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深圳女子接到一陌生電話,結果被騙253萬! 深圳新聞網訊 信息詐騙是當前社會的一大毒瘤,應該予以嚴厲打擊,如果公民個人信息泄露與信息詐騙結合起來,被人實施精準詐騙,毫無疑問那社會危害性會更大。廣東某市兩名90后輔警,為了一點兒蠅頭小利,多次偷入公安內網查詢公民信息進行販賣。之后這些遭信息泄露的公民就成為騙子手里的"獵物",被實施精準詐騙,深圳市民張女士因此被騙走253萬元人民幣。近日,深圳市人民檢察院對該案提起公訴,目前已在法院開庭審理。 接到陌生電話深圳市民被騙得傾家蕩產 深圳張女士從美國回國后一直在家帶孩子。2017年4月的一天,她在家接到一個陌生電話,對方對張女士的個人情況很熟悉,并稱有一個叫阿燕的人因出入境時攜帶多張銀行卡被查獲,他們查到是張女士幫阿燕辦理的港澳通行證,要張女士向上海某公安局備案,并幫張女士轉接到上海某公安局,聯系上"劉警官"。 張女士雖然不認識什么阿燕,但在"劉警官"告訴她的網址上,張女士看到對自己的逮捕文書、資金監管文書等,對此深信不疑,并開始每天向"劉警官"報告自己的行蹤。幾天后,張女士又接到他們的通知,要籌夠200多萬放到個人銀行賬戶里,并下載一個軟件綁定她的賬戶。 就這樣,一個多月的時間里,張女士賣了自己的股票、從銀行和微信中貸款百萬元、還將房產抵押貸款了一百多萬元,共籌到253萬元存到自己賬戶。對方經常要她提供收到的驗證碼,張女士也是毫無保留。 直到2017年6月,張女士無意中查看了下自己的賬戶,發現變成0元,對方告訴她錢轉到銀監局凍結了,并要求張女士繼續籌錢,張女士才開始覺得有點不對勁,并最終選擇報警。 內鬼販賣上萬條信息只為貪1萬元小利 深圳民警在辦案中發現,張女士及其家屬的公民個人信息曾被非法入侵,且是通過廣東某市公安局內網查詢所得。據悉,在公安內網查詢公民個人信息需要使用民警的數字證書,蹊蹺的是張女士等人的信息是被人半夜偷偷查詢,經過研判調查,深圳警方目標逐漸鎖定某市的兩名輔警陳某、鐘某。 原來,輔警陳某早被社會中介的微信紅包所攻陷,每次都乘民警下班后,偷偷使用民警的數字證書上公安內網,再按中介要求進行查詢,然后微信拍照發給對方。輔警鐘某住在單位宿舍,半夜里偷偷查詢公民信息,有時陳某還讓同事鐘某幫忙查詢,然后兩人微信收到好處費后對分。 有時候,社會中介一次就發給輔警陳某幾百個身份證號碼,讓其查詢詳細的公民個人信息等。陳某供認與鐘某先后查詢了上萬份詳細的公民個人信息販賣出去,前后收到紅包一萬多塊錢,二人平分了。 張女士案發后不久,深圳民警赴外地將這兩名輔警抓獲歸案。近日,該案在深圳法院開庭審理。法庭上,陳某和鐘某對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的犯罪事實均供認不諱。 公共服務部門也是公民信息泄露源頭 公民個人信息的源頭保護非常重要,這些販賣公民信息者無意中成為電信詐騙等相關違法犯罪的幫兇,深圳市檢察院辦案檢察官表示從實踐中看,一些公民的個人信息是通過公共服務部門甚至政府部門泄露或販賣,性質可以說更為惡劣。 辦案檢察官還介紹說,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侵犯公民個人信息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規定了入罪10種情形,包括非法獲取、出售或者提供行蹤軌跡信息、通訊內容等信息50條以上即可以入罪。對于收集公民個人信息的公共服務部門,《網絡安全法》等也透露出對于打擊行業"內鬼"的治理傾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