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裝劇“涼涼”?目前已從年頭“涼”至年中,但未來發展可期? 近日,一片惋惜聲中,張涵予、李雪健領銜一眾青年演員主演的古裝歷史正劇《天下長安》天降橫禍——正式從CCTV8黃金檔撤出,由另一部古裝傳奇劇《開封府》臨時頂替。 消息來的太突然,娛小獸與廣大吃瓜群眾第一反應相同,表示“拒絕接受”。要知道,就在距離該劇撤檔前一天,娛小獸還在自家朋友圈看見《天下長安》相關宣傳海報。 隨后,網絡上便有大量相關新聞報道《天下長安》突遭撤檔。幾個小時后,該劇出品方之一歡瑞世紀便發表聲明,稱“因播出版本和上線時間安排”導致該劇無法與觀眾如期而至,至于何時能夠重新上線,官方并未給出具體聲明。 昨日晚間,該劇導演連奕名肆意不滿,在微博發聲,情緒略顯激動,一連使用6個感嘆符號祈求該事件趕快解決,并疑似暗指《天下長安》確認央視黃金檔播出前,曾遭到多次改動。 今日早晨,記者私下聯系到《天下長安》相關工作人員,該工作人員回答答案與官網給出答案盡相一致,并表示:我們也很無奈,這段時間大家都在為該項目通宵忙碌,具體播出時間,后期還需與電視臺及視頻網站共同協商。 至此,《天下長安》撤檔事件已成板上釘釘。至于何時能夠順利播出?從古裝劇排播模式及各大衛視黃金檔播出安排來看,《天下長安》若想下半年登陸衛視黃金檔,恐將無望。稍顯遺憾的是,這部被媲美為《大秦帝國》的歷史正劇,也將與《巴清傳》《如懿傳》兩部古裝劇一起淪為“2018三大無頭案”之中。 古裝劇市場難道真的要從年頭“涼”至年尾?它們又該如何展現自己的超強“求生欲”?娛樂獨角獸咨詢相關業內人士,以求為讀者共同答疑解惑。 《天下長安》撤檔背后: 先網后臺、集數過長成“致命”關鍵? “現在的古裝劇集數越來越長了”、“沒太多時間看劇”,一位從事電視劇營銷工作的相關人員李小姐,向記者抱怨到。她表示,以前自己在追電視劇時,一般集數大體在30-40集期間;但如今,隨著電視劇“注水”現象嚴重,古裝劇播出集數越來越長。如正在播出的《天乩之白蛇傳說》體量為60集、《蕓汐傳》體量則達到50集,而此前傳言播出的《巴清傳》《如意傳》,一部體量為66集,另一部則為90集。 集數越來越長,似乎已成古裝劇市場默認的規則。眾所周知,在電視劇回收成本利益中,集數越長、投資回報比則越高。此前,市面上鬧得沸沸揚揚的“演員天價片酬”,也與電視劇體量息息相關。 此次,《天下長安》突遭撤檔背后,有言論認為一方面主要是因為“先網后臺”播出模式,導致平臺方與衛視產生直接利益沖突;另一方面,也有相關人士對其猜測,認為依舊是“歷史內容敏感“問題造成。 關于后者問題,娛小獸再此不做過多評價,畢竟在最嚴“限古令”面前,古裝劇“自危”已成業內公開的秘密;而至于前者,“先網后臺”播出模式產生的問題則直接牽扯到古裝劇體量、平臺方利益等多方問題。 以《天下長安》為例,該劇早在今年5月份便已宣布定檔,隨后在一眾電視劇上線初期,終不見其身影,但因宣傳方當時尚未過度宣傳,該事件之后也便不了了之;第二次定檔,便是此次事件,撤檔新聞轟動娛樂圈。 眾所周知,《天下長安》是歡瑞世紀2017年的頭部大劇,此前傳聞該劇制作成本高達5億,而根據早期媒體報道,《天下長安》在2017年就已經被央視八套已單集80萬左右價格買下,近70集體量共賣出5600萬元價格,在電視劇市場處于中等水準。不過,在歡瑞世紀2017財報中顯示,該劇共營收5.76億,占歡瑞總營收額為36.18%,由此可見,在《天下長安》營收的5.67億中,視頻網站貢獻絕大部分。因此,《天下長安》播出模式被定為先網后臺。 但正如李小姐此前向記者抱怨,當下古裝劇體量越來越長、人們觀劇時間有限,而年輕人日常追劇模式多采用2.0倍速手機端追劇模式。因此,出品方歡瑞世界也從自身利益出發,將該劇視頻網站播出集數定為68集、電視臺48集,會員優先看兩集的排播模式也讓視頻網站要優先衛視23.5小時提前看劇,這于電視臺而言無疑是致命一擊。 值得注意的是,《天下長安》此次播出模式“叫板”的是衛視黃金檔,與以往諸多“先網后臺”播出的電視劇作品大相徑庭。而作為第一個“吃螃蟹”的《巴清傳》,它的境況如何〉尚不言說,觀眾便已自知。 但在最早前,該劇遲遲未能播出原因之一也是因為其“叫板”黃金檔——優酷視頻凌晨0:00先播出兩集,衛視黃金檔當天跟播,這意味著優酷將領先衛視19.5小時播出;去年年底,唐德影視則再次發表公告,宣告《巴清傳》花落東方、江蘇衛視,播出方式則變更為“網臺同步播出”。盡管目前《巴清傳》前途未卜,能否繼續在黃金檔播出未可知,但當初信誓旦旦“攻陷”衛視黃金檔的企圖落空。 情況大抵相似的還有去年播出的《軍師聯盟》,他的戰況又如何?該劇原本是要先于江蘇衛視和安徽衛視7天上線,但因衛視的阻撓,最終只能同一天上線。優酷6月22日零點上線,而江蘇衛視與安徽衛視于6月22日晚上19:30開播;到了第二部,《虎嘯龍吟》則直接在優酷獨家上線,未能上星。 重重案例顯示,古裝劇在排摸方式上想要優先衛視黃金檔難上加難,而在劇集嚴重注水、節奏拖沓的亂象叢生中,古裝劇又該何去何從? 年頭“涼”至年中, 古裝劇如何展現超強“求生欲”? 自年初以來,古裝劇“涼涼”言論便甚囂塵上。此前,娛樂獨角獸旗下垂直媒體號#一點劇讀#就曾對“2018年上半年古裝劇市場表現”作出相關探討。根據調查顯示,上半年共記播出古裝劇21部,其中達到豆瓣評分6分之上的,僅有7部作品;而上星衛視黃金檔播出的古裝劇僅有《瑯琊榜2》一部,且為1.5輪輪播作品,其余古裝劇全部無緣衛視黃金檔。詳情點擊鏈接回顧。 古裝劇發展受限已成行業內公開的秘密。知名影評人李星文老師曾氣憤指出,“政策原因”占據主導因素;而同為歡瑞的另一部古裝大劇《天乩之白蛇傳說》尹濤導演,則告訴娛樂獨角獸,《天乩》一開始也是定位上星劇,但在“求排播”愈發困難之際,只好退而求其次,趕在暑期檔學生黨放假期間播出。 可以看出,政策與古裝劇的發展猶如緊箍咒,在限制范圍內創作者不僅要顧慮“題材”因素,最重要的是要極力爭取一票難求的“上星”排位。這于古裝劇同行們而言,已成業內共求。 而除去政策加固等客觀因素外,內容創作者“尋求創新”才是古裝劇體現“求生欲”的第一要素。《法醫秦明》制片人郭琳媛表示,自家目前正在籌備一部市場上上不多見的古裝題材,該劇將以蒸汽朋克以及古代機械發明為背景,打造出一部全新的古裝探案題材;《天乩之白蛇傳說》尹濤導演則正在全力籌備一部新武俠題材《聽雪樓》,他認為在大女主、宮斗盛行的古裝市場當下,武俠題材傳遞出的俠義精神以及傳統文化,都能對當下年輕人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 好的內容創作也需要匹配相應的渠道輸出。在現如今,古裝劇“面世難”、“份額有限”等多重枷鎖加身下,業內人士也在不斷探索新出路。 提到排播模式,愛奇藝自制版權中心相關工作者王女士提到,古裝劇“先網后臺”模式雖不新鮮,但想“沖擊”衛視黃金檔,并不容易。但與視頻網站合作,效果大不相同。她以自家正在播出的《天乩之白蛇傳說》播出為例,該劇早在去年就已被自家拿下版權,愛奇藝也早早將其版權費打至歡瑞世紀。現如今“會員一次性看全集”的排摸模式,不僅帶動自家會員數量增長,該劇的點擊率也一路水漲船高。 老牌傳統影視公司華策影視執行制片人林女士對以上觀點也表示十分認同,她認為古裝劇在面臨“政策”打壓之際,臺轉網是最快且最易抓住年輕人胃口的播出方式,但同時她也提出意見,這種純網播出形式多適用于小體量、網感較足的“輕古裝”題材,如接下來純網播出的《延禧攻略》《古劍奇譚2》都較適合,對于《如懿傳》《巴清傳》以及《天下長安》這樣厚重感十足的古裝劇,則網臺同步最為保險。 不過,對于“厚重感”十足的古裝劇林女士也給出另外一種方案,可以先搶在視頻網站首播,落袋為安之后再待價而沽,賣給二三線衛視重播——如之前播出的《瑯琊榜》《國土無雙黃飛鴻》等等。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古裝劇市場正面臨著政策施壓、類型同質化、集數過長、投資成本不可控等多重困難,但在一片“涼涼”的感嘆聲中,古裝劇也正在尋求“裂變”——展現出超強“求生欲”。2018下半場,古裝劇能否逆風翻盤?且行且看。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