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你讀完52本好書 回復(fù)【早安】領(lǐng)取你今天的早安日簽 文 | 沫沫 · 主播 | 賞新晴 貧窮,可怕嗎? 當(dāng)然,它會帶給你無盡的痛苦、掙扎和迷茫。它會限制你的視野,刺傷你的自尊,甚至間接帶走你至親的生命。 去年,北大學(xué)霸劉媛媛在《超級演說家》的演講曾轟動一時,這個演講一陣見血地指出一個社會現(xiàn)象:寒門再難出貴子。 面對逐漸固化的階層,面對不可跨越的差距,窮人家的孩子,如何一步一步,跨越這座高不可攀的大山? 最近,一篇感謝貧窮的文章被瘋傳。 這篇文章的作者是今年的一個高考考生,名叫王心儀,今年高考她以707的高分被北大中文系錄取。 因家境貧困,高考結(jié)束后,經(jīng)物理老師介紹,她一直在保定一家輔導(dǎo)機(jī)構(gòu)做輔導(dǎo)員。 當(dāng)北大的錄取通知書寄到家里的時候,她仍然獨自一人,在異鄉(xiāng)打工。 “我印象當(dāng)中只有三次失眠,一次是直到發(fā)布高考分?jǐn)?shù)的那天,一次是知道錄取結(jié)果的那天,另一次就是看到錄取通知書的那天。”王心儀說道。 在異鄉(xiāng)的她,看到媽媽發(fā)來的照片,無比興奮,那種迫切的心情,促使她急切地讓媽媽多拍幾張照片,好把這辛辛苦苦得來的錄取通知書看個仔細(xì)。 王心儀出生于河北省棗強縣一個普通的農(nóng)村家庭,是典型的寒門之女。 她媽媽體弱多病,兩個弟弟在上學(xué),還有一個生活不能自理的姥爺。一家六口的生計,全靠家中的幾畝地和爸爸外出做零活。 出身貧寒,沒有讓她喪失斗志,也沒能阻擋她改寫自己的人生。 她曾這樣寫道:貧窮帶來的遠(yuǎn)不止痛苦、掙扎與迷茫。盡管它狹窄了我的視野、刺傷了我的自尊,甚至間接奪走了至親的生命,但我仍想說,謝謝你,貧窮。 感謝貧窮,你讓我領(lǐng)悟到真正的快樂與滿足……感謝貧窮,你讓我堅信教育與知識的力量……感謝貧窮,你賦予我生生不息的希望與永不低頭的氣量。 對此,很多人覺得:貧窮,沒什么值得感謝的,你應(yīng)該感謝身在貧窮之中,仍不忘努力奮斗的自己,你應(yīng)該感謝委屈犧牲自己,仍供你讀書的偉大的親人們。 以上,都不無道理。 但是,如果貧窮已經(jīng)是一種既定的事實,為什么她不可以平和地接納和感謝呢? 很喜歡這篇文章中的一個比喻: 農(nóng)人們都知道,播種的時候?qū)⒎N子埋在土里后重重的踩上一腳。第一次去播種,我也很奇怪,踩得這么實,苗怎么還能再破土而出? 可母親告訴我,土松,苗反而會出不來,破土之前遇到堅實的土壤,才能讓苗更茁壯地成長。長大后,當(dāng)我再次回憶起這些話,才知道自己也正是如此了。 貧窮,是一種限制,一種阻障。對于窮人家的孩子,成長,就要突破這種阻障。 為了破土而出,我們只能讓自己更強大。破土前,也許有很多疼痛,破土后,我們就像一顆成熟的麥子,扎根于土壤,光芒撒成一片汪洋。 沒有什么東西是一定不好的,就看你怎么看待它。 貧窮,并不可怕,它本身是一個很單純的概念,不能理性地對待,夸大它的負(fù)面影響的“窮病”才可怕。 我認(rèn)識一位業(yè)內(nèi)非常出色的編輯,文章寫得一流,也經(jīng)常指導(dǎo)幫助我們。 和她聊天過程中,我得知她出生在農(nóng)村,一個很普通的家庭。 因為家庭條件不好,她從小就明白,在有限的家庭資源中,自己才是唯一可靠的資源。 奮斗,才是跨越階層的唯一出路。 后來,她從村子考到鎮(zhèn)上,再到縣城,考到市里,盡管過程很難,她都一一堅持了下來。 現(xiàn)在的她,在北京做著著自己喜歡的工作,過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她說,沒有人真正想要過貧窮生活,但我挺感謝以前的貧窮時光;因為知道自己起點低,才不會輕易放棄,更懂得珍惜和上進(jìn);因為不想過窮日子,才更專注于自己的成長,更珍惜生活中的美好。 由此可見,貧窮作為一種外在的生長環(huán)境,和富貴一樣,既可以促使你變得更好,也可以讓你變得更差。 當(dāng)然,我并不是夸耀貧窮,貧窮從來不值得夸耀,但它也并不可恥。 薩克雷說:世間大部分的貧窮,都是一種病態(tài),是不良生活、不良環(huán)境、不良思想的結(jié)果。 我們可以窮,只是不要生了窮病,更不要談“窮”色變,物有陰陽,凡事有利有弊,富貴帶來的不全是教養(yǎng),貧窮帶來的也不全是絕望。 生活中,無論是些小人物,還是一些名人,不乏窮苦出身,大概很少人以曾經(jīng)的窮苦為恥。正確地認(rèn)知,理性地對待,才是正確的姿態(tài)。要知道。人生的每一步,都是財富。 感謝,不是時過境遷的作秀,而是一種直面生活的勇氣。 貧窮,到底意味著什么呢? 前一段時間的《極限挑戰(zhàn)》,在上海崇明中學(xué)的百日誓師高考沖刺大會上,錄制了這樣一段別開生面的扎心視頻。 現(xiàn)場所有的即將參加高考的學(xué)子們,大家都站在操場的同一條起跑線上。黃渤黃磊等人問了孩子們六個問題,每肯定回答一個問題,就可以前進(jìn)六步。然后,大家以六個問題之后的位置為起點,一起沖向目的地。 1.你的父母是否都接受過大學(xué)以上的教育? 2.父母是否給你請過一對一的家教? 3.父母是否讓你持續(xù)地學(xué)習(xí)功課以外的一門特長而且現(xiàn)在還保持著一定水準(zhǔn)? 4.你從小到大的旅行經(jīng)歷當(dāng)中,是否有過一次出國經(jīng)歷? 5.父母是否承諾過要送你出國留學(xué)? 6.父母是否一直視你為驕傲,并在親友面前炫耀你? 每個問題拋出來時,都有一部分人前行,一部分人原地不動。六個問題問完,原本在一條起跑線上的學(xué)生們差距變得非常明顯。 有一部分孩子,始終在還在最初的起跑線上,未曾移動過半步。 這六個問題,實際上代表著父母的眼界,格局,是否有為子女持續(xù)輸出物質(zhì)和精神需要的能力。 家境貧窮,意味著你的起點比別人低一點,而你的起點,在某種程度上也許會影響你的終點,卻不能決定你的終點。 人生路漫漫,主要還是要靠自己。 而那些待在原地的學(xué)生是不是已經(jīng)輸在起跑線上? 事實證明,起點站在最前面的,不見得是第一個到達(dá)目的地;起點并不理想的,也可以沖刺在前面。起點也許并不理想,努力卻從不會被辜負(fù)。 同樣的問題,極限男人幫們也做出了回答,六個問題問完,黃磊、黃渤、王迅還待在原地。 可是,走到今天,他們輸了嗎? 并沒有。 如果說父母沒有給他們好的條件,沒有“傘”的他們,由于自身的足夠努力,專注于自身的成長,也長成了他們自己最好的模樣。 人生就像一部長篇,貧窮,或者說,曾經(jīng)那些貧窮的日子,也許在某種程度上確實帶來了很多局限,但那不過是開篇,你可以把它寫成不同的結(jié)局。 富蘭克林說:貧窮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以為命中注定貧窮或一定老死于貧窮的思想。
生活中這樣的托詞很多吧。 但是,也總有人做出了其他的選擇。 司馬遷在《報任安書》里說過:
古之成大事的英雄,如文王、孔子、屈原、左丘、孫子、呂不韋韓非,他們遭遇了比苦難更為沉重的打擊,但是苦難并沒有成為他們前進(jìn)路上的絆腳石。 所以,面對貧窮,不要去抱怨父母,也沒必要同情自己,更不需要痛恨貧苦。 如果命運若給你一個較低的起點,你更需要昂起頭,穿起你的盔甲,奮力反擊,逆襲成王。 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在認(rèn)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熱愛生活。 共勉。 你有多久沒有讀完一本書了? 加入有書共讀行動計劃 帶你每周共讀一本書,一年讀完52本書 |
|
來自: 閑談集錦 > 《學(xué)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