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讀者 00:00 12:32 讀者·新媒體簽約作者 文 | 墨子小姐 為人父母,最可怕的就是,一直沉醉于自我感動的付出中。 “朱雨辰應該會一直單身”。 “朱雨辰可能更難找對象了”。 “39歲還單身,不是沒有理由的”。 …… 這是很多觀眾在看完綜藝節目《我家那小子》后發出的感嘆。 讓大眾覺得朱雨辰會“注孤生”的,不是他名氣不再、身材發福,不是他臉上星星點點的痘痘,而是把他當寶貝養大,愛他愛到令人窒息的媽媽。 “男女分工不同,女的就應該做賢妻良母”; “我是用整個生命去對待我兒子的”; “我完全沒有自我……,我在家里的位置就是我頂兩個菲傭”。 …… 以上這些隔著屏幕都能讓人感覺到窒息的“賢妻良母”言論正是出自朱雨辰媽媽之口,看完節目,你會詫異一個母親為了兒子竟然可以如此“瘋狂”。 朱雨辰媽媽今年71歲,為了讓孩子不親自做飯,她背著80只大閘蟹,拎著一口鍋毅然搬到北京;為了照顧好兒子的胃,不管兒子去哪兒拍戲,她都跟組為兒子做飯;怕兒子上火,每天凌晨4點起床為兒子熬梨湯,一熬就是十年。 朱媽媽對兒子這種無私的奉獻,看起來令人動容,但這種密不透風的愛,其實也是無意中給孩子的枷鎖。 早在2013年,朱雨辰就曾在《超級訪問》中吐槽,媽媽強制他喝果汁的行為,一度讓他覺得在母親眼里自己不像一個人,而是一個桶。 除了無孔不入地關心兒子的生活,朱雨辰的工作和感情也逃脫不了母親的“魔爪”。 為了給兒子投票,每天像雕塑一樣坐在電腦前好幾個小時;手抄兒子微博、威脅兒子更博;勸兒子不要接挨打的戲;干涉兒子的每一段感情…… 朱雨辰算不上被寵壞的“媽寶男”,是個有思想和理性的青年,從小到大他曾無數次試著和母親去搏斗、反抗,但是為了不傷母親的心,他最終一次次選擇妥協, 如今朱雨辰39歲依舊單身,姐姐也因為受媽媽影響,變成恐婚族。對于兒女們的痛苦,朱媽媽嘴上說著要去改變,但是臉上卻云淡風輕。 近期她在節目中的“賢妻良母論”更是讓公眾真切感受到了這份以母愛之名的“病態絞殺”。 這種沒有邊界的愛令人窒息,自我沉溺地為孩子付出一切,但卻沒想過這些自以為是的愛,全部成了孩子最沉重的負擔。 難怪不少網友在節目播出之后大呼,原諒我做不了你眼中的“賢妻”,有這種“良母”的家庭,一定不敢嫁! 認識一個姐姐,因為受不了自己的“良母”婆婆正在起訴離婚。 慧姐和老公是相親認識的,結婚前婆婆拉著慧姐的手說,我們對兒媳婦沒有太多的要求,學歷、事業、樣貌這些都不重要,關鍵要會過日子。 慧姐當時并沒有覺得婆婆對未來兒媳的這一要求有何不妥,相反還覺得婆婆一家真是開明大度。結婚后,慧姐才發現婆婆這句話的威力無窮。 慧姐和公婆并不同住,但婆婆的身影幾乎無處不在,甚至連度蜜月的半個月,婆婆都形影相伴。 慧姐的老公已經30有余,但是內外衣、襪子的采購和清洗工作,還是由婆婆一手包辦,慧姐過門后這一情況還是在持續。每天起床,叫醒慧姐和丈夫的不是鬧鐘,更不是夢想,而是婆婆的電話聲,打電話叫兒子起床這一習慣,婆婆已經維持了很多年。 此外,婆婆還總是毫無預兆地闖入小兩口的家中,經常弄得場面尷尬。從進門開始,婆婆對慧姐的如何成為賢妻良母的提點,更是無處不在,總結起來無非就是不晚歸、少社交,多做家務、少花錢。 面對母親的過度入侵,慧姐老公也曾試圖與母親抗爭、談判,但這種反抗最終都會在母親的淚涕聲中,繳械投降,于是慧姐的老公轉而沉迷于游戲和牌桌,在家庭關系中當一名徹頭徹尾的甩手掌柜,一切順從母親心意,而讓妻子諸事不如意。 朱雨辰媽媽也好,慧姐的婆婆也好,很多家庭中都有一個不愿放手,讓孩子獨立成長的媽媽。 這類媽媽們,看似把自己活成了賢妻良母的典范,其實是武志紅老師筆下需要通過付出來收獲自我價值的肯定的“巨嬰”。 無法獨立的,不是孩子,是母親。 為人父母,最可怕的就是,一直沉醉于自我感動的付出中。 我想喝蘋果汁,你卻給我梨汁;我想要自由,你偏要給我金絲籠;我要自我,你總以愛相拼。 曾看過一個令人匪夷所思的極端案例。 故事的開始,是一個受盡冷眼的單身母親,全職在家中含辛茹苦照顧重病的兒女20年。 母親的名字叫Dee Dee,女兒叫Gypsy Rose。 她的女兒下半身癱瘓,無法獨立行走,只能依靠母親推著輪椅行走。Gypsy Rose還很年輕,但是因為各種藥物的副作用,她沒有頭發常年帶著帽子和假發,牙齒也幾乎快掉光了,雖然成年,但是她的智力水平依舊停留在7歲孩子的水平。 多年來,Gypsy Rose的生活只有治病、吃藥、養病這些事情。她生活無法自理,需要靠食管進食,嚴重的時候,必須隨身攜帶氧氣瓶。 每每別人問起女兒的病情,Dee Dee總是無奈地說出一連串疾病。 身世可憐,但是在鄰居和朋友眼中,Dee Dee是以一個樂觀堅強的好媽媽。無論生活多么殘忍,她總是穿著鮮艷,臉上時刻掛著親切的笑容。 不過你一定不想不到,這個勵志的故事的結局,居然是——Gypsy Rose和男友合謀殺害了自己的母親。 原來在長達20年的時間里,Gypsy Rose一直是個健康的孩子,她根本就沒有生病,一切不過是母親編織的謊言。 一直以來Gypsy都生活在母親用謊言編織的戲服下,母親謊報她的年齡,帶她看病、讓她吃藥,甚至告知她有癌癥,需要服用抗癌藥。 2016年7月,Gypsy接受認罪協議,承認自己二級謀殺罪。 擺脫母親的控制后,她再也沒有吃任何藥,身體狀況良好,在監獄服刑的她留了長發,皮膚白凈健康,體重漲了十幾斤。 “我覺得現在監獄里的生活,都比之前跟媽媽一起生活要自由”。Gypsy這樣說。 心理學上有一種代理性孟喬森氏癥候群,或稱代理性佯病癥。 這種罕見疾病患者一般是母親,受害者多為子女。患病母親捏造或杜撰孩子有病,甚至蓄意弄病他們,以取得同情,實現對孩子的過度保護,以證明自己存在的價值,Dee Dee正是如此。 這種疾病被心理學家視為是,母親對孩子最復雜也是最致命的一種虐待形式。 所有缺乏邊界感的親子關系,都是孩子最沉重的負擔。 母愛無言、世上只有媽媽好……在任何文化氛圍中,母親和母愛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但當母愛過度入侵,母愛就會成為難以逃脫的羈絆。 關懷來自母親,傷害也來自母親。母愛感人,也傷人。 以愛的名義去入侵子女的生活,父母自以為是為孩子好,最后都成了孩子人生路上的坑。 親子關系缺乏邊界感的家庭,容易挫傷孩子的自我意識,這種家庭很容易培養出孤獨孝子,如朱雨辰;自暴自棄的佛系丈夫,如慧姐老公;恐婚一族,如朱雨辰姐姐;甚至是人人避而遠之的“媽寶男”。 絕大多數家庭的痛苦,都是源于沒有清晰的邊界感。 聽過這樣一句話,“親子關系并不是一種永恒的占有,而是生命中一場深厚的緣分。我們既不能讓孩子感到童年的貧瘠,又不能讓孩子感到成年的窒息”。 為人父母,是一場關于愛和分離的修行。 聰明的父母,能在孩子幼年時給與孩子最濃烈的熱愛,也能在孩子獨立時體面地退出,給孩子足夠的空間和自由。 為人子女,成年之后需要的不再是媽媽每天凌晨四點的一杯梨汁,也不是每天六點的人聲鬧鐘,而是成長路上你的放手和成全。 作者:墨子小姐,讀者·新媒體簽約作者、富書簽約作者,前品牌策劃人,娛評人。一個神經大條,略帶精分,希望以文字給人溫暖的90后少女。簡書:墨子小姐;微博:墨子小姐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