柏、黃連各30克,生乳香、生沒藥各15克。 制用法:共研成細粉,用茶葉泡濃汁調成稀糊狀,外敷患處,干了即換。 療效:1-2日結痂,4-6日痊愈。 <偏方> 治濕疹偏方4 皮膚 濕疹類 鮮地丁適量。 制用法:搗成膏狀,外敷患處。也可用干地丁文火炒黃,研細面撒患處。3天換藥1次。 療效:2-3次痊愈。 <偏方> 治濕疹偏方3 皮膚 濕疹類 :生黃柏、大棗炭各等份。 制用法:將大棗炒成炭同生黃柏共研成細粉,香油調勻涂局部。如滲出液多亦可撒干粉,每日2-3次。 療效:3-5天痊愈。 <偏方> 治濕疹偏方2 皮膚 濕疹類 :荊芥、防風、透骨草、蟬蛻各30克。 制用法:加水4碗,熬5-6滾。先熏后洗患處,每日2次。 療效:2-3天痊愈。 <偏方> 治濕疹偏方1 皮膚 濕疹類 方1:鮮馬齒莧300克。 制用法:加水半臉盆煮沸3分鐘,去渣,用藥水將新毛巾浸透,濕敷患處,日3次,每次40分鐘。 療效:3-5天痊愈。 <偏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