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朱祁鎮,我們印象最深的是他寵信太監王振,然后在王振的慫恿之下御駕親征瓦剌,從而發生了著名的“土木堡之變”,導致他本人被俘虜。好在瓦剌部首領也先等人為了在明朝獲取更多的利益,并沒有為難他(甚至還得到了也先弟弟伯顏帖木兒的禮遇),在當了近一年的俘虜后,他又被送回了北京。只可惜這時候他的身份已經由皇帝變成了太上皇,被囚禁在南宮長達七年之久,七年之后趁他的弟弟明代宗朱祁鈺病重時,徐有貞、石亨等人發動了“奪門之變”,重新迎立他為皇帝。那么問題來了,兩度為帝的他到底是個什么樣的人呢? 我們先來說說朱祁鎮第一次當皇帝的表現,由于他是明宣宗朱瞻基嫡長子,所以自然而然地被立為太子,明朝皇帝有一個奇怪的共同點就是很少活過四十歲的,朱瞻基也不例外,三十八歲去世后,九歲的朱祁鎮繼位,是為明英宗。由于英宗年幼,朝政基本上由太皇太后張氏把持,著名的“三楊”(楊士奇、楊榮、楊溥)輔政,明朝一片欣欣向榮之勢。等張氏和“三楊”陸續去世后,朱祁鎮才正式開始親政,雖然他也很想勵精圖治,干出一番事業,但由于他寵信太監王振,而且得勢以后的王振很愛興風作浪、胡作非為,把朝政弄得一片黑暗,所以初次為帝的朱祁鎮并沒有多大的作為。 不僅如此,因為在王振的慫恿之下,朱祁鎮決定親征北元的后裔瓦剌部落,結果卻在“土木堡之變”中被俘虜,幸虧于謙等人及時擁立他的弟弟朱祁鈺為新皇帝,還打贏了北京保衛戰,抵擋住了瓦剌的進攻,從而順利保住了大明的江山社稷。朱祁鎮被俘以后,瓦剌首領也先等人本來是想挾持他以獲得更多的利益,結果沒想到明朝立馬就立了新皇帝,這樣朱祁鎮也就失去了利用的價值。也先認為此時的朱祁鎮殺又不能殺,養著又費時費力,那還不如順便做個順水人情,將朱祁鎮送回了北京。 這時候朱祁鈺皇帝當得好好的,不可能也不愿意將皇位還給朱祁鎮,所以朱祁鎮后來就以太上皇的身份被軟禁在南宮,這一軟禁就是七年。好在他的弟弟朱祁鈺沒有趕盡殺絕,有吃有喝地伺候這位太上皇,期間朱祁鎮還生了好幾個兒子,雖然皇帝沒得當了,倒也樂得享受天倫之樂。但是不管怎么講,這日子肯定沒有當皇帝滋潤,而且他的弟弟隨時都在監視提防著他,防止他有復辟的舉動。 真可謂“天有不測風云”,正當朱祁鎮逐漸放棄了重新當皇帝的想法時,上天又給了他一個重新登位的機會。投機派徐有貞、石亨等人趁朱祁鈺病重期間,敲開了南宮大門,重新迎立朱祁鎮為皇帝,明英宗成功復辟! 復辟成功的朱祁鎮上臺以后,很快就將于謙等人處死,同時將朱祁鈺貶為郕王,指責他這幾年的所作所為是“不孝、不悌、不仁、不義,穢德彰聞,神人共憤”,甚至一個月后還派太監蔣安將其勒死(當然史書會記載為病亡),賜了一個惡謚“戾”。 另外,他重賞了讓自己成功復辟的文臣武將,排擠和殺害朱祁鈺(景泰朝)的大臣,而且還為王振、也先等人建廟立祠,感念他們對自己的好處,可謂徹底釋放了這些年積壓在心頭的那一口悶氣。 縱觀朱祁鎮的兩次為帝,實在找不出什么亮點。如果說非要找的話,倒是有兩點值得一說,那就是在被俘虜以后,其表現不卑不亢,算是給大明朝保住了最后一絲尊嚴,另外一點就是他后來廢除了嬪妃殉葬制度(當然是在讓弟弟朱祁鈺的嬪妃全部殉葬以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