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社會,“學習力就是財富”,對比過去改革開放后的十年野蠻生長,很多商人要么暴富,要么坐牢。 過去很多靠著中國經濟高速發展賺了一波的中小企業主,文化普遍不高,大多數也沒讀書學習的習慣。現在很多人看不懂新行業,只能靠著大量的本金,做著“放貸的投資管理公司”和傳統企業的投資。 只是他們經常受騙,尤其是被騙去投資各種不靠譜的金融產品和傳銷產品,把賺到的本金都虧完了。 現在的創業者,不僅僅需要懂些法律,懂些行業趨勢,還需要對行業的變化進行快速學習,按照騰訊提出的“小步快跑,快速迭代”方式創業。 這一切的競爭力,其實就是學習力的體現。 在線教育、互聯網、移動互聯網、K12、物聯網、人工智能等大量與傳統行業結合的高成長行業,對于很多不愛閱讀的人難以理解的,甚至是望而生畏的。因為這些領域的要求創業者大量學習。 我們能看到現在京東當當淘寶和線下書店,關于學習的學習方法、創業、名人傳記和投資人的書籍非常暢銷。 大家渴望學習的背后,是害怕被淘汰。 從電商興起的時候,參與者就是那批懂得用電腦的,他們是開創者和領路人,他們從0開始摸索電商運營的技巧,優勝劣汰,現在在市場上的商家,都有著很強的學習力。 十年前我高中畢業的姐夫,從事電腦文員的教學工作,后來淘寶剛開始就轉行。 美工不會?學!運營不會?邊研究邊測試!投放廣告不會?邊學習邊摸索!產品信息編輯不會?模仿!就這樣吭哧吭哧做到同行前100。真的是全能型人才。 大部分70后想要做電商,會覺得學不會,感覺自己跟不上這個時代,說時代都要交給了年輕人,未老先衰,但是有些70后,一直都在學習,和90后都能聊得來,他們并未被淘汰。 我有個今日頭條工作的朋友,他們的客戶是各行業的中小企業主,他們的銷售,需要對他們的行業進行了解,否則很難二次溝通。傳統行業當然好理解,關鍵是那些客戶是小眾人群或者是新興的行業,很難理解。 于是她偶爾會問我:“物聯網是什么鬼?”“募集原始股權是什么?”“線下教育和線上教育有什么區別?” 感覺她進了頭條整個人的商業邏輯都開啟了! 這不是個例,而是現代企業對員工“學習力”的要求,學習力差,理解力差,溝通能力差,最后就是被淘汰的結果。
1 “實踐”是高效率的學習方式 如果你是一個愛好閱讀的人,請告訴我,2018年1-2月份你讀過哪本書,里面哪部分內容對你幫助最大? 如果你想不起來,不可以翻書本,可以找一找你的筆記,但是我相信99%人,想不起來。
這部分內容對我有什么作用? 讓我清晰地認識到不同行業的運氣占比和實力占比,不是一味地拼十萬小時定律就可以的,要根據不同的領域采取不同的策略,如果是實力占比大的領域,刻意練習和十萬小時定律是必須的;如果是運氣占比大的領域,更多時候是需要內修和耐心,比如說投資。 如果用同一個策略學習不同的領域,那就是浪費時間還沒效果。
一個高級化妝師的水平一定取決于ta練習了多少次修眉、打底和眼線,而不是上了多少次培訓課。一個會計師的水平一定取決于ta的高質量的工作強度,比如說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的會計忙成狗,但是每個打磨后出來都是金子。一個心理咨詢師、職業規劃師和理財師,他們銷售自己會有一些證書,但是最重要的是他們入行的時間,服務的人數,以及他們的客戶好評。 只不過,中級以下的職業,大部分都是靠練,但是越往上,學習能力越來越重要,越來越專業的證書,通過率越來越低,這其中淘汰的也是學習力差的。 因為“用”還不是最高效的學習方式,學習方式最高的方式是:教! 2 教是最好的學 根據學習金字塔,你的“聽書”和你的“閱讀“,在幾個月之后,留下的不過是10%的內容,再過幾年,忘得一干二凈,這些都是低效的被動收入。 很多人喜歡聽書不喜歡看書,甚至邊做其他事情邊聽書,事后如果不進行復盤,最后留存下來的不過5%,只是看起來勤奮努力而已,生活并沒有太大改變。 當我意識到我在跑步的時候,聽一些得到專欄的內容,很多都是需要認真收聽加上文字閱讀,才能進入深度思考的時候,我就停止了在跑步的時候收聽專欄的行為。 剛剛提到“用”是非常高效的學習方式,就是實踐,學習的留存率能達到75%,但是卻不是最高效的方法。
當然,最強的學習方式是“用”和“教”同時進行。 也許你有類似的體會,當你學了一樣新知識或者新技能的時候,你有強烈的分享欲望,比如說你學了一些顛覆你以往認知的投資理財知識,然后你吧啦吧啦跟你好幾個朋友分享了一堆,他沒聽懂,甚至感覺你會洗腦了,但是你講著講著,忽然之前想不通的點,忽然就通了。 這是因為,在“教”的過程,因為你要想著怎么能讓人聽懂,你會重新回顧你所學的重點知識。 某方面你講不通,其實就是因為你沒搞懂。 講完之后,你就知道自己哪里沒搞懂了,搞懂之后繼續去分享,又找到有些自己講的模糊不清的,那就是自己的漏洞,再回去補,再去分享,直到你把你所學的,講的清晰和準確,那才是真的掌握了。(雖然聽的人不一定懂,但是講的人越講越通透)
演講的對象可以是朋友,或者陌生人,只不過,沒有幾個人愿意一直聽我們分享,而且很多人非常害羞。 這個學習金字塔我在大二的時候就了解到了,然后知道為什么像我這種不愛看課本的學渣成績竟然一直中等偏上,因為我的學習方式就是不斷問別人有什么不懂的題目,我就有很強的動力去做,做完教給他們,我無形中用了一種最高級的學習方法。 于是在學習其他知識和技能的時候,我就想著主動分享給別人,前期苦了我一個宿友,因為不是誰都愿意一直聽他們不感興趣的內容。 3 寫作是最好的學習方式 直到2016年,我終于找到另外一種殘害別人的方法:寫文章。 我學了這些東西,憋在肚子里不吐不快,不講出來我也不知道自己哪里沒搞懂,而且很快會忘掉,但是又不能保證經常有人聽我嘮叨,那么我就寫出來。 我臆想著有幾百上千人,在聽我講,我要講的明白,講什么我都寫下來,我要寫的通俗易懂,從簡單到復雜,從已知到未知,我要換位思考,怎么寫能讓我的表達更加容易理解。 如果對方是個大媽,她能不能理解我寫的內容。
這才是非常高效的學習方式,在用的過程你會發現自己的問題,提高學習效率,在教的過程,你會發現更多問題,因為沒有想清楚,才會表達不清楚! 巴菲特:如果沒有辦法把想法寫下來,說明你并沒有考慮透徹。 你要把寫文章當做制造一個產品!當你寫完一篇文章,你要發出來被公眾看到(比如公眾號或者簡書),就好像你做了一個產品,如果這個產品又丑又沒用,你會把它推向市場去賣嗎?產品思維要求我們換位思考,別人看到這個是什么感受? 這個產品至少要符合剛需,也就是有用。 如果非常有用,就算丑一點也沒關系,哪個產品不是從殘疾到接近完美的?但是一開始,必須先滿足客戶的剛需,這樣才能讓客戶忽視那些不完美。 現在看,第一代的蘋果也不怎么好看,但是它的功能強大!代表著移動互聯帶時代的到來! 當初我一直定位寫成長和投資理財的文章,即使格局新開了家庭教育課,我也沒想過寫家庭教育的文章,因為我不懂。 但是參與格局家庭教育課程后,我對這個課程特別有感覺,立刻就寫了一篇文章《再優秀的父母,面對這些教育問題也會焦慮》。 這篇文章評價不錯,但更重要的是,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把家庭教育的某個知識點,理解通透了。 對于這個陌生領域的學習,我竟然通過一篇文章進階了,之后跟學員聊家庭教育的課程報名,非常順利,因為我找到它的價值所在。 寫作可以加深你對知識和技能的理解能力,加深你的表達能力,最終提升的是你的學習力! 另外,當我們學習像查理芒格一樣跨學科學習的時候,你會發現:不是所有的知識你都能立刻用得上的。 比如說投資領域,你需要有一個完整的知識框架和正確的價值觀,并且把所學的內容在未來10年逐漸起到不同的作用。 如果沒有用“寫作”這種高級的學習方式,那么你很快就會忘記。我提倡我的會員在小程序打卡寫下學習進度和感想,實際上是為了加強他們的“學習留存率”。 你一定有過這樣的體會,你之前學習的某樣知識和技能,一直覺得沒用,在某一天,你忽然發現竟然可以用在某個地方,甚至在某個時刻幫了你大忙! 當然你也有這樣的經歷,之前學的東西,現在要用到,竟然忘光了!就像我三年前學的生涯規劃師的CD模式和霍蘭德測試,到現在因為轉行沒用到,也沒有及時用文字表達出來,現在已經忘得一干二凈了。 這時候寫作的重要性就更加凸顯出來了,你沒法立刻用,那就只能教,不然學了就忘了! 回想我最初的問題,1-2月份你看的什么書,這本書什么方面對你最有用?這種有用可能不是當下,而是潛移默化地幫助我們更好地認識這個世界,但是如果只是聽讀,很快就會忘記。 在快速變化的新時代,學歷代表過去,學習力代表未來,強學習力代表著強大的社會適應力和創新能力! 雖然我們全民投入一種學習和知識的黑洞,但是卻不自知地掉入很多坑。 知識和技能,只有用起來,只有深度理解,才能對我們生活起到正向的作用。 掌握這些知識和技能,寫作就是一種絕佳的方式,隨時隨地拿起手機,打開印象筆記,就可以寫下來,把它們內化為自己的能力,并且把文字隨時同步到電腦和手機端,隨時想起來就可以回顧。 中國13億人口,真正懂得寫作的不足100萬,只要你成為一個會寫作的人,在這個領域,你就是前1%!
過往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