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最熱的話題無疑是這個男人的歸來。
但是要徹底了解姜文以及他的電影,就有必要做一下功課了。 姜文從1995年的首部長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技驚四座以來,導演的長片到目前為止只有6部,而且四部之間跨度23年,平均四年一部,6部中還被禁了兩部。 這些電影中,論票房,《陽光燦爛的日子》解禁公映后在1995年賣到了5000萬,《讓子彈飛》則以6.59億的成績(另說為近7億)成為2010年票房冠軍。論口碑,過往5部電影中3部入選豆瓣Top250榜單,《陽光燦爛的日子》將夏雨捧為威尼斯影帝,《鬼子來了》拿過戛納評審團大獎。此外,金馬各種收獲,需要用馬車來拉… 所以,“姜文出品,必屬精品“這句話一點毛病沒有。 所以,這種在中國為數不多的導演所執導的為數不多的電影,是必須要觀摩和收藏的。 陽光燦爛的日子該片的背景是文革時的北京,一群生活在部隊大院里匿的孩子,在耀眼的陽光與遍地的紅旗中間,渡過自己的青春。意識流的故事里,有愛情和性的沖動,有幼稚和失敗的革命精神,也有成長的故事。 當觀眾深深地為影片打動時就會發現,這部影片所展現的竟是一個意象豐富、意味深長的“社會一個人”、“文化一心理”圖景。 鬼子來了如果說《陽光燦爛的日子》還多少有些華而不實的話,那么《鬼子來了》這把刺入歷史腑臟的鋼刀則叫人無比興奮,無論是姜文本人的表演藝術還是導演能力在此片中都獲得極致發揮。 在國內審片時被指責有損中國人形象,2000年4月,姜文未通過審查就私自將該片送往戛納國際電影節參賽,引起電影局反感,要求從戛納電影節撤回該片,未曾料到,該片一舉獲得戛納電影節的評委會大獎。 一反過往抗日電影的正向價值導向,該片在這種歷史語境里無情地高光照亮國人的嘴臉,真實到令人反感。 盡管在國內全面禁映,它也已經榮譽等身。 太陽照常升起這或許是姜文電影里最難懂的一部。 由四個充滿魔幻現實主義風格的小故事組成:第一段發生在“1976年春北部”,講瘋媽瘋了,兒子很焦慮。第二段發生在“1976年夏南部”,講梁老師、老唐與林大夫的三角戀情。第三段發生在“1976年秋北部”老唐被下放到小隊長所在的鄉村進行改造,老婆卻和小隊長好上了。最后一個故事則是唐妻和瘋媽去大漠尋找各自的戀人。 時間線的交錯和故事的隱晦讓不少觀眾摸不著頭腦,姜文表示觀眾看影片時別太較真,用輕松的心態去看,反而會覺得好理解。 《太陽照常升起》具有革命浪漫主義色彩、粗獷的男人氣,鏡頭的運用和表達都相當優秀。 讓子彈飛放下了過往的抽象,這一次姜文把自己的野心藏在了表面的喜劇包袱之下。《讓子彈飛》是一部商業片,卻比國內絕大多數藝術片更藝術。 片中的這句話,更像是姜文自己在電影界傲氣十足地發聲。 對近代歷史若隱若現地影射、官僚政治生動形象地還原、愚昧自私的大眾的暗暗嘲諷……姜文在片中想說的很多,不過也許看電影的我們并不需要都去分析清楚,只要看那趣味十足的馬拉火車、荒誕戲謔的鵝城較量、給勁的相聲式臺詞,這部男人味十足的姜文電影就已經可以讓你飛上天了。 一步之遙作為姜文所有作品里豆瓣評分唯一跌破7分的作品,姜文本來就沒打算在這部作品里討好觀眾。 姜文從來不缺才華,缺的是對自己才華的節制。 乃至上映之后惡評如潮,有人說姜文過分地自我、自以為是,也有人說姜文領先了時代。 片中大量經典電影風格的拼貼、豐富而又隱晦的臺詞、高度舞臺化的劇情,姜文將自己的天分淋漓地施展,而底下的觀眾面相冷漠。 你看完這部電影,又是什么樣的態度呢? |
|
來自: 新華書店好書榜 > 《「中國電影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