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是一個成語,語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wù),故幾于道。”指的是:至高的品性像水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不與世人一般見識、不與世人爭一時之長短,做到至柔卻能容天下的胸襟和氣度。 在道家學說里,水為至善至柔;水性綿綿密密,微則無聲,巨則洶涌;與人無爭卻又容納萬物。水有滋養萬物的德行,它使萬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與萬物發生矛盾、沖突,人生之道,莫過于此。 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古代20位大書法家寫的“上善若水”,非常正點!從今往前排,從啟功先生開始: 現 代 啟功 | 1912-2005 這四字作品不是集字,而是先生親作。啟功先生出生在清末,被譽為“中國最后一位古典主義文人”。除了書法特長之外,啟功先生是出色的紅學家,代表作有《紅樓夢注釋》。啟功是雍正皇帝的第九代孫,不過自己從來不以此為榮為傲,也從來不把自己標榜為書法家。 清 代 伊秉綬 | 1754—1815 書法伊秉綬拜劉墉為師,得古龍晴之筆法,于顏魯公用功最多,尤于平畫寬結著力,力追簡樸古隸神韻,形成獨特的風格,隸書之法自創一家。近人沙孟海說:“伊秉綬是隸書正宗,康有為說他集分書之大成,很對。其實,他的作品無體不佳,落筆就和別人分出仙凡的境界。除去篆書不是他常寫的外,其余色色都比鄧石如境界來得高。” 朱耷 | 1626—約1705年 八大山人受歐陽詢的影響很深,稍后學董其昌的行草,又轉入黃庭堅的夸張開闊等,多方探索,再追尋魏晉人書法的氣質,終于參用篆書筆法,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中鋒圓潤,又婉約多姿且厚重渾成,富有晉人氣度。他的書法的成就,主要是筆法的改變。 王鐸 | 1592—1652 王鐸字覺斯,字覺之。書法與董其昌齊名,有“南董北王”之稱,明亡降請,內心掙扎,以草書宣泄。王鐸草書尤其縱逸、放而不流,縱橫郁勃,骨氣深厚,對整個東亞都產生很大影響,甚至有“后王勝前王”的評價。 晉 王羲之 | 303年—361年 字逸少,漢族,東晉著名書法家,被譽為“書圣”,王羲之的用筆,一改鐘書的隸筆起止,在起筆處有挫衄的按筆動作,多以方筆入紙;而收筆處不著意折筆重按,而是輕提回帶;在運筆速度上是緩前急后;在筆畫形態上求其勻整遒緊,勢如列陣。 這是一個巨大的變化。經過這一鼎革,王羲之將楷書引入了端莊而生動的‘今體’ 階段。 明 代 董其昌 | 1555年—1636年 字玄宰,上海人,明代著名書畫家、高官,官至南京禮部尚書。董其昌書法造詣尤為顯著,出入晉唐而自成一格,他主張學古變古。 徐渭 | 1521年—1593年 經歷非常殘酷,明末擔任胡宗憲幕僚,政局混亂,徐渭在極度抑郁發狂之下,曾自殺9次卻不死,又因殺繼妻被下獄論死,被囚7年。徐渭的書法之所以傾倒了一代又一代的書家,在于他的作品充分表現了書家紛雜而激越的主體情緒。現在常談到的主體意識其實在徐渭的作品中早已非常明顯;另外,一種明確的書法“創作”意識也表露無遺,雖然并沒有提出明確的概念并上升到理論上,但不同于文人士大夫的雅玩這一點是肯定的。 王寵 | 1494年—1533年 中國明代著名青年書法家,蘇州人,王寵博學多才,善篆刻、山水、花鳥、詩文,尤其以書法名噪一時,書善小楷,行草精妙,若不是英年早逝,書法史都要改寫。 祝允明 | 1461年-1527年 以祝、文、王為代表的明代中期的書法藝術成就,在于他們在繼承魏、晉、唐、宋、元優秀書法藝術傳統的基礎上,大膽創新,獨具風格,突破了明代初期以來“館閣體”對書壇的籠罩,一掃“靡靡之格”,開辟了書法藝術的新途徑,被譽為明代“書之中興”。在“吳中三家”中,祝允明的書法藝術成就就最為突出。大書法家,字希哲,江蘇人,四大才子之一,因為右手有枝生六指,故自號枝山。 元 代 趙孟頫 | 1254年—1322年 字子昂,漢族,號松雪道人,浙江湖州人。南宋末至元初著名書法家、畫家、詩人,宋太祖趙匡胤十一世孫、秦王趙德芳嫡派子孫。 唐 代 孫過庭 | 646年—691 浙江人,唐代著名書法理論家、書法家。著《書譜》(含墨跡本存世),在古代書法理論史上占據重要地位,至今影響巨大。 柳公權 | 778年—865年 大唐文化瑰麗堂皇,書法藝術名家輩出。初唐有歐、虞、褚、薛;盛唐有張旭、顏真卿、懷素諸人;中晚唐有柳公權、沈傳師諸大家。柳公權從顏真卿處接過楷書的旗幟,自創“柳體”,登上又一峰巔。“柳體”與“顏體”齊名,并稱“顏筋柳骨”。唐代著名大書法家、高官、詩人。柳公書法融合了顏真卿、歐陽詢,骨力勁健,呈現己意,獨樹一幟。 顏真卿 | 709年—784年 字清臣,西安人,唐代著名大書法家,名臣、忠貞烈士。其正楷寬博厚重,行書遒勁有力,“顏體”楷書對后世產生巨大影響。 褚遂良 | 596年-659年 字登善,杭州人,唐朝著名政治家、大書法家、鑒定學家。褚遂良承接隋代楷書,融合前人,褚字秀勁清朗、剛柔并濟,骨韻一體。 歐陽詢 | 557年一641年 與虞世南俱以書法馳名,楷書以平正中見險絕,世稱“歐體”。他的書法成就以楷書為最,筆力險勁,結構獨異,后人稱為“歐體”。其源出于漢隸,骨氣勁峭,法度謹嚴,于平正中見險絕,于規矩中見飄逸,筆畫穿插,安排妥貼。楷書以《九成宮醴泉銘》等,行書以《夢奠帖》、《張翰帖》等為最著名。 宋 代 米芾 | 1051年-1107年 蘇軾 | 1037年—1101年 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山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 黃庭堅 | 1045年—1105年 書法尤以草書為絕,引鶴銘入草,雄強逸蕩,獨辟新界。黃庭堅書法初以宋代周越為師,后來受到顏真卿、懷素、楊凝式等人的影響,又受到焦山《瘞鶴銘》書體的啟發,行草書形成自己的風格。黃庭堅大字行書凝練有力,結構奇特,幾乎每一字都有一些夸張的長畫,并盡力送出,形成中宮緊收、四緣發散的嶄新結字方法,對后世產生很大影響。在結構上明顯受到懷素的影響,但行筆曲折頓挫,則與懷素節奏完全不同。 蔡襄 | 1012年-1067年 蔡襄書法其渾厚端莊,淳淡婉美,自成一體。展卷蔡襄書法,頓覺有一縷春風拂面,充滿妍麗溫雅氣息。其書法在其生前就受時人推崇備至,極負盛譽,最推崇他書藝的人首數蘇東坡、歐陽修。從書法風格上看,蘇軾豐腴跌宕;黃庭堅縱橫拗崛;米芾俊邁豪放,他們書風自成一格,蘇、黃、米都以行草、行楷見長,而喜歡寫規規矩矩的楷書的,還是蔡襄。 隋 朝 智永和尚 | 生卒不詳 南朝著名書法家,和尚,號“永禪師”。智永是王羲之后人,書傳家法,對后世書法影響深遠。著名的“永字八法”就是智永創立,給后世楷書立下運筆典范。作品《真草千字文》是后人學書之經典教材。 你最喜歡誰“寫”的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