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北省石家莊市趙縣大安六村因一紙村規民約引來了很多人的關注。民約中對紅白事分別給出了具體的操辦標準,其中一條標明“彩禮超兩萬元按販賣婦女或詐騙罪論處”,這份村規民約迅速被人們傳到了網上,引起熱議。有人點贊支持,但也有人提出質疑,這樣的規定是否真的能剎住高彩禮的風氣?(8月2日 《河北青年報》) 不少地方,尤其是一些農村地區,結婚需要男方付給女方彩禮錢,有的地區形成了相互攀比彩禮金額的風氣,誰家的彩禮多,誰家便有面子,便能在親友面前抬起頭說話,以至進入惡性循環,彩禮越來越多,遠超過了當地農民的年人均收入。有的地方甚至出現貸款娶媳婦的現象,有的夫妻借錢結婚,婚后出外打工還債等等。大安六村制訂這樣的村規民約,初衷甚好,也切中了當下多地彩禮普遍較高的社會痛點。 但“彩禮超兩萬元按販賣婦女或詐騙罪論處”這樣的村規民約卻顯得“殺氣騰騰”,而制訂這一村規民約的基層組織,也顯然沒有權力隨意對村民定罪。收受巨額彩禮,這樣的現象自然有必要進行遏制,但要遏制這一變異風俗,需要的是移風易俗,需要的是循序漸進,需要加強宣傳教育,而不是通過行政手段進行強制干預。公權力,不能對私權利領域露出猙獰面目。 婚姻異化成了一場交易,相互攀比彩禮的現象確實很不正常。但這種變異風俗并非一朝一夕所成,傳統風俗、男女比例失衡、農村貧窮等因素,都是農村彩禮節節攀升的客觀原因。要改變這一陋習,不能是使用急風驟雨式的強制手段,而應該起到和風細雨、潤物無聲的教化作用。同時,也要加強鄉村建設,要帶領農民脫貧致富,讓年輕人愿意在農村生活。栽下梧桐樹,才能引來金鳳凰。如果只是限制彩禮金額,反倒可能讓更多姑娘不敢嫁到農村來,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 大安六村對變異風俗積極應對,這樣的積極作為值得肯定,基層治理要能走向善治,需要更多倚賴基層組織,但“彩禮超兩萬元按販賣婦女或詐騙罪論處”,卻暴露了一些基層組織欠缺依法治理的意識與能力,暴露出基層治理困境,此事不可小覷。這是為了整治基層存在的高彩禮風氣這一社會痛點,卻又暴露出了基層存在的法治盲點。而社會痛點顯然不能用粗暴、“血腥”的非法手段來拔除。 現實中,一些基層組織要么不作為、慢作為,要么亂作為,處于兩個極端,這都是很多農村地區基層治理失序的重要原因。基層治理不能不作為,也要避免越權行事,要能緊守權力邊界。對此,上級部門就要加強監管與指導,規范“微小權力”的使用。別拿村官不當“干部”,這也是為了把“微小權力”的運行納入法治軌道,從而才能有利于基層治理走向法治與善治。(戴先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