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愁湖:從湖北東“流”到南京 李蔚
![]() 南京莫愁湖
著名的莫愁湖位于南京秦淮河西,湖面約37公頃,是一座有著1500年悠久歷史和豐富人文資源的江南古典名園。 隋唐以前,長江沿南京城西側流過,與秦淮河匯合于石頭城下。后長江改道北移,留下大片淤積地與一系列沼澤、池塘與湖泊,莫愁湖即其中最大者。南唐時稱橫塘,因其依傍石頭城,故亦稱石城湖。 北宋《太平寰宇記》記載:“莫愁湖在三山門外,昔有盧妓莫愁家此,故名。”傳說莫愁是洛陽人,幼年喪母,與父相依為命。她文靜,聰明好學,采桑、養蠶、紡織、刺繡,樣樣拿的起來。還從父學了一手采藥治病的本領。十五歲那年,父親在采藥途中墜崖身亡,莫愁因家境貧寒,賣身葬父。當時盧員外在洛陽做生意,幫助莫愁料理了爹爹后事,帶她來到建康,娶進盧家,成了員外的兒媳。婚后夫妻恩愛,生下了一個白白胖胖的兒子,取名阿候。雖然生活富裕,可莫愁時常想念家鄉,懷念父親,只有幫助窮人治病時才感覺快慰,露出笑容。病人為此感到親切,莫愁的名字很快就傳開了。
盧員外曾在梁朝為官。梁武帝便服來員外家賞花,只見牡丹花交錯如錦,奪目如霞,遂問員外:此花何人所栽?盧員外跪答:此乃兒媳莫愁所栽。梁武帝當即令傳莫愁見駕。見到莫愁如花容貌,便設計害死盧公子,傳旨選莫愁進宮為妃。莫愁寧為玉碎,不為瓦全,投石城湖而死。鄉鄰得知,紛紛來到湖邊拜祭。為了紀念她,將石城湖改名為莫愁湖。 梁武帝聞訊,自感慚愧,寫下了《河中水之歌》 :“河中之水向東流,洛陽女兒名莫愁。莫愁十三能織綺,十四采桑南陌頭,十五嫁為盧家婦,十六生子字阿候。盧家蘭室桂為梁,中有郁金蘇合香,頭上金釵十二行,足下絲履五文章,珊瑚桂鏡難生光,平頭奴子擎履箱。人生富貴何所望,恨不早嫁東家王。” 明初,莫愁湖進行了大規模開發建設,沿湖畔筑樓臺十余座,一時熱鬧非凡。被譽為“金陵第一名勝”、“第一名湖”,一派“欲將西子莫愁比,難向煙波判是非。但覺西湖輸一著,江帆云外拍云飛”的宜人景色。相傳明太祖朱元璋詔以莫愁湖為“湯沐邑”賜予開國元勛中山王徐達,并曾與徐達對弈于莫愁湖樓上。明亡后,莫愁湖一度衰敗、樓閣傾頹,廳榭坍塌。
湖北鐘祥莫愁故居 在南京莫愁湖之西,此前,湖北鐘祥很早就有一同名的莫愁湖。《鐘祥縣志.古跡》篇載:"莫愁村,在漢西二里,古漢水經城址,其西為村,為莫愁所居地,城北有湖,與村毗連,稱莫愁湖"。原來水面寬闊,碧波千里。《北征日記·石城曲》:"莫愁家在石城西,歲歲花開鶯亂啼。漢水當門無限綠,送郎兩槳過檀溪"。"明世宗惑于風水之說,堵塞敖口,迫使漢江南移,敖水由直河入漢,不復達莫愁湖。更因圍湖造田,久而久之,便只剩下面積約二平方公里的一泓碧水了。 鐘祥,古稱郢州,在三國時曾為吳國石城戍,歷代相沿,遂稱石城。莫愁湖東北一公里即為明顯陵,陵區有九曲河與湖相通。年年陽春三月,湖岸桃花開放;夏秋兩季,姑娘們則成群結隊,于湖中洗濯放歌,采菱摘蓮。湖南岸有柳堤一道,風光綺麗。 石城是鐘祥,石頭城是南京,二者不可混淆。南朝元嘉年間,臧質任竟陵郡守,稱"余嘗登石城,見群少年歌ˋ莫愁謠ˊ,因作《石城樂》、《莫愁樂》,詠莫愁故事"。后晉劉昫《后漢書》和《舊唐書·樂志》均稱:"石城有女子名莫愁,善歌謠,……歌云:莫愁在何處?莫愁石城西,艇子打兩槳,催送莫愁來"?!段墨I通考》云:"石城女子名莫愁,善歌謠"?!度蔟S隨筆》云:"莫愁者,郢州石城人,今郢有莫愁村。畫工傳其貌,好事者多寫寄四遠"。據此,莫愁女的傳說故事,原發于西楚,是后來從這里傳播到東吳的。 關于莫愁的傳說很多:"家家迎莫愁,人人說莫愁,莫愁歌一字,恰恰印心頭!"后世千百代,吟詠莫愁女、莫愁村、莫愁湖、莫愁渡、陽春臺、白雪樓的詩、詞、歌、賦,歷歷記述了莫愁女的事跡。 |
|
來自: 昵稱16627923 > 《未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