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香的類型與發酵程度呈現一定的關系,隨著發酵度的提高,茶香逐漸成熟。 鮮葉蒸汽殺青后,它是青草香; 高溫炒青之后,變成了板栗香; 如果微發酵一下,它就出現了清香; 再繼續發酵,花果香就出來了; 發酵度繼續增加,變成了甜香、醇香; 到了黑茶,就是陳醇香。 ![]() ▲茶葉發酵程度與香氣類型關系示意圖 如果把茶的發酵比作一個女孩子成長的過程,那么,青草香是幼兒園娃娃,清香是小學生,板栗香是中學生,清花香是大學生,只要有了花香就進入戀愛季節了,有了果香,就意味著做媽媽了。之后,香氣逐步成熟。到了陳醇香階段,像是普洱老茶,歷久彌香。 多數人的喜好選擇會出現拋物線型,中間的花果香最受歡迎,像二三十歲的女性,正處在人生魅力的高峰期,所以受歡迎度最高。 點擊查看清晰圖 為什么那么多人喜歡西湖龍井?它在綠茶的香型表中是最靠右的,高溫炒制,板栗香更顯成熟。其實,產地更好一些的西湖龍井,是能做出蘭花香的。 關于茶香受歡迎程度,通過鐵觀音的轉型可以有很好的理解。當年鐵觀音之所以轉向清香型,是因為安溪人發現:清香型處于濃郁花香階段,針對綠茶,更具花香優勢。 傳統濃香型鐵觀音的制作周期較長,通過焙火,會出現更成熟的果香、甜香。 如何選擇沖泡溫度和器皿 茶葉的發酵程度不但與香氣類型有很大關系,也決定了茶葉的沖泡學問。 我們拿到一款茶,不知道該用什么樣的水溫來沖泡它。這時,你可以想象,發酵程度越低的茶,當作年齡越小的女孩子,你需要更輕柔地呵護,所以設計的干擾度就越低,比如水溫可以低一些,時間可以短一些。 反之,發酵程度越高的茶,就當作成年后的女性,可以平等對待,干擾度設計可以嘗試更重一些,比如水溫可以更高一些,時間可以更長一些。 茶藝的演繹,除了表達對一片樹葉生命的尊重,還是干擾度的設計,主要包括水溫、器皿、時間,等等。 綠茶對水溫的要求低一些,85℃、90℃都可以。以碧螺春為例,它非常柔嫩,全部是芽頭,就需要很輕的干擾度。所以一般用上投法,先把水加進去,再投放干茶。 再比如西湖龍井,是一芽一葉,它的香氣相對成熟一些,就用下投法。 而像武夷巖茶、鳳凰單叢,以及發酵重一點的鐵觀音,需要的水溫就更高一些,最好達到100℃。 我到了云南之后,發現武夷巖茶在那里喝有點浪費。 第一是通常水溫不達標,因為這邊是高原,水再怎么燒,很難燒到90℃,沸騰了也就90℃多一點,很難到100℃。 所以,需要高溫才產生的香氣,也就是高沸點的芳香成分出不來。使用鐵壺和陶壺燒水可以解決這個問題,溫度可以達到100℃。 第二個原因是茶具通常不合適,因為云南人多愛用泡普洱茶的茶具,如粗陶呈撇口狀茶具,香氣或被鎖住或流失了。 烏龍茶要泡出香,對杯子是有要求的: 第一,要用束口杯,這樣香氣跑不掉,杯底香氣濃郁; 第二,材質的反射面大,香味才能被反射出來。如果是粗陶,表面積大,香氣全部吸了進去,被鎖住了,茶喝起來就不香。 普洱茶,特別是熟普,是喝味道的茶,對香的要求相對低一些,所以可以用這些粗陶的茶具,哪怕里面坑坑洼洼的,也沒關系。 通常喝這種茶也不太看湯色,大杯大口喝茶,享受體感快樂。 總的來說喝茶的審美訴求有兩種: 一個是味覺訴求,僅僅在口腔里面審美,這個以烏龍茶為代表。烏龍茶是“咻”地喝到嘴里,然后“嘩”——香味就出來。 一個是體感訴求,以普洱茶為代表,是喝到一定量,帶動整個身體的反應。 本文作者:赤椒生活家 羅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