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句十二種創作方法(上) ----憶仟樽詩詞常識第53講
絕句要詩絕意不絕,僅就情景加以渲染勾勒,絕不直接說出主題,而把聯想的空間留給讀者。即所謂神韻之法。 先說以第三句為主者。 一、 寒雨秦郵夜泊船, 南湖新漲水連天。 風流不見秦淮海, 寂寞人間五百年。 ——高郵雨泊 揚子橋頭雞未鳴, 瓜洲城外日東生。 風波不憚西津渡, 一見金焦雙眼明。 ——瓜洲渡江二首(之二) 閑踏春泥著屐來, 煙波百曲孝侯臺。 柴門徑僻少人跡, 門外野棠花亂開。 ——訪紀伯紫隱居 宮柳煙含六代愁, 絲絲畏見冶城秋。 無情畫里逢搖落, 一夜西風滿石頭。 ——題沈朗倩石崖秋柳小景 此法前二句或賦陳,或起興,或議論,第三句以否定詞轉接。 二、 虎山橋畔盡層松, 掩映寒流古寺紅。 卻上重樓看鄧尉, 太湖西去雨蒙蒙。 ——虎山擅勝閣眺光福以雨阻不得往 結綺臨春盡已墟, 瓊枝璧月怨何如。 惟余一片青溪水, 猶傍南朝江令居。 ——秦淮雜詩十四首之二 不復黃衫舞馬床, 更無片段荔支筐。 祗余今古青山色, 留與詩人吊夕陽。 ——驪山懷古八首(之七) 此法,前二句說一事,第三句以轉折連詞承接。 三、 風雨崖山事杳然, 故宮疏影自年年。 何人寄恨丹青里, 留伴冬青哭杜鵑。 ——題胡玉昆宋梅圖為程翼蒼 宣宗玉殿空山里, 簫鼓樓船事已非。 何似茂陵汾水上, 秋風南雁淚沾衣。 ——裂帛湖雜詠六首之四 太華終南萬里遙, 西來無處不魂銷。 閨中若問金錢卜, 秋雨秋風過灞橋。 ——灞橋寄內二首之二 嘉陽驛路俯江流, 寒雨瀟瀟送暮秋。 誰識蠻中風景別, 洋州風竹戴嵩牛。 ——夾江道中二首之二 此法第三句故作假設或設問之辭,第四句答之。 四、 楓葉蕭條水驛空, 離居千里悵難同。 十年舊約江南夢, 獨聽寒山半夜鐘。 ——夜雨題寒山寺寄西樵禮吉二首之二 連山噴雪浪嵯峨, 片片乘流竹箭過。 憶昨傷春三月暮, 江東門外柳枝多。 ——大風渡江三首之三 名園一樹綠楊枝, 眠起東風踠地垂。 憶向灞陵三月見, 飛花如雪飐輕絲。 ——楊枝紫云曲之一 波繞雷塘一帶流, 至今水調怨揚州。 年來慣聽吳娘曲, 暮雨瀟瀟水閣頭。 ——絕句 前二句說今事,第三句追憶疇昔,多用年來、憶、記等詞。 五、 揚子秋殘暮雨時, 笛聲雁影共迷離。 重來三月青山道, 一片風帆萬柳絲。 ——江上望青山憶舊二首之一 漁陽三月無芳草, 客思離情不奈何。 此日淮南好天氣, 青驄尾蘸鴨頭波。 ——花朝道中有感寄陳其年三首之一 白波青嶂非人境, 憶住江南過五年。 今日長征老鞍馬, 菰蒲春雨夢江天。 ——胡元潤畫 六載隋堤送客驂, 樹猶如此我何堪。 銷魂橋上重相見, 一樹依依似漢南。 ——趙北口見秋柳感成二首之二 以上諸首,以前二句說往事,第三句則用而今、此日等詞點明今事,以見今昔之感。 六、 江干多是釣人居, 柳陌菱塘一帶疏。 好是日斜風定后, 半江紅樹賣鱸魚。 ——真州絕句五首之四 萬壑千巖云霧生, 曹娥江外幾峰晴。 分明乞與樵風便, 身向山陰道上行。 ——惲向千巖競秀圖 龍山晴雪馬蹄長, 山翠湖云罨畫香。 好到旗亭寒貰酒, 雙鬟低按小秦王。 ——送家兄禮吉歸濟南二首之一 竹公溪水綠悠悠, 也合三江一處流。 珍重嘉陽山水色, 來朝送客下戎州。 ——竹公溪二首之二 上法前二句直賦眼前景,第三句以好是、分明、好到等詞著以作者的評論。 七、 翠羽明珰尚儼然, 湖云祠樹碧于煙。 行人系纜月初墮, 門外野風開白蓮。 ——再過露筋祠 吳頭楚尾路如何, 煙雨秋深暗白波。 晚趁寒潮渡江去, 滿林黃葉雁聲多。 ——江上 玉牕清曉拂多羅, 處處憑欄更踏歌。 盡日凝妝明鏡里, 水晶簾影映橫波。 ——秦淮雜詩十四首之十二 東風作意吹楊柳, 綠到蕪城第幾橋。 欲折一枝寄相憶, 隔江殘笛雨瀟瀟。 ——寄陳伯璣金陵 上法匠心獨運,一二句就題直起,亦直賦眼前景、心中情,第三句以敘寫人事轉接,而結句則必由實返虛,所謂不著一字盡得風流,以其有神韻也。(未完待續) (源自網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