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當我選中這篇文章標題時,內心在想,在這浮躁的“娛樂區塊鏈”行業,肯定有很多人是傻傻的分不清Coin和Token的區別。
我一直在自己的文章中強調這一個觀點。幣圈亂象最大的癥結所在就是降低了天使投資的門檻,把不合格的投機者當做了投資人對待。而區塊鏈項目中99%是不靠譜的。項目沒有任何落地應用就開始玩金融。這種情況放在哪個領域都是高風險的投資。
最近某大佬幫韭菜改名為傻B。那幫所謂的大佬喝著韭菜的鮮血,還要罵韭菜是傻B,自己卻成了最大傻B。
所以,在區塊鏈行業永遠別崇拜大佬。
為了不做“傻B”,不去盲目的投機接盤,韭菜能做的只有深入學習,獨立思考,理性判斷。才是摘掉“傻B韭菜”帽子的方法。 2 區塊鏈行業,有一個常用的網站——coinmarketcap.com。迄今為止,個人覺得是做的很專業很實用的幣圈行情網站。打開網站,在MarketCap選項中,有CoinsOnly和TokensOnly選項;也可以在Cryptocurrrencies菜單欄選擇Coins Only和TokensOnly選項。你會明顯的發現Coin和Token的區別。而在Tokens Only中,我在Platform圈了一個紅圈。Platform代表著Token歸屬哪個Coin的基礎鏈系統,基本上大部分是在以太坊上發的Token。 (Cryptocurrrencies菜單欄) (Coins Only) Coin都是基礎鏈的項目,具備貨幣屬性的區塊鏈項目的貨幣。擁有自己獨立的區塊鏈平臺,它們發行的基礎鏈幣為原生幣,具有貨幣的性質:價值存儲和傳輸媒介。其實我們可以這樣通俗的理解,基礎鏈發行的代幣,都是Coin,帶有“法幣”屬性。(打了引號,不要誤解)嚴格意義上來講是在這個基礎鏈社區下的通用“法幣”。
(Tokens Only) Token是在基于某個基礎鏈系統層面的區塊鏈應用項目代幣。區塊鏈項目都是基于某個基礎鏈系統開發,具有特定應用場景的DAPP或者智能合約等,Token是這些應用鏈的“代幣”集合統稱。它們發行的代幣(應用代幣)屬于Token,帶有“權益憑證”的屬性。權益憑證可以簡單理解成你購買了這個項目的Token,就擁有了該項目的相應權利和利益,就像你購買了一家上市公司股票一樣。
可有人肯定會問,那EOS也是基礎鏈項目,為什么被劃分到Token屬性領域。因為EOS項目ICO是基于Ethereum的智能合約ERC20形式存在于以太坊網絡上,在主網上線前EOS持有人需要將以太坊錢包地址映射到EOS網絡上,屆時才會接收到真正的EOS。前一陣EOS已經主網上線,代幣做完映射,為什么coinmarketcap還是把EOS歸為Token?這個問題我也是寫這篇文章才關注到。 3 單純的從應用層項目來看。token是一種智能合約產物,在于什么地方創建他。比如說市面上大部分區塊鏈項目都是遵循以太坊ERC-20的一種合約代碼,以太坊智能合約是可以運行的,代幣說白了是創建了一份合約指定了一個數組來存儲于以太坊地址下的數字。然后合約里寫了一個標準的轉賬方法,就是減少A賬戶的數字,增加B賬戶數字。 token就是個極其簡單的標準ERC-20合約實現的。
而Coin的基礎鏈項目是獨立的平臺。技術要求肯定是遠遠要高于Token的項目,基礎鏈的開發通俗的理解,就好比手機系統從零到有的開發ios系統和安卓系統一樣。Coin項目相當于是搭建了一套獨立且完整的操作系統,其難度可想而知。
有人動不動說我要開發一個公鏈項目,隨便深入的問幾個問題,才發現,只不過是想發個幣而已。 4 Coin項目開發難度大,周期長。現在基礎鏈項目層出不窮,真正技術牛逼的團隊不多,百萬TPS的圈錢概念層出不窮,真正能夠走到最后的估計少之又少。但是,在基礎鏈的世界,也不會是一家獨大的局面,應該是多條基礎鏈以及細分行業的基礎鏈并存的局面?;A鏈一旦落地發展壯大,能夠在網絡效應和規模效應的影響下,產生巨大的平臺價值,價值空間比較大。
Token項目絕大多數都是通過ICO募集資金,最后項目團隊的精力全在金融領域。這類項目基本上玩的是營銷策略,精品白皮書+豪華團隊+大佬顧問和明星投資機構,可以說是幣圈項目的標配。等潮水退去,才發現基本上都在裸泳。大部分沒有實際價值的項目會死的很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