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立秋了,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說明天氣開始漸漸轉涼了。雖然天氣漸漸轉涼,但秋后仍舊有高溫,“秋老虎”的威力還是不小的,白天溫度還是比較高的,但好在晚上氣溫要比夏季涼爽一些。立秋后天氣開始變得干燥、晝夜的溫差也漸漸變大,正是季節交替的時候,這時候如果不注意生活健康和養生,很容易讓自己生病的。如果在立秋后做好“3防3養”,則能夠讓你健康度過季節變化,少生病。立秋養生注意“3防”1、防感冒
立秋后,晝夜的溫差就漸漸的變大了,早上依舊很炎熱,但到了晚上則會涼爽很多。如果晚上還保持夏天的習慣,赤膊著身體,吹一整晚空調或者風扇,吃冰鎮西瓜、冰淇淋、冰飲等等,很容易使得自己在晚上寒氣侵體,誘發感冒。季節交替的時候身體是很容易生病的,是感冒的高發期,因此要注意保護身體,預防感冒,預防疾病。2、防秋燥
立秋之后,天氣漸漸的變得干燥起來,人體容易出現津氣干燥的癥狀,如鼻咽干燥、干咳少痰、皮膚干燥、上火等。秋燥以預防為主,首先要多喝水,然后多吃蘿卜、蓮藕、荸薺、梨等潤肺生津、養陰清燥的食物。要少吃辛辣、油膩等食物,免得損耗體內津液,加重秋燥的癥狀,讓人感覺難受。3、防憂郁
到了秋天,人似乎容易變得傷感,古人就經常寫悲秋的詩句,心情很是憂郁。這也不無道理的,《黃帝內經》記載:“肺在志為悲(憂)。”秋季人容易憂郁,往往和肺有很大的關系,而秋季是肺易發疾病的時期,如果肺氣虛,身體就會對一些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因而容易產生悲傷的情緒。而我們都知道,心情的好壞也直接影響著我們身體健康,因此,立秋后也要注意保持自己的心態,多運動,多交流,做些自己喜歡的事情,讓心情愉悅起來。立秋養生注意“3養”1、養肺
中醫認為,肺與秋季相應,立秋之后,天氣就變得干燥,而天氣干燥容易傷肺,肺氣虛則身體抵抗力下降,容易生病。因此,立秋好要注意養潤燥、養陰、潤肺。秋季養肺,可以多吃點芝麻、蜂蜜、百合、杏仁等柔潤食品,能夠益胃生津,有益健康。也可以多吃梨、蘿卜、蓮藕等潤肺的食物,預防秋燥傷肺。2、養肝
立秋之后,肝氣在秋天受到抑制,而肝又主情志,疏泄氣血,這時候人容易出現情緒低落、氣血失調的現象,具體表現有憂郁、心慌心悸、失眠、內分泌紊亂等。秋季養肝,苦多吃小白菜、胡蘿卜、海帶、蓮子、黃瓜等,可以幫助肝氣的運轉,增強肝臟解毒排毒功能,自然而然就能夠避免不良癥狀的發生了。3、養陰補虛
經歷過炎熱的夏天,有些人難免身體會落下病根,身體也變得虛弱,立秋之后正是養陰補虛的時機,要開始補補身體了。如果發現自己容易疲倦、懶得說話、一動就容易出汗、食欲不佳、舌質淡就可能是身體氣虛了,可以用黃芪、黨參、西洋參沏水或者熬粥喝。如果發現自己面色蒼白、口唇發白、夜熱盜汗、皮膚干燥、舌淡紅無苔就可能是身體血虛了,可以用當歸、紅棗、何首烏、桑椹熬粥、熬湯、燉肉來吃。如果發現自己口發干、尿少、便秘、盜汗、顴面潮紅、舌紅少苔就可能是身體陰虛了,可以用五味子、山藥、百合等熬粥來吃。
8月7日(農歷六月廿六)立秋了,祝愿大家身體健康!開心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