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厚的一本書經過哪些步驟才能變成一張圖?又是如何通過一張思維導圖,看到書的全貌,并且在本書導圖的基礎上擴展其他知識呢? 今天我們就來談一談,如何通過思維導圖把書讀薄,又如何通過閱讀思維導圖展開知識關聯,把圖讀厚。 思維導圖對于提高讀書效率有非常大的作用。 首先,思維導圖能幫我們構建知識體系。知識體系是知識之間彼此連接,互通有無,是一張密密麻麻的網把各種零碎分散到知識點進行連接。知識體系和人們的教育背景、工作經驗、閱讀量、人生閱歷等等密切相關,決定人們做事的方式、掌握的技能和思維的深度。 并且思維導圖能幫我們關聯舊知。關聯舊知是從認識到認知的過程。完成關鍵詞草圖后要真正掌握一個知識,需要讓它和你已有的知識體系產生聯系。因而這一步可以結合自身的經驗和認識,對現有的思維導圖進行關聯和加工。 很重要的一點是思維導圖能讓我們對所讀書籍深刻記憶,加深對知識的吸收。利用已經畫好的思維導圖去進行前幾章節的復盤,不僅能很好的吸收知識,對接下來的閱讀也更有幫助。 最后一點是通過思維導圖可以把所讀書籍的知識,加工成自己的內容。可以將做好的思維導圖分享給別人,并和他們進行討論和探討。在和別人探討或者寫文章進行知識輸出的時候,不僅能極大地加深對這個知識點的掌握,而且還能促使你去學習更多的知識,充分調動腦中現有的知識,讓它們互相產生聯系。 把書讀薄分為草圖篇和思維導圖篇,兩個篇章。先畫草圖是為了讓我們能根據自己的邏輯脈絡對文章內容有所增減。再畫思維導圖是為了運用通感深刻理解書中精髓,內化成自己的知識。 草圖篇 第一步:疑問草圖 先快速閱讀作者簡介、內容簡介、書目和后記,把握作者的基本觀點,猜測書的大體內容和脈絡。 根據理解和需要做一個簡單的思維導圖,內容應該包括作者的基本觀點,內容的大體推測以及你想要吸取的精華。 可以帶著這四個問題去略讀,書中主要講了什么?解決什么問題?有道理和依據嗎?是否與我有關? 這里我們用《你的團隊需要一個會講故事的人》為例。作者安妮特.西蒙斯,是美國研究故事思維在營銷和團隊中應用的管理專家,集團流程顧問公司的顧問。她在前言中講到,把富有人情味的、親身經歷的故事作為溝通的橋梁,各種情形下的溝通都會有所改善。 讀完了前言引起了我的幾個思考,這本書主要解決的問題有哪些?傳達了哪些理念和觀點?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和它類似觀點的書有哪些?這些有類似觀點的書補充了該書中哪些沒有提到的地方? ? ?第二步:框架草圖 帶著上面的疑問翻看目錄,做出框架草圖。目錄起到的作用就是提綱挈領的作用,根據目錄確定基本的結構,然后分別閱讀各章節,進行細節的填充。 ? ?第三步:關鍵詞草圖 細讀時每看到一個要點就可以進行記錄,做出關鍵詞草圖。接下來根據自己的理解對草圖進行調整,添加自己的想法,進行關聯也可以適當做刪減。 提煉關鍵詞是制作思維導圖重要的一個步驟,它決定是否能順利的回顧文章的內容。 提取關鍵詞的原則就是:內容全面、邏輯清晰能順利的回溯原文的大體意思。關鍵詞取決于自己對這句話的理解,由于每個人的背景和看問題角度不同,選擇關鍵詞的角度也不同。 ? ? 這里舉例《你的團隊需要一個會將故事的人》第一部分內容,用故事思維重新思考。 這一部分講了四大章節的內容,在仔細閱讀后,完成了第一步的草圖筆記。這部分內容包括了四個章節,故事思維、故事就是經歷、如何講好故事和進入故事模式。 深度思考一下,這一大部分在全書中主要想給讀者表達的是什么?想導入的觀念是什么?思考后,我們得知這一大段主要在闡述兩個問題,1、為什么故事思維很重要?2故事思維究竟是什么? 其實所有可操作性的書籍,在開篇都會講到這兩個問題,為什么和是什么?接下來的章節會提出具體可行的辦法和步驟。也就是在回答讀者心中第三個疑問,怎么做? 第四步:整理圖 當我們完成全書的關鍵詞筆記后,結合第一步疑問草圖,再重新對整體做系統化和結構化的整理。 當然,你也可以選擇省略這一步驟,直接畫正式思維導圖。重新按照自己的結構思維整理全書的關鍵詞筆記,是我們深度吸收知識的過程。 因而在做整理圖的時候,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對內容進行刪減。只留下對自己最有用的信息,再增加你的理解和聯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