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廟、古墓等古跡隨著時間的推移,主體建筑逐漸損壞、坍塌、基址猶存,以至數百年后滄海桑田,有的一番輝煌過后還能留下一些遺存,有的僅剩地名,更多淹沒在故人的記憶里。古塔作為寺廟的附屬建筑,在寺廟都已不在人們記憶里時仍能存在于視野里。所以大部分現存的塔則以周邊的村落命名,皇甫寺塔就是其一。 淶水城東寺皇甫村東北不遠處,有一塔立于農田中,這就是皇甫寺塔。“皇甫寺”只是村名,并不是此塔所屬寺廟名稱。2005年4月25日,寺皇甫村民曹繼海在給牛場測水平時,無意中發現塔頂上鑄有字跡,經許多人認真反復辨認:東南方向鑄字是“大明嘉靖八年四月初八日,魯家莊住人,佟禮、長男佟璋、次男佟園定,重修塔頂”。西南方向鑄字是“直隸保定府易州淶水縣毗盧寺,主持續景,募綠法鎮,銀頭性真。”(本條消息復制于百度百科)由此可知,此塔屬于的寺廟是淶水縣毗盧寺。 該塔保存不是很好,東南側損壞嚴重,被掏空了一大塊,所謂“市文物局出資進行的簡單維護”就是拿紅磚填補了那塊空缺,塔好似向東南傾斜了不少,顯得十分不和諧。 下面復制一條百度百科的介紹:正八角形,十三層密檐式結構實心塔,通高22米,塔身直徑為5米,塔下有方形石基,塔角兩層蓮花座用磚疊摞手法砌成,沒有任何雕刻圖案,第二層細腰部分也無雕花,但往上,每角都有一斗三升出檐,塔身中部面向正南有一拱門,高2米有余,內有彩繪圖案,一尊漢白玉雕白娘娘神像(抗日戰爭時期被人推下摔壞),其東、北、西三面有同形磚雕假門,四邊有磚雕假窗,雕工十分精致。葫蘆形的塔頂由金屬鑄造而成(銅、鐵傳說不一)。 草根三品官 NJ 原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