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好朋友露露最近心情不大好,悶悶不樂的,原來是為孩子的事情,她說孩子跟她不親,不愿意和她說話交流。 因為露露在上班,有倒班的情況,所以大部分時間都是由奶奶帶。造成了她陪伴孩子的時間特別少,正因為這樣,孩子也就不怎么愿意跟她玩。 由于奶奶和她相處的時間比較多,孩子更愿意跟這奶奶一起玩,一起睡覺。喜歡黏著奶奶。 剛開始露露沒覺得有什么問題,自己還想自己可以好好休息,可以和丈夫單獨相處。 直到有一次,露露到奶奶房間去抱孩子時,孩子說:“這是奶奶的房間,我要跟奶奶睡,你走?!?/p> 露露很糾結,嫣然自己成了一個外人。她只好等孩子睡著了再抱走,可是孩子醒了后,一看身邊不是奶奶,一下子就哭了,馬上起床,去找奶奶了。 露露很傷心:自己生的孩子,居然和自己不親。只好自我安慰:也許孩子長大了,就和我親了。 ![]() 02、 在我表妹很小的時候,我舅媽就去外地打工了,平常很少回來,當再回來時,表妹已經念小學了。那次回來,讓我舅媽很尷尬很傷心。 表妹放學回來看見我舅媽坐在院子,直到晚上了,都還沒有離去,就問她的奶奶,“奶奶,奶奶,那個女的是誰啊。” 在表妹的心里好像從來沒有“媽媽”這個概念,也不知自己有沒有媽媽。當舅媽聽到表妹這樣說的時候,很悲傷的哭了。 由于表妹的童年里缺少了媽媽的陪伴,也就沒有媽媽的影子,時間長了,就對媽媽完全沒有印象了。而常照顧他的奶奶就成了他唯一依靠,找不到奶奶就會傷心的哭起來。 到現在表妹上中學了,她的同學和爸爸媽媽能通話一個小時,好像還沒說完, 而她給爸爸媽媽通電話,要不了兩分鐘就沒有說的了,并且是一問一答式的通話。 ![]() 03、 我們生活中,經常發現有很多人更愿意去離家遠的地方上學,喜歡待在學校;工作中,有些人更愿意去外地工作,或者下班了經常滯留在辦公室;跟父母交流很少,這些都是在童年時期,缺少了父母的陪伴,沒有建立好相互感情依賴關系。 在孩子記憶形成的時間里,缺少了媽媽的關愛,缺少了媽媽的陪伴,孩子心理就少了媽媽的印象,無疑讓孩子與媽媽產生了心里距離感。造成了沒有媽媽是一樣的生活。 孩子的童年缺少了媽媽的陪伴,對孩子的成長不利,也對媽媽造成終身遺憾,尤其是孩子成年后孩子與媽媽的感情,即使相互在一起好像也沒什么話可以說,孩子有什么需要幫忙的也不敢和媽媽商量。 ![]() 有很多人會說,我是為了給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更好的學習,和更好的將來,才離開孩子的。 其實孩子需要父母陪伴的時間其實很短暫,孩子成長必須需要媽媽陪伴的時間也只有三五年,并且是過時不候的,不可逆的,一旦錯過,孩子的情感依賴的人就不是你了。 很多孩子已經長大了的父母最有體會,但為時已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