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 文: 昨晚聆教甚暢甚幸,然尚有遺忘,是礦局薪水一項,自總理以下共有幾級,其數如何?貴公司如有年結清單,乞賜一閱。再鐵路土工每方合洋若干,其數尚能查悉否。承允騰挪一款系公磚足銀,如照昨議,午間即交,下午后即可(馮丁皆允午后交來)與前途交割,脫累矣。容再謝,此請亞丈年大人午安。 弟思永頓首 十一日 作者簡介: 黃思永(1842—1914),字慎之,號亦瓢,江寧(今南京)人。光緒六年庚辰科(1880)狀元,授翰林院修撰,歷任軍機處章京、右春坊右中允、侍讀學士等職。后開辦北京工藝商局,還投資天津北洋煙草公司,組建北京愛國紙煙廠。光緒二十九年,清政府設商部,黃思永被尚書載振聘為頭等顧問。不久工藝商局停辦,黃思永遂南歸浦口任商埠督辦,辛亥革命以后,卒于上海。 狀元軼事: 殿試的制度,新進士對策完畢后,交收卷官密封后送閱卷八大臣。收卷官由翰林院掌院學士點派,都是由翰林來充當。光緒二十年甲午科,黃思永擔任收卷官,他與考生張謇是舊識,等張交卷時,黃思永主動上前接過卷子。張謇交卷后就出去了,黃展開卷子一看,發現有一處空白,乃是張挖補錯誤時忘記填寫的。黃馬上取出身上帶的筆墨替他補上。當時凡當收卷官的,身上都帶筆墨,以便作點補救成全那些小有疏忽的貢士們。張的考卷還有一處抬頭錯誤:“恩”字誤作單抬。黃又在“恩”字上補“圣”字。弄好之后,還特地把這份卷子送給翁同龢執閱,因為他知道張是翁最賞識的門生。果然,翁同龢幫張闖過了閱卷、排名次這一關。如若不是黃思永的修改,恐怕張謇會被置于三甲之末。有趣的是,后來兩人都創辦實業,一南一北,同為工商業巨頭而受聘為清政府的商部顧問,故時人謔稱二人為“商部兩狀元”。 |
|
來自: 百了無恨 > 《清代1644-1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