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滴籌健康管家 2018-07-18 “胃不太舒服”是現代人的通病。
伴隨著快節奏的生活,在各種工作、應酬和聚餐的包圍下,很多人吃飯無規律,或者經常吃肥甘油膩、辛辣刺激的食物。胃疼、胃脹氣、反酸、消化不良等等胃部不適癥狀,困擾著越來越多的人。
一般情況下胃部問題是可以通過飲食調節和休息來緩解的,吃片止疼藥撐一撐,一般也就沒那么難受了。但如果胃部不適的癥狀長期、反復的出現,那還是別在家忍著了,上醫院去吧。
去醫院應該做哪些檢查? 檢查胃 雖然大部分人一聽這個檢查心里就發毛,但胃部出了問題,首選的檢查應該就是胃鏡。胃鏡可以讓醫生細致地觀察食管、胃內以及十二指腸的粘膜情況,讓病變部位“曝光”。
普通胃鏡容易引起惡心、想吐的感覺,如果實在覺得無法承受,也可以視情況選擇無痛電子胃鏡、膠囊胃鏡、超聲胃造影等檢查。
檢查胃旁邊的器官 有時候,胃不舒服也可能是胰腺、肝臟等其他部位出了問題。胰腺炎、肝炎甚至肝臟腫瘤等疾病,也會導致胃痛、胃脹等癥狀,讓人以為是胃出了問題。
這種時候,就要進行血常規、肝功、腸鏡、大便常規、肝膽胰脾彩超等檢查。
俗話說胃病三分靠治,七分靠養。檢查出了問題除了配合治療,還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
很多有慢性胃病的人,都會嘗試一些口口相傳的養胃偏方,可有些方法弄不好卻會把胃病折騰的更嚴重。 養胃有哪些誤區? 養胃就要多喝粥? “多喝點粥,養養胃。”相信大多數人都聽家人朋友說過類似的話。中國人對于喝粥的喜好可謂源遠流長,古人就留下不少關于粥的記載。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胃病患者都適合喝粥。比較稀的清粥,喝下去以后容易引起反流,有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會出現胃部泛酸的癥狀,反而加重病情。 養胃就要多吃水果? 有些人說養胃就要少吃肉,多吃水果蔬菜。因為肉類難消化,蔬果能清腸。 可是有些水果反而會加重慢性胃病患者的消化負擔——比如滋補食物的代表紅棗,它的外皮纖維含量很高,紅棗皮雖然薄薄的,但其實又韌又硬,不容易嚼碎,很可能對腸胃黏膜薄弱的地方造成損傷。 養胃就要多吃面條? 面食好消化,是大家公認的。對于胃酸分泌過多的患者來說,吃一些發酵的面食,如饅頭、發面餅等,可以中和胃酸。 但要注意,不是什么面條都能吃,面條吸油,像炒面、拌面、肥腸面這類油膩辛辣的面食,就會刺激到腸胃。 日常養胃要注意什么? 1 三餐要到位 三餐一定要定時定量,不能饑一頓飽一頓,更不應暴飲暴食。我們的腸胃會根據進食來分泌消化液,有節律的三餐能夠在保證腸胃正常活動的基礎上給身體提供能量。
2 吃飯七分飽 每餐七分飽,健康活到老。七分飽是身體實際需要的食量,在保證營養均衡的前提下,堅持七分飽不但有助于控制體重,還能讓頭腦清醒,身體更有活力。
吃到什么程度叫七分飽呢?就是胃里還沒覺得滿,但是主動進食的速度變慢,只是習慣性地想多吃。這時候如果把食物端走,換個話題,很快就會忘了吃東西。
3 細嚼慢咽 有些人吃飯喜歡狼吞虎咽、速速解決。大塊的食物不經過充分咀嚼就下咽,會增加胃的負擔,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和營養吸收。細嚼慢咽不但有利于消化,還能增強飽腹感,讓人不會吃得過多。
4 多吃粗糧 可以多吃一些有益于胃部的粗糧,比如玉米、紅薯、山藥、各種豆子等。粗糧含有豐富的纖維素,能夠增加食物在胃里的停留時間,幫助刺激胃腸蠕動和消化液的分泌,延遲飯后血糖的升高速度。
5 少喝刺激的 酒、濃茶、咖啡這類飲品,喝的時候過癮,但是對胃的刺激性也最強。酒精會刺激胃黏膜,導致胃潰瘍和胃穿孔;濃茶中的咖啡因、茶堿會使胃蠕動加快,胃酸過多;咖啡會刺激胃部,導致消化不良和反酸。
6 注意胃部保暖 胃部比較敏感,容易受涼。吃太多生冷的東西或者在寒涼的環境中,會產生胃疼、嘔吐、消化不良等癥狀。日常要注意胃部保暖,適量增添衣物,多喝熱水。睡前可以在床上順時針按摩腹部。
7 保持心情愉快 緊張、焦慮、生悶氣等不良的心理狀態會影響神經系統,導致胃腸功能失調、胃部痙攣、排空障礙、胃潰瘍等種種問題。平時要保持輕松愉快的情緒,注意勞逸結合,學會自我排解壓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