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味藥】薤白 【別 名】薤根、藠子、野蒜、小獨蒜、薤白頭。 【來 源】本品為百合科植物小根蒜或薤的干燥鱗莖。 【性 味】辛、苦,溫。 【歸 經】歸心、肺、胃、大腸經。 【功 效】通陽散結,行氣導滯。 【主 治】用于胸痹心痛,脘腹痞滿脹痛,瀉痢后重。 【用量用法】5~10克。 【使用注意】氣虛者慎服。

【養生藥膳】 1.薤白燉豬肚 原料 薤白150克,豬肚1個,薏苡仁、鹽、胡椒各適量。 制法 薏苡仁、薤白洗凈,混合,裝入豬肚中,用繩扎口。加水和適量的鹽、胡椒,燉至豬肚爛熟。 用法 分3~4次服食。 功效 強身健體,消食。 適用 脾胃虛弱、少食羸瘦、飲食不消。
2.薤白蔥粥 原料 薤白10~15克(鮮品30~60克),粳米50~100克,蔥白3根。 制法 先把薤白、蔥白洗凈切碎,與粳米同時入鍋內,加水適量煮成稀粥。 用法 每日分2~3次溫服。 功效 行氣寬胸。 適用 冠心病胸悶、心前區疼痛等。
3.人參薤白粥 原料 薤白12克,人參10克,雞蛋(去黃)1個,小米50克。 制法 先將人參打碎,加水用小火煎湯,然后入小米煮粥,將熟,下雞蛋清及薤白,煮熟。 功效 益氣通陽,豁痰祛風。 用法 早、晚分2次服食。 適用 中風后遺癥。
4.薤白羊腎粥 原料 薤白7莖,生姜6克,新鮮羊腎1個,粳米100克,鹽少許。 制法 把洗凈的羊腎剖開,去內膜,細切;把洗凈的粳米放入沙鍋內煮粥欲熟時,放入羊腎、生姜、薤白,并入少許食鹽,攪勻,煮至羊腎熟即可。 用法 分次于空腹時食用,每日1劑。 功效 溫腎健脾,寬胸理氣,通陽散結。 適用 胸陽痹阻、氣血郁滯之腰酸乏力、畏寒肢冷、胸悶氣促,甚則胸痛徹背、氣逆喘急、 · 心悸汗出、面白唇淡、舌淡白或紫暗、脈沉細無力等;也可作為冠心病心絞痛屬陽虛偏盛者的藥膳食品;也可用于中老年男性的日常保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