癤(jie)是一種化膿性的源自毛囊或油脂腺及毛囊深部周圍組織的感染,俗稱“火癤子”。起初,感染部位發紅并發展出腫塊,4-7天之后,由于膿液集中在皮膚下,腫塊開始變白。癤最好發的部位是面部、頸部、腋窩、臀部等;當出現在眼瞼上時,被稱為麥粒腫;如果幾個相鄰的癤在一起融合,則變成更為嚴重的癰(yong)。 產生癤的原因 大多數癤是由細菌(葡萄球菌)引起的。細菌通過皮膚上的微小裂口或切口進入體內,或者沿毛發進入毛囊。伴隨以下健康問題的人們更容易患皮膚感染性疾病: 1.糖尿病。 2.免疫功能異常(抵抗力低下)。 3.營養不良。 4.衛生條件差。 5.接觸刺激性化學物質。 癤的癥狀及表現 起初,癤是一個發紅的、比較硬的的腫塊,伴有觸痛,大小約1-2cm;幾天后,腫塊會變軟、變大、疼痛更加明顯,腫塊隆起的中央會逐漸形成黃白色膿狀開口。 一般情況下,癤無需緊急處理,但如果你有以下情況,則應前往醫院就診: 1.開始發熱,尤其是高熱。 2.淋巴結腫大。 3.癤周圍的皮膚變紅或出現紅色條紋。 4.疼痛難忍。 5.膿液無法排出。 6.出現更多的癤。 7.伴有心臟雜音,糖尿病,進行免疫抑制治療(服用糖皮質激素等),免疫系統疾病等。 癤的治療 1.溫敷腫塊,可以緩解疼痛,同時有助于膿液排出。一旦癤成熟,膿液則會爆出(通常在起病10天左右出現)。 2.當癤開始排膿時,用抗菌肥皂清洗,直到所有膿液消失,并用酒精擦拭干凈。應用藥膏(局部用抗生素)和敷貼。每天清洗感染區2-3次,并使用溫熱的敷料,直到傷口愈合。 3.不要用針去挑破癤,這只會加重感染。 4.如果感染較嚴重,則可到醫院檢查血常規,若提示白細胞分類升高,則可遵醫囑口服抗生素,必要時可以做膿液的細菌培養,根據藥敏來選擇抗生素。 5.無論是癤自行爆破排膿還是經醫生開刀引流,均應每日在患處消毒2-3次,同時局部抗生素軟膏涂抹并敷貼覆蓋。 6.如果患處反復紅、腫、痛,則應前往醫院進一步治療。 癤的預防 1.仔細清洗感染癤或癰的家庭成員的衣物、被褥、毛巾等用品。 2.清潔并消毒輕微的皮膚傷口。 3.不要用手摳、擠、抓那些可能感染的部位。 4.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 5.盡可能的保持身體健康,增強免疫力。 作者:朱迪 北京朝陽醫院急診科 碩士研究生 審稿人:郭樹彬 北京朝陽醫院急診科主任、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 中國科協中華醫學會醫學科普傳播專家團團長 中華醫學會科學普及分會候任主任委員 中國醫師協會醫學科普分會會長 中國醫師協會急診醫師分會副會長 中國醫師協會醫學科普分會 醫學媒體聯盟主任委員 北京醫學會科普分會會長 北京醫學會急診醫學分會副會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