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步樁功姿勢低而平,功架端正、開展,雖屬“靜功”練習,但強度和負荷量均較大。練功時兩腿開立,兩腳尖朝前,兩腳間(內緣)相距約為本人腳長的三倍,兩腿屈膝半蹲,兩腳十趾抓地內扣,兩膝外撐,身體重心落于兩腿之間。 上體端正,兩臂屈肘環抱于胸前,兩臂、肘與肩基本平行,兩手成八字掌,掌心朝下,中指尖相對,四指微開,掌心內含,兩眼平視前方。 呼吸與意守練功時,思想要集中在“丹田”。“丹田”在臍下一寸五分,“氣海穴”與“會陰穴”之間的腹內區域。如初學時不易掌握,也可意守“肚臍”,效果也不錯。練功過程中,思想不要緊張,意守和呼吸純任自然,不可勉強。初學時只要能保持心情安靜,專心守中,做到“恬淡虛無,精神內守”就可以了。 關于呼吸方法,開始練習時可采用自然呼吸法,待練習一段時間后,可逐步改為“逆式呼吸法”,即吸氣時腹部自然內收,呼氣時腹部充實。 這時即可配合“以意領氣”的導引練習法: 具體練法是,當緩慢吸氣時,意想氣由鼻腔吸入下行至“丹田”后,繼續向腰后“命門”處吸去,此時“氣充命門、兩腎,氣貼腰脊”。待感到吸滿時,即可輕緩呼氣,將氣向前推至“丹田”處,此后如同拉風箱一樣,氣在丹田——命門間平行推拉,循環往來。如準備收功時,可將氣推至“丹田”處后,意守片刻,即可緩緩收功。 功架與勁力練功時由于長時間保持兩臂上抬的靜止姿勢,肩背、胸廓上部的肌肉相對緊張,從而影響胸部的擴張與收縮,但又會自然迫使膈肌下降,促使腹式呼吸自然地產生,進而形成一種“腹實胸寬”的練功狀態。這對改善心臟功能和促進內臟各器官的活動都有直接的好處。 站樁時,兩臂屈肘平按,還有助于調整身體的勁力平衡,長期鍛煉可增強兩臂的力量,提高兩掌、指對于勁力變化感覺的靈敏度。兩腿持續半蹲,不僅可加強腿部、足部和腰部肌肉的力量,而且可以收到少林拳術所注重的功架堅實、勁力整透、呼吸沉穩等功法效果,從而適應少林拳法運動過程的強度和復雜動勢中步型、步法的變化。 通過這種靜力型的樁功練習,可以使人體精、氣、神與手、眼、身、步充分結合,達到最大限度的統一,使勁力“源于腿足,運之腰胯,傳于肩背,發予掌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