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平壺”作為最具實用性的茶壺,清末民國以后一直長盛不衰,那個時期不少大師級的人物都生產了數量極大的“水平壺”,比較典型的是王寅春老和顧景舟老。傳說王寅春老手掌極大,手指粗壯,在制作小水平壺時,是用拇指追打泥片成型的,而且制作極為精美,不僅是泡茶的實用器,更因其小巧把玩于掌中而頗具趣味。這類小品茶壺,通常都使用蜀山金石篆刻家潘稚亮為其專門刻制的“陽羨惜陰室王”印章,把款加蓋“寅春”橢圓形印章。 《紫泥珍藏》著錄王寅春朱泥小水平茶壺 相傳顧景舟老年輕時跟隨祖母邵氏學習制作茶壺,那時經常接受海外定制的紫砂茶壺,都是使用“墨緣齋制”的底款印章。顧景舟老則是用一枚長方形印章,款識為“墨緣堂意堂制”、“墨緣堂景堂制”,把下款識為“景記”。其選料精細、工藝上乘、形制規范,乃為不可多得的泡茶利器。 《紫泥珍藏》著錄顧景舟朱泥高湯婆水平茶壺 建國后的宜興紫砂工藝廠成為了紫砂茶壺生產的主體,水平壺造型的紫砂茶壺也是紫砂工藝廠的主力產品,從建廠一直到關閉一直都沒有停止生產。是個半個多世紀后,這類一廠“水平壺”在當下也成為了紫砂茶壺愛好者們一個專門的收藏門類。 《早期壺事典》著錄蜀山陶業生產合作社紅泥標準水平壺 建國之后紫砂工藝廠一直使用清水泥和紅泥生產“水平壺”以滿足外貿出口之需,也有部分產品內銷于飲茶風氣較盛的內陸。建廠伊始,各方面工作都亟待解決,故而日常生產基本以民國時期流行的紫砂茶壺造型作為生產商品茶壺的范本,外貿出口因為政治的原因,很長一段時間效法民國時期的款識,以掩蓋國產的本質。此間較為著名的算是在茶壺內底鈴印“庭記”款識的水平茶壺,以及出口東南亞地區的高發泉刻款的水平茶壺,現如今這類已經被炒作到普通百姓和愛好者難以下手的價格,趕超清末民國時期的老紫砂壺。 《早期壺事典》著錄紫砂工藝廠紅泥標準水平茶壺 《早期壺事典》著錄紫砂工藝廠紫泥側把水平壺 《早期壺事典》著錄出口東南亞紅泥水平茶壺 文革后期紫砂工藝廠的生產,由于建國后的歷次運動已經把中國傳統文化蕩滌得沒有了痕跡,更不用說傳統的生活方式以及成為封資修標志的日常用品。所以此時的紫砂茶壺生產主要是作為出口創匯的重要商品,供應日本、香港、臺灣以及東南亞華人僑胞的消費需求。面對老茶客產品定位,“水平壺”必然成為最受歡迎的器型之一。 茶器山房收藏清水泥標準水平茶壺 茶器山房收藏清水泥標準水平茶壺 茶器山房收藏紅泥標準水平茶壺 茶器山房收藏細紅泥粉彩標準水平茶壺 茶器山房收藏紅泥標準水平茶壺 茶器山房收藏紫泥標準水平茶壺 茶器山房收藏紅泥蘋果式水平茶壺 茶器山房收藏段泥蘋果式水平茶壺 茶器山房收藏黑泥蘋果式水平茶壺 紫砂工藝廠把劍嘴圓腹扁身環把造型的水平壺稱為標準水平壺,并在此基礎之上,開發出更多的“水平壺”器型。比如線瓢水平壺、扁下水平壺、扁蒲水平壺、神燈水平壺、拼腰圓水平壺、什錦水平壺等,后又在劍嘴的造型基礎上,研發了鴿嘴水平壺,給水平壺冠以標準便是為了有別于其他類型的水平壺。 茶器山房收藏紅泥鴿嘴式標準水平茶壺 茶器山房收藏細紅泥標準水平茶壺 茶器山房收藏紅泥鴿嘴式電話號碼款標準水平茶壺 茶器山房收藏清水泥線漂水平茶壺 茶器山房收藏內清水泥外粉紅泥扁下水平茶壺 茶器山房收藏內情水泥外粉紅泥扁下水平茶壺 《早期壺事典》著錄紅泥線漂水平茶壺 《早期壺事典》著錄紅泥高湯婆水平茶壺 《早期壺事典》著錄紅泥湯婆水平茶壺 《早期壺事典》著錄紅泥扁下水平茶壺 《早期壺事典》著錄紅泥扁蒲水平茶壺 《早期壺事典》著錄什錦水平茶壺 《早期壺事典》著錄刻繪什錦水平茶壺 一廠生產的水平壺不僅形制多樣,泥料基本以清水泥、紅泥為主,兼有極少量紫泥。而事實上從清代中期開始,優質紫泥的資源逐漸減少,清水泥、段泥成為了主流。此時的“水平壺”容量也形成了系列化,從75毫升一直到200毫升,每隔一個量級增加25毫升。一廠文革前后生產的水平茶壺,有一部分蓋內鈴印幾杯字樣印章,幾杯的杯數后來也就被當成“水平壺”的容量稱謂。 《早期壺事典》著錄紅泥十二杯標準水平茶壺 關于紫砂工藝廠的生產的“水平壺”還需要注意幾個問題: 第一,同時期的一廠商品壺當中,水平壺因為技術含量比較低、制作工藝及比較簡單、生產數量巨大的原因,其價格是最便宜最大眾化的品類。文革以后紫砂工藝廠完成了石膏磨具成型工藝的全覆蓋(之所以稱其為全覆蓋,是相對于古代成型而言,紫砂制器從其誕生開始,就沒有離開過使用模具,但是都是局部的使用,而不是全覆蓋使用),而唯獨“標準水平壺”的壺蓋是用鐵模具壓制而成,一壓一個,極為簡單,壺把還是全手工完成,因為水平壺的壺把,制壺師傅一撮一個,比石膏模具生產方式的效率更高,由此可見其工藝水平之低。 茶器山房收藏內紫泥扁下水平茶壺 第二,七、八十年代一把普通商品壺幾塊錢一把,水平壺卻只有幾毛錢一把,九十年代商品壺幾十塊錢一把時,水平壺幾塊錢一把。紫砂工藝廠的商品壺定價一般都是以茶壺制作難度和泥料成本作為主要依據,人工成本不是主要依據,因為廠內除了議價商品壺外,都是車間職工生產制作。從定價來看,當時“水平壺”是等級最低的品種之一。 部分一廠商品壺價目表 部分一廠商品壺價目表 第三,那個時代的“水平壺”中很多形制丑陋、工藝手法粗糙的商品壺,盡管有的還貼著紫砂工藝廠商標,都極有可能是當時紫砂工藝廠支援農村建設時,以極短的時間教授農民制作的紫砂茶壺,史稱“鄉坯”,意喻鄉下制作的商品壺。這樣的“水平壺”有特殊的歷史原因,雖然距離今天已經有幾十年的時間了,但是它只具備見證生產歷史的資料史料價值,卻不具備收藏的價值,那些等外品和“鄉坯”猶如老百姓家里用日常使用的水瓢一樣,無論年代多么久遠,都不具備收藏價值一樣的道理。 《早期壺事典》著錄紅泥標準水平茶壺 《早期壺事典》著錄紅泥標準水平茶壺 《早期壺事典》著錄紅泥標準水平茶壺 第四,紫砂工藝廠生產的商品壺,在最后質檢階段都會把所有批次生產的紫砂茶壺按照完成質量分等級,這和當時景德鎮國營陶瓷廠的質量規范是一模一樣的。很多蓋子翹了、壺底不平整的、各種原因造成形制歪斜的,跳砂剮蹭的,都算是等外品,這一類商品壺無論年代多么久遠多么稀有仍然不具備收藏價值,只有標本價值。收藏紫砂工藝廠“水平壺”還是要挑選完美的一等品為上策。 《早期壺事典》著錄紅泥標準水平茶壺 《早期壺事典》著錄紅泥標準水平茶壺 紫砂工藝廠生產的“水平壺”時間長、數量多、品種豐富,是一個獨特的門類,也具備實用性和把玩的樂趣,如果不去了解那個時代的生產體制、要求、規范和準標,不去了解那個時代的國情就無法全面、透徹地了解那個時代的商品。 茶器山房秉承傳統、堅持原創。 走進茶生活、體驗茶文化 長按兩維碼可以支持原創公眾號 感謝您的鼓勵和贊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