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市場變化真的非常快。 從年初的藍籌行情,大家高呼“價值投資時代”正式到來,可價值派還沒等高興多久,所有價值股全線暴跌; 隨后,市場出現了大量的妖股,“龍頭戰法”風光一時無兩,許多人又稱今年是“龍頭戰法'元年,結果呢,一致性過強,大量的一字板出現,沒過幾天,許多人又說“龍頭戰法”不行了。 呵,變得真夠快的。 從我的角度講,我認為出現這種問題的原因就是不理解股市盈利的根本原因,也不懂得各種模式的盈利點,變來變去,是消耗資金最快的方式。 每個盈利模式,都有最核心的盈利點。 短線賺情緒的錢,長線賺企業成長的錢,這才是根本。 而在市場的變化中,作為交易者摒棄偏見,以包容的心態、客觀的看待并理解市場不同的生態系統,是非常有幫助的。 打板真的并不適合所有人。 做錯一次就是20個點的面,看著都心疼。。。 許多打板模式交易者,特別喜歡按跌停,這反而成為了低吸盤最大的利潤來源。地天板、跌停翻紅10+收益,屢見不鮮。 因此,從本周開始,我可能會在周末選取我比較喜歡的一些文章進行分享和轉載,讓大家多接觸一些其他的操作風格。 博觀約取,厚積薄發。 希望大家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式。 《論交易系統的開發步驟》 作者:海布里阿德 1、列出清單 第一個關鍵步驟是進行一下盤點,列出自己的優勢和劣勢。為了實現不虧損乃至穩定盈利,必須開發出一個適合你的系統。要做到這點,就必須對自己做一次認真的盤點——分析你的技能、性情、時間、資源、優勢以及劣勢。如果沒有這樣的盤點,你就不太可能開發出一個適合自己的系統來。
這里重點說下時間問題,你在建立自己的交易系統中要想一想有沒有時間限制,我想關注我公眾號的朋友基本上都是非交易相關的上班族,那么可以考慮使用一個長期的系統,這種系統只需要每晚花半小時看一下收盤數據就行。
一個長期的交易系統在風格上注定一個高盈虧比、低勝率的交易策略。我們需要的是長期超額收益,也就是高賠率;對于勝率這塊,長期交易系統則顯得相應的弱化。可能對于這樣的交易系統可能全年只需要進行不到10次的交易就有利可圖,這里就先不具體展開,之后的課程會有關于這塊的詳細分析。 列出清單的目的就是為了正確的回答你是誰,也就是之前講課程中單獨講到的全面的認識你自己。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強烈建議你寫下對自己的所有看法,坐下來,拿出幾張紙,著手寫出關于你自己的所有評價。你是誰?你相信什么?當你寫出大約100個看法是,你就會有一個很好的想法。
我知道我講完后很少有人能夠真正動手做起來,這也決定了在為什么在這個市場真正能夠賺錢到錢的人很少。沒有什么是可以隨隨便便成功的,投資更是如此。 2、培養開放的觀念,收集市場信息。 系統開發的第二步就是培養一種完全開放的觀念。請記住這樣一句話:你不是在市場中交易或投資,而是根據你對市場的看法進行交易或投資。
任何看上去是事實的東西仍然是相對的,它依賴于所處情形的語義,也依賴于你對所處情形所做的一些假設和看法,所有這些也都是觀點。如果你把事實看做自己歸納的一些有用的觀點,你的思維就會少些僵化,而變得更加靈活與開放。
所以擁有一個開放的觀念的必要條件之一就是你要確定自己對市場的觀點。如果你不夠開放,它們看起來就不像是“觀點”,而只像是“是什么”。用你的錯覺進行交易,這正是每個人都在做的事,在你沒有意識到的時候特別危險,你可能正在被自己的觀點所欺騙。 3、確定任務和目標 除非你完全明白自己想在市場上實現什么目標,否則就無法開發出一個能讓你在市場上賺到錢的成功的系統。認真思考你的目標,并清晰的整理出來,是你開發一個系統的首要任務。 事實上,它在你的系統設計中應該占20%—50%的時間。不幸的是,大多數人完全忽視了這一工作,或者只花幾分鐘時間。你是否給予目標足夠的重視?可以回憶下你在做第三篇干貨文章中的練習時你花了多少時間。 4、確定交易觀念 這個部分也是很核心的一個部分,因為每個人在交易上都有自己的偏好,不同的交易觀念決定了不同的交易系統。下面來談談幾種主流的交易觀念,然后你看看你希望專注于哪一個方面。
趨勢跟蹤。
這一觀念認為市場在某一時期往往是有趨勢的,也就是說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市場時上漲或下跌的。
加德的交易系統就是以趨勢跟蹤為主,比如今年A股市場的喝酒吃藥大消費行情,這就是一個中長期的趨勢,這幾個板塊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是漲的。
那么加德是如何在年初的時候就發現這樣的趨勢的呢?我們知道在去年開始國家對A股市場的定位就是“股投不炒”,引導市場慢慢樹立價值投資,業績投資的風格,所以導致市場兩極分化非常明顯,一面績優股、白馬股走出了超級的大牛市,另一面績差股、高風險股、殼資源等股卻成為僵尸股、閃崩股。A股市場的“玩法”正在改變,我在今年年后回來在公司年度會議上給市場的定位就是:局部的牛市,整體的熊市。趨勢往往是個大環境聯系在一起的,這個觀念是這一步的核心。
這個觀點你當時形成并確立下來了嗎?如果你當時就有了這樣明確的觀點,然后根據交易系統餓的其它方面,我想你也能抓住這波消費股的牛市行情。
波段交易。
這一觀念認為交易市場大致在一定的范圍內波動,市場在有限時段內是上升的,然后達到范圍的最高點,接著就是在有限的時間內呈現下降趨勢,直到達到該范圍的最低點。
如果你喜歡這一特定的交易觀念,那么你可能需要解決如下這幾個問題:
我如何發現在一定范圍內波動的股票并買進? 波段在一個有趨勢的市場上也有有效嗎? 我如何界定這個范圍?比如,我應該用固定的或者是靜止的波段? 我的入市標準是什么? 波段如果失效,我該怎么辦,我該如何退出市場?
價值交易。
價值交易集中在價值的某種確定上。采用這種觀念,買進的是那些價值被低估的股票,賣出的是那些價值被高估的股票。做價值投資應該會在今后的A股市場逐漸成為主流,這是國家所倡導的投資方式,即這周官媒再次強調的“股投不炒”。
做價值投資,可能需要解決以下幾個問題:
我如何確定價值? 股票的價值何時被低估了?股票的價值與市場的趨勢是否存在相關關系? 我判斷買進價值被低估的股票的標準是什么? 我判斷賣出價值被內高估的股票的標準是什么?
另外的幾種主流交易觀念還有套利、價差交易等等,這里篇幅有限就不繼續展開了。
5、確定交易的時間構架 這一步是決定你想在市場上的活躍程度。你交易的時間構架是怎樣的?你是否想進行非常長期的觀望,一個季度只改變一次資產組合?(比如當前的A股市場,就是一個長期交易系統開發的最好時間點,這樣的機會十年難得一遇。)還是想做一天完成好幾筆交易的短線投機者?
因為加德本人是不做短線的,僅管在我們量化這行擁有很多的超短線高頻策略,但這不是我重點研究的方向。如果你是短線投機者,我這里要提醒大家一點:作為一個散戶,做短線交易長期下來能賺錢的鳳毛麟角。因為它的利潤是有限的,而交易成本非常高。 最為重要的是,短期交易產生的心理壓力有可能把你擊垮。所以我一直不提倡散戶進行過多的短線交易,至少不能把它作為一個交易系統最核心的部分。 6、確定初始風險 理念的另一重要內容就是要知道它什么時候失效,就像我們的量化策略,每一個策略都是有生命周期的,即沒有一個因子是永恒有效的,也沒有一個策略能夠一直穩定盈利的。因此,我們這一環節的重點就是理解保護性止損的作用。
保護性止損就是系統告訴你,為了保護資金,什么時候該退出交易的那一部分。它是任何系統的關鍵部分,是你為了保住資金而應該退出市場的那個點,因為你的理念看上去并不起作用。如何知道理念不起作用取決于理念的本質。
保護性止損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這里篇幅有限不做具體展開,這個概念及案例會在之后的干貨系列文章中重點講解。 7、 評價整體系統 在有了一個系統之后,你需要對它的效果進行評價。
加德認為,通過成功率來評價系統如何之好是最幼稚的方法,就像一個策略你只用勝率區評價它是絕對有失偏頗的。因為這樣會造成你認為大多數時間都能賺錢的系統將是最好系統的誤解。
你的系統可能在90%的時間里都是賺錢的,但是如果用它來進行足夠的交易,最后還會讓你賠錢。因此,成功率并非最優的度量標準。你可以有很多更好的方法來確定系統的優劣。
舉個例子。在一個固定的時間段結束之際,系統的預期收益率是多少?如果系統1在一個月末帶來20%的收益,而系統2帶來30%的收益,那么我們就認為系統2比系統1的表現好嗎,答案是未必,因為它還取決于系統的可變性。比如,一個平均產生30%收益的系統有可能在30%的時間里帶來負的期望收益,而一個平均能帶來20%收益的系統很可能聰不會產生負的期望收益。
一旦確定了系統的確定性,了解了它在各種市場上的表現以及通過和其他可能的系統相比較其表現如何,你就該努力實現你的目標了。實現目標的方法是確定你的倉位規模。 8、確定如何改進系統 我們知道一個系統剛開發出來,不可能一下子就是很完美的,肯定在運用它去交易的過程中會發現很多大大小小的問題。就像我們寫出一個量化策略一樣,我們寫好一個策略,肯定是要把它放到不同的樣本空間去測試,來觀察是否存在過度擬合的現象,然后再用小資金去進行這個策略的實盤交易,并根據數據反饋進行進一步的優化改進。
在如何改進系統方面,其實任何一個具有不錯的正期望收益的系統,只要在給定的時間段內進行更多的交易,其效果都會有所改進。因此,可以通過加入獨立的市場來改進系統的效果。事實上,一個好的系統可以在很多不同的市場中表現良好,因此增加更多的市場僅僅是你更多的機會。
另外,系統的效果還可以通過增加毫無關系的其它系統來改進——每一個系統都有自己獨特的倉位管理模型。例如,如果你有一個主要的趨勢跟蹤系統和一個非常短期的利用市場盤整的系統,那么把兩者結合起來效果就可能非常好,在市場趨勢不明朗時,短期系統可以為你賺錢。它還可以減輕在此期間趨勢跟蹤系統產生的任何賬戶價值的虧損所帶來的沖擊。 我自己目前的系統就是以趨勢系統為主,短線系統為輔。講的通俗一點就是:低位建大倉,高拋低吸撓癢癢。 阿德的文章分享到這里,最后也給大家介紹一下作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