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橋路初建時情景 虹橋路歷史文化風貌區所在地域于20世紀上半葉形成鮮明的鄉村別墅式風貌特征,80年代后逐漸演變為別墅、花園住宅群、居民新村以及大面積綠化混合的風貌特征,建筑密度低,植被茂盛,環境優雅。作為進入市區的重要景觀國賓道路,虹橋路沿線分布著一些風格獨特、造型美觀的獨立式花園住宅,雖然數量不多,但一般有大面積的庭園綠化,且覆蓋率高,樹木參天,環境優美。整個風貌區內有優秀歷史建筑11處,虹橋路(環西一大道——古北路)被列為永不拓寬風貌保護道路。 今日虹橋路鳥瞰 今天“圖溯上海”請來汪敏同學,由她與我們分享最近在虹橋路風貌區內游歷過的7處優秀歷史建筑,通過她樸實的文字和清麗的相片畫面,來感受風貌區和歷史建筑的迷人魅力。 汪敏 坐地鐵10號線到水城路站,到達上海國際舞蹈中心。說起上海的文化地標,很多人都會想到上海大劇院、上海話劇藝術中心、東方藝術中心……但專業的舞蹈演出場館卻非常稀缺,2016年10月上海國際舞蹈中心改造工程的竣工并投入使用,彌補了這一遺憾。 1.上海國際舞蹈中心 位于虹橋路1674號,建于1930年代,花園住宅。原為花園住宅群,磚木結構,單體建筑為獨立式花園住宅形式,坡屋頂,形體簡潔,立面純凈,窗洞多為矩形,局部設有簡化的古典裝飾。系第四批優秀歷史建筑。 汪敏 沿路一直往西騎行,到達上海市盲童學校,這里大門緊閉,只能在鐵門外看看里面大概的模樣。 2.上海市盲童學校 ![]() ![]() ![]() ![]() ![]() 位于虹橋路1850號,建于1928年,英式學校建筑群。建筑外墻清水紅磚,立面簡潔,檐下有線腳裝飾,有極具標志性的多立克柱入口門廊,外挑的老虎窗,裝飾有寶瓶式欄桿的開闊露臺。為第四批優秀歷史建筑。 汪敏 繼續往西,是西郊賓館,這里是上海最大的豪華級花園別墅賓館。外國的政府首腦、知名人士和重要代表團前來上海,多下榻此處。 ![]() 3.西郊賓館4號樓 (原姚乃熾住宅) ![]() ![]() ![]() ![]() 位于虹橋路1921號4號樓,又名紫竹樓,建于1946年,現代式花園住宅。系中國最大的水泥廠老板姚錫舟的兒子姚乃熾的舊居。鮑立克建筑師事務所設計,磚木結構,形體強調水平線條,運用毛石與鋼門窗對比手法,空間追求流動感。為第一批優秀歷史建筑。 汪敏 再往西是原孔祥熙住宅,屬于英式別墅,現閑置著積滿厚厚的灰塵,門頭還貼著封條。 ![]() 4.原孔祥熙住宅 ![]() ![]() ![]() ![]() ![]() 位于虹橋路2258號,建于1934年,花園住宅。海杰克設計,磚混結構,建筑采用四坡屋頂,拉毛水泥墻面;入口門廊呈內凹弧形,使用塔司干柱式,立面兩側部分前凸,轉角做隅石飾面;山面煙囪凸出于墻體,并沖出屋頂,上有五個小的出煙孔。為第四批優秀歷史建筑。 汪敏 再往前分別是原羅別根花園、原沙遜別墅、龍柏飯店2號樓,都是鄉村別墅型建筑。 ![]() 5.原羅別根花園 ![]() ![]() ![]() ![]() 位于虹橋路2310號,建于1932年,英國鄉村別墅。磚木結構,白粉山墻露黑色木構架,陡坡紅瓦屋頂,室內裝飾簡樸。為第一批優秀歷史建筑。 ![]() 6.原沙遜別墅 ![]() ![]() ![]() ![]() 位于虹橋路2409號,建于1932年,英國鄉村別墅。公和洋行設計,磚木結構,陡坡頂,高大的紅瓦屋面,白粉山墻露黑色木構架,基座為清水紅磚砌筑。現為龍柏飯店1號樓,為第一批優秀歷史建筑。 ![]() 7.龍柏飯店2號樓 (原泰晤士報社) ![]() 位于虹橋路2419號2號樓,建于1930年代,英國鄉村別墅。原為泰晤士報社別墅。機制紅平瓦陡坡屋面,南側屋面有一單坡老虎窗,南北立面二層以上絳紅色木構架外露,墻面為白色粉刷,其他部分為紅磚清水墻面,底層南側門廊采用都鐸式拱券,上部露臺混凝土欄桿。現為龍柏飯店2號樓,系第四批優秀歷史建筑。 ![]() ![]() ![]() ![]() 20世紀30年代,地處西郊農村的虹橋路還是一片清幽的鄉村風光,四周遍布了農田,綠樹成蔭,空氣新鮮,是商人、官僚假日跑馬和度假福地,從此便興起了一股建造度假別墅之風,所以漫步在虹橋路我們可以感受到濃郁的鄉村別墅風光。 本篇地圖采用的是我院編制的2018年1月版《上海城區地圖》。該圖以上海外環線為制圖區域,表示了主要道路、鐵路、軌道交通線路及車站、主要旅游景點、大型商場、酒店等。該圖特色和亮點為歷史文化風貌區專題內容,讀者參考該圖,即可對上海中心城區12個歷史文化風貌區的范圍和分布情況有最直觀和清晰的了解,對于出游具有極大的參考價值,系目前上海市面上為數不多的帶有該專題的地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