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為“漢人老家”的漢中,物產資源豐富,是著名的“魚米之鄉”,它是連接成渝與關中兩地的重要樞紐,也是入蜀的必經之地,其位于陜西的最南方,在秦嶺以南,連接四川,現屬于陜西省。 而自古以來,秦嶺就是一道天然界線,分割南北兩方的行政區。從秦朝時開始,秦嶺以北是秦朝首都所在地,秦嶺以南是漢中郡。在之后的漢朝時期,秦嶺以北分為三個單位,秦嶺以南依然為漢中郡。漢武帝時,秦嶺南北兩方隸屬于不同的兩個監察區,在東漢后期時,監察區成為行政區,這兩個行政區依然被秦嶺分割開來,并因為長期分割以及地理條件,兩邊的經濟文化都有著明顯的區別。然而位于秦嶺南方,文化風俗等等都與四川相同的漢中為何會被分給秦嶺以北的陜西呢?這主要是因為元朝的統治者。 因為四川的天然地勢,古時的蜀地一直都是一個易守難攻的地方。“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漢中作為入蜀的門戶,為蜀地構成了一個天然的屏障,因此漢中有著非常重要的戰略地位。在三國時期,劉備占領四川后,首要任務就是將漢中掌控,有了漢中,蜀國則可進退自如,而漢中也的確在之后的戰爭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在蒙古統治者滅宋時,認為首先需要攻打的便是蜀地,因為蜀地的攻守之勢對于蒙古統治者非常重要,且四川作為“喉衿之地”,將其占領后,便可從長江順流而下,將沿途的地區層層攻破占領。然而雖然南宋非常衰弱,但是四川軍民依靠著地勢的優勢,讓蒙古軍在攻打時吃了大虧,花費了極大的代價,甚至大漢蒙哥都折在了釣魚城下,并且直到南宋滅亡,元朝建立,釣魚城守將在忽必烈答應不傷城中百姓投降時,蒙古統治者才是真正拿下了四川。 元朝統治者領略到了蜀地的難攻,為了防止四川割據,便將入蜀的門戶,身為蜀地天然屏障的漢中劃給了秦嶺北方的陜西行省,并且首都位于北方的元朝也能很好的加強對南方以及蜀地的控制。 也正是因為元朝統治者出于戰略方面的考慮,使本該屬于四川的漢中歸于陜西,并且直到現在,位于秦嶺以南,文化風俗都與四川相同的漢中都歸屬于陜西。 |
|
來自: zzm1008圖書館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