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這首詩描繪的是秋天的景色,展現出一幅動人的山林秋色圖。詩里寫了山路、人家、白云、紅葉,構成一幅和諧統一的畫面。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處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機的聯系在一起,有主有從,有的處于畫面的中心,有的則處于陪襯的地位。簡單來說,前三句是賓,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為第四句描繪背景、創造氣氛,起鋪墊和烘托作用的。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這首小詩的前兩句是說,沿著彎彎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深處,居然還有人家。
“遠上寒山石徑斜”,寫山,寫山路。一條彎彎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頭。“遠”字寫出了山路的綿長,“斜”字與“上”字呼應,寫出了高而緩的山勢。
“白云生處有人家”,寫云,寫人家。詩人的目光順著這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漂浮的地方,有幾處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墻。這里的“人家”照應了上句的“石徑”。——這一條山間小路,就是那幾戶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吧?這就把兩種景物有機的聯系在一起了。有白云繚繞,說明山很高。詩人用橫云斷嶺的手法,讓這片片白云遮住讀者的視線,卻給人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定會有另一種景色吧?
對這些景物,詩人只是在作客觀的描述。雖然用了一個“寒”字,也只是為了逗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并不表現詩人的感情傾向。它畢竟還只是在為后面的描寫蓄勢——勾勒楓林所在的環境。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小詩的后兩句是說,停下來欣賞這美麗的景色,那火紅的楓葉比江南二月花還要紅。
“停車坐愛楓林晚”便不同了,傾向性已經很鮮明,很強烈了。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沒有使詩人動心,這楓林晚景卻使得他驚喜之情難以抑制。為了領略這山林風光,竟然顧不得驅車趕路,停下車來欣賞。前兩句所寫的景物已經很美,但詩人愛的卻是楓林。通過前后映襯,已經為描寫楓林鋪平墊穩,蓄勢已足,于是水到渠成,引出第四句,點名喜愛楓林的原因。
“霜葉紅于二月花”,把第三句補足,一片深秋楓林美景具體的展現在我們面前了。詩人驚喜的發現在夕陽余暉的映照下,楓葉流丹,層林如染,真是滿山云錦,如爍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還要火紅,還要艷麗呢!難能可貴的是,詩人通過這一片紅色,看到了秋天的山林呈現出一種熱烈的、生氣勃勃的景象,像春天一樣充滿了生命力。
在這首詩中,杜牧以情馭景,詠物言志。他歌頌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體現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一種英爽俊拔之氣拂拂筆端,表現了詩人的才氣,也表現了詩人的見地。這是一首秋色的贊歌。
附錄《山行》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譯文
沿著彎彎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深處,居然還有人家。
注釋 名家點評 《歸田詩話》:予為童子時,十月朝從諸長上拜南山先壟,行石磴間,紅葉交墜。先伯元范誦杜牧之“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之句……至今每見紅葉與飛落,輒思之。 劉世濤書 杜牧山行詩 《唐詩歸折衷》:唐云:妙在冷落中尋出佳景。 《唐三體詩評》:“白云”即是炊煙,已起“晚”字;“白”、“紅”二字,又相映發。“有人家”三字下反接“停車”,“愛”字方有力。 《磧砂唐詩》:敏曰:味此詩,似與“老馬反為駒,不顧其后”之語同義。 《唐詩摘鈔》:次句承上“遠”字說,此未上時所見。三四則既上之景。詩中有畫,此秋山行旅圖也。 《唐詩箋注》:“霜葉紅于二月花”,真名句。詩寫山行,景色幽邃,而致也豪蕩。 《歷代詩法》:結句寫得秋光絢爛。 《詩境淺說續編》:詩人之詠及紅葉者多矣,如“林間暖酒燒紅葉”、“紅樹青山好放船”等句,尤膾炙詞壇,播諸圖畫。唯杜牧詩專賞其色之艷。謂勝于春花。當風勁霜嚴之際,獨絢秋光,紅黃紺紫,諸色咸備,籠山絡野,春花無此大觀,宜司勛特賞于艷李秾桃外也。 《唐人絕句精華》:讀此可見詩人高懷逸致。霜葉勝花,常人所不易道出者。一經詩人道出,便留誦千口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