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用泥鰍釣的最佳季節是每年的八到十月份,這是因為正處于紅尾魚產卵的時節,不過在其它季節也可以垂釣的,現在處于十一月份,垂釣紅尾魚的黃金期已經過去,但是泥鰍釣法還能夠釣到其它的魚類,比如釣翹殼還是會有不錯的效果的,但是翹殼會在什么情況下集聚成群容易垂釣,那就要考慮到冬季的水溫水位等一些問題了。 第一、釣位的選擇 到了釣場之后優先選擇的就是比較深的壁坎子,也可以在太陽好的時候在淺灘處做窩,來魚會比較快一些,壁坎子做窩雖然來魚較慢,但是魚群會相對多一些,具體釣位可根據情況選擇。
第二、釣具選擇 1、釣竿 可用腰力好一些,4.5米或者5.4米的長桿,一般情況下可用兩支投竿,若是魚情比較好的話,最好只用一只,能夠集中精力對付,會比兩支竿的效果更好。 2、釣線 根據情況一般使用2.0左右的通線即可,若是釣的個體較大可以適當增加型號。 3、釣鉤一般推薦使用9號的極細千又,或者其它同類型的釣鉤。 4、線組搭配方面,用通線的話最好不用浮漂和鉛墜,但如果紅尾數量比較多的話,可以根據情況加點鉛墜竿可以打遠一些效果會比較好。 5、臺灣的泥鰍苗會比其它類的泥鰍好一些,最好選用50條每斤的規格,最好不要為了太過節約選用規格很小的泥鰍,效果會比較差,那就得不償失了。 6、一般翹殼的個體比較長,魚護可適量大一些讓翹殼容易活動就行。 7、有漂相出現時就要速度抬竿,稍慢的話就逮不到吃口了,可以用支架來快速抬竿。 8、打窩器可以簡約的使用礦泉水瓶來做一個,把底部給去掉留個斜截面,然后在瓶蓋上扎幾個窟窿漏水,直接把泥鰍裝進瓶子甩出去。 第三、布窩 1、泥鰍的準備 如果選的窩點是初次布窩,最好備30斤以上的泥鰍,若是延續之前的窩子,一般一天釣下來用10-15斤即可,不過也要注意期間布窩。 2、布窩 當釣點選好之后,做窩的時候初次做窩的話直接倒十斤,然后在平常的早晚間注意補窩,每次倒3-5斤即可,在釣的時候就要注意多補窩。
第四、抓口要及時 1、掛餌 一般類似或一般來說釣泥鰍的背鰭處效果最好,不僅容易掛還不回輕易甩掉,就不會出現有魚口提桿時,只是魚尾巴或者魚頭被咬爛卻沒有魚兒上鉤的情況,若是提桿沒中到魚,就要分析是否掛餌的方法有誤,一般來說有三個原因。 A、提桿晚了,用泥鰍釣法,除了鰱魚、鱖魚一類以外,一般很少出現死口,所以看到釣竿桿稍被拉下水的時候就要迅速有力的提桿,若是發現桿稍回彈那基本上就晚了,此時也可以稍微的補救一下,輕輕的拉回來,讓鉤餌再次活動,翹嘴看到活物就會再次咬鉤,此時就要及時提桿了。 B、鉤小了,不少人喜歡用細線小鉤釣大魚,在水中隱蔽性很好,但是釣鉤太小的話,紅尾的嘴部比較大,魚口難逮,并且蚯蚓個頭也比較大,容易把鉤門給擋住。 C、釣竿過軟過短,釣竿選用的不合理的話,過短或者過軟在提竿刺魚時力度不夠也會出現問題。
第五、吃口的判斷 1、看竿尖 不管是夜釣還是平時垂釣,可以看竿尖點動的頻率和力度來判斷,若是輕微的點動說明魚兒在追食,若是點動幅度變大就可以直接提桿很有可能是鰱魚和鱖魚中鉤,而紅尾和翹殼中鉤的反應時竿尖直接下頓,一定要竿尖回彈之前提竿中魚。 2、釣線 雖然泥鰍會拉動魚線,但是魚兒拉動的力度更大,發現魚線移動異常就要及時提桿。 3、深水漂釣浮時要釣鈍一些,若是看到浮漂迅速有力的被下拉入水,就要及時提桿中魚,釣鈍一些中魚幾率會比較高。 4、需要注意的是翹殼比較怕光的,在晚間垂釣時盡量不要用燈光直接照射水面,容易驚嚇到魚兒。 5、中魚之后在溜魚或者拉魚的時候要時刻保持釣線緊繃的狀態,這樣不會脫鉤跑魚,若是中途沒掌握好跑魚的話,直接補窩吧,魚兒要很久才可能重回窩點。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四季釣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