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發生全國范圍大面積可見的重要天象,都會促進大眾科普的升溫。今年除了剛剛過去的1月31日發生的“超級月全食”之外,還有一些重要天象值得關注,想必屆時也能帶來網絡科普的熱潮。 首先,簡單介紹一下兩個天文學概念:天球與黃道。 當我們仰望星空時,人眼分辨不出天體與我們的距離,可以簡單的把看到的天體的位置,理解為這個天體在一個想象中無窮大的球型天幕上的投影,這就是天球。將地球上的經緯線也投射到天球上,就可以用赤經赤緯來定位天體在天球上的位置。 地球每回歸年繞太陽一圈,從地球上看太陽每年也會在天球上劃出一個圓圈,這條太陽運行軌跡,就是黃道。實際上就是地球繞太陽公轉的平面在天球上的交線。 另外推薦一款免費的WINDOWS天象軟件:Stellarium。以下圖片都是用這個軟件模擬并截圖的。 2月底-3月初:行星連珠從2月底開始的黎明時分,能看到木星、土星、火星排成一線,到3月初,還能看到月亮與三顆亮行星交相輝映。上圖是Stellarium顯示的3月7日凌晨6點20分,在中國中部(洛陽)面向正南方向看到的模擬圖像。 7月15日:金星合月肉眼可見的大行星包括金星、火星、土星、木星與月亮在天球上的軌跡都在黃道一線,有時候它們看起來非常接近,這就是行星合月。因為金星與木星最亮,所以金星合月及木星合月看起來最是迷人。因為金星距離太陽更近,所以只能在黎明和黃昏時才能看到,黎明時看到的金星中國古人叫做“啟明星”,黃昏時分看到的金星古人稱之為“長庚星”。因為7月15日陰歷初三,月亮是還是細細的上峨嵋月,并且距離太陽很近,只有太陽下山后很短時間能看到,我國的觀測條件并不理想。 7月27日,火星大沖“火星大沖”約15年到17年發生一次,今年7月27日,火星距離地球約5759萬公里,達到2003年以來最大最亮的程度。上圖為屆時在中國中部晚上十點半東南方向看到的火星與月亮。 7月28日,月全食這次月全食中國大部分地區可見,因為屆時月亮運行在遠地點,這是全年最小的一次滿月,本次月全食將持續1小時43分鐘,是本世紀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月全食。
上圖為中國中部食甚時分月亮與地平線的參照,建議在開闊地帶觀看。 8月11日,日偏食這次日偏食中國大致上北回歸線以北地區都可看到。 當日18時左右日偏食從東北開始,直到19點半左右全程結束,東部一些地區會看見帶偏食日落景觀,大部分地區在日食發生時太陽處于接近地平線的位置。 8月13日,英仙座流星雨極大英仙座流星雨每年都值得期待,今年極大時段在12日至13日,12日晚前半夜,月亮就會西沉,因此觀測條件很好,建議在13日凌晨觀看。 12月12日:沃塔南彗星光臨近日點彗星的亮度存在不確定性,因為彗星在近日點附近可能發生開裂,散發出不等的彗星物質,如果當前預測準確,屆時沃塔南彗星的亮度足以肉眼可見,那么它有可能將是5年多來北半球看到的最亮彗星。12月12日這顆彗星會到達近日點,4天后,會來到近地點,與地球相距約1160萬千米,之后便會飛向外太陽系。沃塔南彗星屆時將會經過明亮的昴星團和畢星團,很容易找到。 12月14日,雙子座流星雨極大雙子座流星雨與象限儀座流星雨、英仙座流星雨并稱北半球三大流星雨,一般在每年12月4日至17日光臨,極大時每小時流量可達到120顆左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