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到這個書名,總讓我想起周星馳的《一個演員的自我修養》,有嚴重的嘩眾取寵之嫌。 然而,既然是雪球的推薦,還是耐著性子翻翻看。 結果,三觀對上的書,看起來沒完沒了,很久沒有遇到這樣的作品了。 本書作者,網絡人氣大咖李杰,從一個服務員,到IT職業經理人,再到A股的草根參與者,再到職業投資人,實現了一個價值投資者逆襲,真是一個奇跡。 要感謝互聯網,讓普通的草根也能分享自己的思想,而不是所有人沉溺在所謂專家大師的言語里。 這本書,是關于股市價值投資之道的,但絕不是夸夸其談,也不是簡單的操作,而是站在價值投資理念、系統和辯證理論的高度上,理論結合實際,充滿了深邃的投資哲學。 這本書,字字璣珠,無疑是作者智慧的結晶,好好讀過此書的人,也會切實的感受到,作者是以多么認真的態度來完成的這個作品。 無論是價值投資、趨勢投資,還是短期套利的流派,都是要知其所以然,不能形而上學,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投資之道。 記錄下精華摘要,以備時常審視下。 第一部分: 正視投資 這一部分主要闡述了投資的本質、基本理念、思維框架、思考和認知方式等。 1. 概率 & 賠率,下注“大概率與高賠率”。時常的考慮概率和賠率,對投資者要像呼吸一樣重要。利用凱利公式,已知概率和賠率下,計算下注的最佳倉位。 2. 逆向思維。如果很多事情想不明白,沒有思路,不妨反過來想。 3. 錯誤定價的機會:1)優質公司的未來優勢未被發掘 2)暫時性、突發性、行業性的下跌 3)整個市場的悲觀瘋狂打折。 4. 投資的過程:買入,長期持有,賣出。對于價值投資者來說,大部分時間是等待、觀察研究,短時間內決策買入,并長期持有。 5. 對個股的判斷,需要建立思維框架:從生意,到公司,再到投資機會。 6. 倉位對最終收益的影響,太少/太多都不行,相對集中的持有看好的股票很關鍵。 7. 股價中兩個重要的變量:市場估值 & 企業未來利潤。 8. 看一個企業的發展,至少要兩年以上,企業有季報、年報反應其經營成果,要進行橫向和縱向的比較;而股價天天都在變,估值天天都波動。價值投資者注定要長期投資,否則不符合價值的初衷。 第二部分:發現價值 這是本書的重點部分,對什么是企業的價值、如何判斷價值、如何發現價值、價值的誤區等進行了詳細描述。 (一)價值的面紗 1. 公司的價值:賬面價值、市場價值和內在價值。內在價值是衡量未來股價走勢的關鍵。 2. 公司的內在價值,就是未來現金流的折現。用DCF來衡量,有三個要素: 1)企業經營的存續期 2)創造現金流的能力 3)處于的經營周期階段。 3. 判斷企業是價值創造還是價值毀滅,可以從三個方面判斷。 1)業績的增長(增速、持續性)2)資本回報率(ROA/ROE) 3)融資的成本/頻率。 4. 警惕盲目增長導向、價值毀滅導向的偽增長。 (二)回歸本質 1.市場的本質是供需;商業的本質是競爭;投資的本質是前瞻。 2. 從六種市場供需關系,從五年的長期視角,評估行業的景氣程度,行業框架對號入座。 需求擴張,供應也擴張; 需求擴張,供應穩定或者減少; 需求穩定,供應明顯減少; 需求穩定,供應穩定; 需求穩定,供應明顯增加; 需求減少,供應減少。 3. 小心過于細分長不大的市場、被經濟運動催肥的市場等。另外,市場需求等于“需要 消費能力”。 4. 商業競爭的激烈程度:低烈度、中等烈度、高烈度。對高烈度的競爭,一定要避讓。 5. 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護城河的類別:非市場化資源 > 行政準入門檻 > 客戶粘性 > 成本優勢 > 領先關鍵一步。最寬的護城河,是那種復合型的壁壘。 6.護城河只是商業價值的一個要素,而商業價值也只是投資價值的一個要素,不要濫用護城河等同于投資價值。 7. 逆向思維,別人拋售你來買:1)價格已低于其價值 2)未來大概率價值會回歸。不能為了逆向而逆向,判斷來自于投資、歷史、哲學的學習。 (三)高價值企業的奧秘 1.高價值企業特征:1)巨大商業價值 2)優良的生意特性 3)處于價值擴張階段4)高重置成本及定價權5)優秀可信賴的管理層。 2. 企業的商業價值=“長期社會價值 貨幣回報 處于初中級階段”。 3. 優良的生意特性,可以從DCF三要素和ROE資本回報率來衡量。 長期印鈔機企業的特征: 1)低擴張邊際成本 2)高客戶粘性。 4. 處于價值擴張階段的企業,可以從ROE的三個維度來衡量:1)ROE的高低2)高ROE的持久度 3)凈資產的增長能力。 從這三個維度可以判斷出企業處于的三個階段:價值擴張、價值回升、價值回歸。 5. 高重置成本及定價權。無形勝有形,無形資產更重要,在無形資產類別方面,“與市場相關的 > 與客戶相關的 > 與內部相關的”。 6.定價權可以分五種:1)沒有自主權 2)主要看對手3)主要看成本4)主要看附加值5)主要看供應缺口。 7. 優秀可信賴的管理層:包括企業家精神、戰略規劃視野、組織、道德和創新。 (四)經營觀測與守候 1. 投資者不缺信息,而是缺分析框架和高效的方法論,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 2.邏輯支點是投資的戰略理由;經營特性是定性把握和核心視角;成長分析則是發展路徑的推演和觀測。 觀測的邏輯支點 1. 對企業的觀測要建立邏輯支點,從樹干到樹枝,簡潔清晰,免受噪音干擾。 2. 3-5年的投資,看一項業務或產品;5-10年的投資,看系統性的優勢;終身的投資,這要結合社會經濟的發展規律來了解生意特性。 企業的經營特性 1. 企業的三種經營特性 1)高利潤低周轉,主要看可持續性。 2)低利潤高周轉,主要看可擴張性,能否通過規模提升門檻和利潤。 3)杠桿型,主要看風險管理能力,利潤/負債比較小。 作者的衡量標準: 低利潤(凈利潤率),<10%;高利潤,>25%; 低周轉率(總資產周轉率),<0.5;高周轉率,>1。 2. 企業財務不只是數字,而是要與業務相結合(否則會計就會成為投資大師了)。重點是抓住企業運營的關鍵點,也就是關鍵邏輯和關鍵觀測指標。 3. 警惕這些業務模式:大客戶大訂單;地頭蛇模式;渠道鋪貨;資金占用;業務復雜一直對外投資;利潤薄又小眾等。 4. 大客戶大訂單的模式,業績更難預測,前瞻性要求高,問題包括: 1)預測性差2)利潤低,議價能力不高3)可能借機炒作,不可持續性 3-5年的牛股,很可能是大客戶大訂單模式;而10/20年的牛股,則都是分散的客戶模式。 企業的成長分析 1. 企業成長的來源,包括經營滾動(新產品、新市場、提價、降成本)和資本運作(收購兼并重組、資產注入等)。 2. 觀測要抓住主要矛盾,ROE的三項分解,預計未來每個環節可能的變化。 3. 企業最好的成長態勢: 1)老產品3年內尚有前景 2)新市場概念和產品形成,5-10年有大的成長空間 3)新老市場優勢互補 4)未來有提價空間,最好不要頻繁資本炒作 5)小公司的增長彈性大于大公司。使用前景假設、數據和商業邏輯,來預測成長性。 4.根據對成長前景的理解和把握度,可以對關注的企業做股票池的分類: 1)不好理解不好把握的,直接放棄。 2)好理解不好把握,長期觀察不輕易介入。 3)可以理解可以把握,重點研究和制定策略。 5. 建議企業的認識卡片,用更好的框架記錄對公司的了解,包括:1)市場前景方面 2)競爭格局方面 3)經營特性方面4)財務特性方面 5)企業素質方面。 6.如何看年報?連續幾年對比看;行業總好的和差的對比看;多看財務報表附注。 企業年報主要關注的方面:經營(戰略、發展思路,從董事會報告章節); 財務(資產的變化、折舊等;盈利的變化、發展階段等);其他值得注意的信息(高管離職、履歷、激勵制度、股權變化等)。 (五)從雪球到雪崩 1. 財務造假的主觀意圖,包括了企業主圈錢、套現、炒股、防止ST。 造假的客觀會計規則操作空間,包括收入調節(渠道壓貨、工程進度、非經營收入), 虛構收入/利潤調節(虛構訂單、濫用費用資本化、一次性甩歷史包袱),資產風險(存貨縮水、應收為不能收、公允價值、無形資產貶值等)。 2. 資產負債表,負債一般比較真實,資產的水分比較大,包括了存貨減值、應收、公允價值、在建工程等。 利潤表,更容易會計粉飾,雖然投資者最關心利潤表;現金流量表比利潤表要準確的多。如果“經營性現金流凈額/凈利潤”持續的遠小于1, 則要注意。 3. 好的公司表現特征,1)研發費用化 2)公募機構持倉占比高3)控制人不主動拋售,反而延長限售期4)短期內無融資、發債需求。 4.需要警惕的《亮起黃燈的信號》,例如信息披露差、資本運作眼花繚亂、大量關聯交易、關鍵財務數據與同行不可比、業績與現金流不匹配、大筆的股權質押、高管套現離職等。多種信號結合起來看問題,投資的潔癖:寧可錯過,不要做錯。 5.企業失敗者統計檔案,戰略因素占了70%,包括:高估了競爭優勢、創新失敗、過早放棄核心業務。 6. 如何提高投資決策的準確率? 1)提升商業的洞察力(比較難,容易高估自己); 2)在市場瘋狂打折的時候買入(價格是安全墊)。 (六)投資決策的三要素:對象、時機、力度 1. 企業對象的類型: 當前優勢型(當前的龍頭企業,不需過多研究); 高峰拐點型(行業景氣輪回,整個行業ROE都高有問題); 持續低迷型(盈利不增長); 低估拐點型(行業輪回,被壓抑因素消退); 未來優勢型(已鍛煉出競爭優勢,還需要時間來體現其效益); 難以預測型(放棄)。 2. 買入的時機和買入的力度 ![]() “很好的對象 很好的時機”,大力度買入長期持有; “很好的對象 一般時機”,“一般的對象 很好的時機”,中等力度買入,之后越跌越買; “一般的對象 一般的時機”,“較差的對象 很好的時機”,小力度買入或放棄,短線套利。 “很好的對象 很差的時機”,“較差的對象 較差的時機”“一般的對象 很差的時機”等,放棄,不做任何行動。 “較差的對象 很好的時機”和“很好的對象 很差的時機”, 是投資者很容易陷入的誤區。 3. 作者更喜歡未來優勢型企業,因為:1)寬闊的可投資空間,不用等股災有點泡沫就可以買 2)更容易有安全邊際,未來發展別人看不到,估值合理3)更舒適的投資生活,長期持有。作者以后會適當增加逆向投資的比重。 4. 技術分析對價值投資者的用處:1)在決定買賣的時候,做交易的時候用 2)以月線為主 3)輔助作用。 第三部分:理解市場 這一部分主要是關于市場定價的規律,以及如何利用短期的資金偏好和情緒等因素導致的錯誤定價機會。 1. 錯誤定價的機會。市場一般來說,70%的時間不具備操作意義;25%時間,可能出現有意義的操作機會;5%的時間,具有重大的操作意義。 2. 市場有效的部分,是很難取得超額收益的,投資的關鍵是找到市場暫時失效所帶來的錯誤定價機會,對于短中期而言,決定股價走勢的還是資金偏好和市場情緒。 a. 市場無法對企業遠期經營結果充分定價:重點關注具有廣闊成長前景、僅處于初中級發展階段的企業。 b. 市場的情緒失控,擴大一些階段性的信息:關注受階段性打擊已經大幅下跌等企業。 c. 信息的掌握或者解讀不充分:不要在研究充分的地方浪費時間,多找找關注人少、缺乏調研報告、機構持倉小的企業。 3.當企業業績突出,市場預期高的時候,多考慮不可能的小概率事件; 當企業業績低迷,市場預期差的時候,多考慮長期的大概率事件。 4. 企業在市場上估值溢價或者折價的三要素,包括:1)盈利確定性 2)生意模式 3)價值創造周期。結合競爭優勢,四種溢價/折價的特征如下: A類,三者高度符合。如果市場給予高估值,以持有為主;市場給予低估值,堅定并有力度的買入。 B類,其他符合,但缺少競爭優勢。如果市場給予高估值,以減倉為主;市場給予低估值,較為明顯的錯誤定價,增持或買入; C類,三要素不明顯,但競爭優勢強。如果市場給于高估值,賣出;市場給予低估值,除非負面因素導致的極低估值,否則原則上不構成吸引力。 D類,三要素都不符合。如果市場給予高估值,堅定賣出;如果市場給予低估值,除非極度悲觀和極低估值,才可以考慮一個分散化的組合來套利。 5. 投資的角度,回報不是來自過去的成就,而是來自未來的增量。 6. ROE從低到高變化,在高點下降的時候,也往往是估值下降的時候。 7. 一個企業的歷史估值區間,往往沒有整體市場的歷史數據更可靠。(指數估值區間的好處)。 8. 個人超額收益的來源:1)超強的意志力與理性 2)超越市場主流的認知程度3)對企業發展有前瞻性和深度。 作者喜歡的企業: 1)基本業務堅實可靠(競爭優勢強大) 2)未來發展清晰,但處于初中級發展階段 3)如果有遠期的市場概念,會更好。 9. 四種局面(風險,是針對現有業務;不確定性,是針對未來業務正面的發展) 低風險、高不確定性:好機會,風險可控,可能戴維斯雙擊的好結果。 高風險、高不確定性: 風險很大,機會很小,戴維斯雙殺的可能性。 低風險、低不確定性:雞肋,瘋狂打折時才有機會。 高風險、低不確定性:純屬炒概念,盡力避免。 10.年初,可以用靜態PE;下半年,必須用動態PE(注意財報的滯后性)。 重要的是觀察,而不是輕易參與,極端態(需要市場高度統一)才具有真正有力度的投資價值。 客觀的認識自己的能力圈:1)謹慎假設&嚴謹推算2)合理持倉3)概率/賠率同時利于自己時再出手。 11.從中美股市的長期統計來看: 1)價值股收益 > 成長股 2)低市盈率的股票收益最高(低市盈率的中小盤股,可能出現未來優勢型) 3)新股、高頻換手、高估值的股票,收益率都比較低。 12.系統大周期的脈搏: 1)系統性的低潮期(很多股票股息率超過存款利率,總市值與GDP比非常低,回購增持較多,情緒悲觀),分階段建倉入場。 2)系統性模糊期,繼續持有。 3)系統性泡沫期(最普通的企業也有高溢價,政府打壓,股神出現),分批撤離,例如先撤漲幅最大倉位最高的,保留10-20%直到確認熊市。 13.估值指標的局限 PE, 市盈率,前提是搞清楚企業的業績結構,處于的行業周期等。 PCF,市現率,作者更看重現金流,具體的數字評價要看企業的經營態勢。 PB, 市凈率,前提時搞清楚凈資產的組成,存貨、應收、無形資產、商譽等。 多角度、多指標組合的綜合來看,結合企業的業務特征做判斷。 14.PB/PE組合的暗示 低PB、低PE: 熊市末期表現,或者業績下滑后的估值修復。 低PB、高PE:1)可能是強周期股,股價下跌 盈利下滑,從周期的角度衡量2)也可能是“低風險、高不確定性”的機會,有強大競爭優勢,處于經營積累期,市場還未認清其前景。 高PB、低PE:可能是無形資產多、資本運作驅動的產業,需警惕。 高PB、高PE:1)全面泡沫化 2)個股的瘋狂炒作。 15.中美大市值企業的差距,也是未來的機會,主要在醫療健康、消費品、IT、文化娛樂等,國內龍頭企業市值,不到美國龍頭企業的10%。 16.投資不是平地賽跑,而是垂直攀登,要確保每一個動作都符合規范,避開危險的路線和不利環境。 17.看不見的努力,總有一天會以看得見的結果展示出來。長期價值投資者,取決于對歷史認知和對未來的前瞻,只對技巧和糾結在報表里,是不會有超越的。 ------The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