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布成為中國獨立互聯網公司兩個月后,印象筆記終于在 6 周年的慶祝活動上發布了新版 App,并宣布了戰略布局。 此前 6 年,印象筆記在中國都是作為一家硅谷公司的中國分支,只有運營部門,沒有技術部門和產品經理,全球通用一款 APP,連在中國區上線“使用微信等第三方社交賬號登錄”這樣的功能都要在美國總部排隊。重組為獨立實體并擁有產品研發自主權后,新印象團隊終于有機會解決中國用戶積攢了 6 年的需求。 在6周年慶祝活動上,印象筆記宣布已陸續上線了 4 個客戶端 (Android、iOS、macOS、Windows)以及網頁版的新版印象筆記,目前已經有超過 60% 的原有用戶遷移到了新版印象筆記上。新版印象筆記將在不同客戶端陸續上線 Markdown 編輯器、電腦端密碼鎖、Widget 剪藏等新功能。目前,帶有 Widget 剪藏功能的 iOS 版已上線 App Store;含 Markdown 功能的 Mac 版將于本月內公測,Windows 及其他客戶端也會逐漸跟進支持。 作為與騰訊社交媒體集團戰略合作的一部分,印象筆記本月底即將發布的 Android 版應用會支持對外分享至 QQ 空間。印象筆記 CEO 唐毅表示后續會在微信的生態里做些“有意思的事”。 印象筆記研發團隊同時表示,印象筆記也會結合人工智能科技的發展,對信息處理、加工,提供更智能的使用體驗。 印象筆記用戶劉俊義卻認為上線新功能后的印象筆記“太臃腫,希望有簡化版本”。他還向 PingWest 品玩(微信號:wepingwest)表示了“對信息處理、加工的第二大腦”涉及隱私數據的擔憂——輕和重又成了新的問題。某種程度上,獨立前的“慢節奏”讓印象筆記得以保持頁面潔凈和商業化的克制,在擁有了人事權、財權、產品權后,印象筆記發展加速,但需要在多功能和滿足更多人需求的產品輕量級上尋找平衡。一個服務于高價值信息和知識的智能團隊到底多輕多重?這不僅是印象筆記,也是所有接觸用戶數據的產品團隊需要思考的問題。 除了優化產品,印象筆記還開始探索在知識領域布局。這個新布局“圍繞知識型人群工作生活”。得到創始人羅振宇在活動現場表示,“我們在和印象筆記談論一次豁大的合作,大到什么程度,連我自己現在也不能看到它的全貌”。對此,唐毅會后笑稱“羅振宇的話你也信?”看起來目前雙方并未完全做好合作準備。 目前千萬量級用戶數的印象筆記為了獲得更多流量,將與中國最大規模的育兒網站寶寶樹合作,后者將流量分發給優質內容制造商,印象筆記未來也將與終身學習、育兒、K-12、辦公等場景建立連接。 印象筆記還在探索更多線下活動,如主題沙龍的大象識堂、主打在線課程的大象學院、面向周邊創作的大象好物等。但唐毅解釋“核心的都叫印象,周邊都叫大象”,這些并不是印象筆記未來的盈利重點。未來印象筆記的收入渠道不排除廣告、虛擬商品、會費、高級會員等。 唐毅并未透露印象筆記目前的用戶數量及增長情況,“還沒有達到理想中的服務對象數字。” 印象筆記曾經的母公司 Evernote曾經是硅谷最成功的創業公司之一,它于 2012 年底加入“獨角獸俱樂部”,估值超過 10 億美元。同年進入中國后,資本市場從對這類存儲型公司從滿懷熱情到開始懷疑其商業模式,盡管在同類應用中保持優勢,但始終不溫不火。今年 6 月,印象筆記終于成為了“一家獨立的中國互聯網公司”,由 Evernote、紅杉寬帶跨境數字產業基金和中國管理團隊三方均衡持股。這開啟了外企在中國本土化的 3.0 模式,但也引起了“硅谷企業如何贏得中國市場”的話題討論。 中國市場和國際市場有著完全不同的商業環境,正經歷著技術的快速革新和消費習慣的更迭。硅谷公司的決策者也許并不真正了解中國市場,熟悉市場的中國團隊又沒有足夠的決策權。嚴謹的跨國匯報、審批制度之下,它們往往失去最佳反應時間。結果就是,偶像們在中國只剩下黃昏,Uber 中國被滴滴吞下, PayPal 被支付寶壓制,eBay 敗于淘寶,而擁有全球最好的電商技術的亞馬遜,但在中國的市場份額只剩下 0.8%。 印象筆記在中國的獨立開啟了外企在中國本土化的 3.0 版本,人們看起來對這種本土策略非常樂觀。不管是紅杉寬帶數字基金合伙人徐全利還是唐毅,都沒有否認印象筆記未來估值超過前母公司 Evernote、甚至反向收購的可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