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蔡公嫁女” 曹操站了起來,決斷道:“那好!明天早晨日出時分,起轎。轎之事,迎新之隊伍,新郎之一應事務,我著人準備,昭姬之新娘服飾,有勞姨娘費心,最最要緊者,是昭姬,今晚須安心靜氣,睡覺養神……” 東漢獻帝初平三年,也就是公元192年,東漢四分歷的二月十六,豫東平原陳留郡所治圉縣的百姓,看到了一場聲勢浩大的婚嫁場面,此后的幾百年里,這個婚嫁場面還被人們傳誦。 這個婚嫁的名稱叫“蔡公嫁女”。 天麻麻亮,從蔡府通向圉縣縣城的官道上,百姓們摩肩接踵,熙熙攘攘,太陽剛剛從東邊地平線上冒出了頭,蔡府門前就放起了沖天大炮,緊接著是密集不斷的鞭炮聲,青白色的硝煙在炸天的爆竹屑上隨東南風飄向西北,看熱鬧的百姓就站在這硝煙之中。他們首先看見的是披著紅彩的騎馬軍士,軍士的刀槍在早晨的陽光里閃著青光,軍士馬隊之后,是迎親的24匹馬隊,馬背上是男方的壯士,壯士之中,是新郎衛寧,衛寧一臉亢奮的朝霞紅,胸前又戴著綢子挽成的大紅花,兩只嘴角朝上彎著,看得四周百姓嘖嘖有聲,議論紛紛,說不愧是皇后家的青年,看人家那臉色,紅過火焰,咱普通人家,造幾輩子,也出不了那樣的臉色。 其實他們不知道,衛寧那臉色,是典型的肺結核早期癥狀,所以,二月的早晨,雖然空氣還冷,衛寧的身上,已經汗津津的了。 當然,最壯觀的還是蔡昭姬的婚轎。 四根轎棒,八個轎夫,身上斜挎著八條紅綢,步子隨著轎夫的唱轎歌邁動,從而讓頂著紅帳的婚轎,有起有伏,如同漂在波浪上的婚船。 轎車前平坦的小麥地上,立著黑壓壓的軍隊,曹操騎馬在隊伍前面,看著昭姬從婚轎上走下來,走向婚車。明姬看見了曹公,悄悄對昭姬說了一句,姐妹倆便對著曹公的方向,真誠地一個萬福。 曹操微笑著點了點頭。在曹操的隨行里,有一個叫丁廙的青年,他的父親叫丁沖,字幼陽,與蔡邕同在長安為官,官至黃門侍郞。丁沖與曹操關系密切,《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記載了曹操的《追稱丁幼陽令》:昔吾同縣有丁幼陽者,其人衣冠良士,又學問材器,吾愛之。后以憂恚得狂疾,即差愈,往來故當共宿止。好到了見面時一起住行的程度。董卓被殺之后,丁沖寫信建議曹操迎漢獻帝到中原,為曹操所采納。曹操還曾想將他的女兒嫁給丁沖的大兒子丁儀,因為曹丕反對而作罷。丁沖在朝,當知天下,所以讓兩個兒子追隨曹操。大兒子丁儀,二兒子丁廙。二兒子好詩文,記載下了昭姬出嫁的盛大場面,名《蔡伯喈女賦》,收錄在唐高祖李淵下令編修、歐陽詢主編的類書《藝文類聚》里: 伊大宗之令女,稟神惠之自然; 在華年之二八,披鄧林之矅鮮。 明六列之尚致,服女史之語言; 參過庭之明訓,才朗悟而通云。 當三春之嘉月,時將歸于所天; 曳丹羅之輕裳,戴金翠之華鈿。 羨榮跟之所茂,哀寒霜之已繁; 豈偕老之可期,庶盡歡于余年。 丁廙此詩,還為我們考證蔡文姬出嫁提供了根據。一、蔡文姬的年齡:二八,十六歲。二、蔡文姬出嫁月份:三春嘉月,三春之正月稱早春,端月。嘉月即二月,又稱酣春,花月,如月。三月,又稱暮春,鶯月,桃月。三、出嫁地點:圉縣,披鄧林之矅鮮。鄧林即桃林,蔡文姬出嫁的地方有桃林,而蔡文姬的家有三,一為洛陽,已經焚毀,二為長安,蔡邕正在長安做官,但長安有桃花而不可能有桃林,只有蔡文姬老家圉縣才有桃林,也就是鄧林。四、曹操出面替大宗好友嫁女:曳丹羅之輕裳,戴金翠之華鈿。在群雄爭霸的年月,而且是在一望無際的大中原,要佩戴如此華貴的飾品出嫁,沒有重兵保護是不可能的。而蔡邕在圉縣能借助的兵家,只有與他有管鮑之交的曹操。而且從時間上看,此時正是曹操消滅了黑山軍,在中原成霸業的時候。圉縣屬陳留郡,曹操正是起兵于陳留,在陳留有粗壯的根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