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8月5日,北京一對雙胞胎姐妹在青島一沙灘游玩時走失,家人向警方報警,尋找失蹤雙胞胎的消息刷爆了朋友圈。
經過兩天的全力搜尋,在昨天下午,官方發布了最新的消息,結果令所有人痛心!
失蹤的姐妹遺體均已找到,全部遇難。
這兩天,這對雙胞胎姐妹牽動著無數人的心。人找到了,卻也永遠失去了這對可愛的姐妹花。
8月6日上午,從海中打撈上來一具女童遺體,找到時已無生命體征,經家長現場確認,是雙胞胎的姐姐。下午噩耗再次傳來,妹妹的尸體也被找到。
據了解,事發時母親坐在沙灘上邊看手機邊看孩子,雙胞胎姐妹則在離她數米遠的地方和沙灘上的其他孩子一起挖沙子。
下午三點左右,母親發了個朋友圈之后,再抬頭發現孩子不見了。 在此前的采訪中她說:
“發了個朋友圈,孩子就不見了……”可以看見事故之后這位母親有多自責,又有多心痛。 八年前這對可愛的小女孩一同來到這個世界,八年后她們又一塊離開了這個世界。兩個孩子都找到的時候,孩子的母親已經情緒崩潰,不斷說著“后悔出來玩”,已無法正常對話。
我們不該再去指責任何人,但也許最不能釋懷的,正是這位母親自己。一個人帶兩個孩子出來旅游,一條朋友圈兩個孩子都不見了。手機好玩,但父母不好當!她內心的痛是任何人都無法感同身受的,也許她一輩子都會活在自責里。 如果再給她一次機會,我相信這位媽媽絕對不會再去玩手機,而疏忽一雙女兒。可是,沒有如果!
可是兩條幼小的生命,誰又能不惋惜呢?惋惜的背后,我們最應該做的是反思。
求你了,放下手機吧!你的孩子不在你的朋友圈里。
02
媽媽床上玩手機,1歲女兒栽進衛生間水桶溺亡
一名1歲零2個月的女嬰在母親在房間玩手機的時候,跑進衛生間玩水,不幸掉進水桶溺亡。等到母親發現孩子不見了,進到洗手間發現孩子已經四肢冰涼。
4歲兒子游泳池內溺亡,母親玩手機未發現
2017年1月3日下午,咸陽市民肖女士帶著兩個孩子在海泉灣溫泉世界,孩子在兒童戲水池內玩耍,她在背對著孩子玩手機,但沒多久肖女士就發現4歲的兒子不見了蹤影,經過大家一個多小時的尋找,最終發現孩子已經意外溺亡。 父親私家車旁玩手機,3歲娃娃被貨車碾壓
今年6月11日,湖南株洲,一名3歲的小男孩,從私家車上溜下來,向馬路對面跑去,被疾駛而來的貨車瞬間碾壓。事發時,爸爸也剛下車,正在車旁玩手機,沒發現兒子從車上下來。
手機,每一次都是手機! 手機奪命案每一次都讓人觸目驚心,卻怎么就不知道長點心呢?到底要多少生命因此隕落,才能讓你真正學會放下手機。
也許你在玩手機的瞬間,你的孩子正在面臨危險,而你卻毫不知情錯過了最佳的救援時間。
監護是一種責任,不要以為看起來安全,就真的以為沒有潛藏的危險。等到危險真的來臨的時候,就來不及后悔了。
陪孩子出來玩,重在一個“陪”字,于孩子的成長而言,更重要的也是陪伴。你在玩手機她在自己玩,這不是陪伴,陪伴是一種可以交流和溝通的愛。 我常常路過游樂場,看到孩子們自己在玩,家長們卻在旁邊低頭玩著手機。
有一次,一個小男孩無緣無故在欺負一個小女孩,直到小女孩哇哇大哭男孩媽媽出現,媽媽問他:“你為什么要欺負妹妹?”
小男孩一臉委屈:“媽媽,我知道我做錯了,可是我只有用這種辦法才能引起你注意,你只知道玩手機。”
小男孩的那句話,讓在場所有的父母都陷入沉默。
據《2014國民家庭親子關系報告》顯示,17.8%的父母在與孩子共處時常看手機,51.8%的父母偶爾看手機。 這兩類加起來就有近七成父母在陪孩子時看手機。手機等移動電子設備成為影響親子互動乃至引發親子沖突的重要因素。 有人說,世界上最遠的距離,是我在你旁邊,你卻在看手機。 如果心不在、情不在、注意力不在,與其說是你陪著孩子成長,不如說是孩子陪著你看手機。 陪著不等于陪伴,高質量的陪伴就是用心傾聽孩子,和他們做朋友。
別讓陪伴變了質,孩子需要的不是玩具,而是你能陪著一起玩的心情。也不要以為他們看起來很安全,就拿起手機放松警惕,看護孩子并沒有想象中容易。
放下手機,多一些切實的陪伴和關系吧,孩子不能在手機里長大。
03
我在網上看過一個帖子,高考完之后她才得知奶奶在五月份的時候去世了。
五一之前奶奶給她打電話想讓她回去看看,電話里最后一句話是:“奶奶家裝了WiFi,放假來奶奶家玩好嗎?”
那也變成了奶奶跟她說的最后一句話,幾乎是央求的語氣。
大字不識一個的老太太,為了孫女能回來,一個人去裝了wifi,可還是沒能等到她回來。 他們背駝了、頭發白了、眼睛花了 、記憶力衰退了、腿腳也不便利了,但是卻一直嘮叨著你最愛吃的菜。 我們長大了、工作了、離開家了、結婚了、有孩子了,卻漸漸忘了家里還有等你回家吃飯的老人。 從什么時候開始,我們回家看望父母看望老人,不再是陪他們說話,而是人在家里,心卻在手機上。 手機和網絡就像是鋼筋和混凝土,筑起了一堵厚厚的墻,我們在里面,親人在外面。我們不想出去,他們也進不來。
據世界衛生組織最新發布的報告顯示,中國人的平均壽命為76歲。
時間真的經不起算,我們能夠陪伴父母家人的有限時間真的不多,不要再讓手機搶占了本該屬于他們的愛。
放下手機,回歸生活。多陪家人說說話、聊聊天、散散步,這才是最真實的陪伴和最實際的愛。
不要等到有一天,父母離開了,才恍然給他們的陪伴太少。
放下手機吧,父母衰老的速度遠比朋友圈更新快得多。
04 現代社會,人們似乎時時刻刻離不開手機,據一項調查顯示,中國人每天平均看手機大約三個小時。另一項調查發現:人們平均每6.5分鐘就會看一眼手機。
26歲的小江下了夜班,邊開車邊和女友微信聊天。結果一個不小心撞上路燈,車輛失控,小江當場重度昏迷,送醫后搶救無效身亡。而車子失控前一分鐘,他剛剛回復了女友的微信“有你真好”。
前一分鐘發完消息,后一分鐘,女友卻再也等不到小江的信息了。
網友說:你這不是玩手機,是在玩命!
女友得知此時后內心充滿自責,一直說:“我想不開。”
手機是我們和這個世界聯系的工具,豐富了我們的視野。但是該放下手機的時候就要放下,一定不要拿生命開玩笑。
當人在路上,眼睛就一定要離開手機,不然就會釀成大禍。
不要總覺得這些案例和自己隔得很遠,“禍患積于忽微”,僥幸心理恰恰變成了風險的危床,潛伏著禍患。
安全永遠是第一位的,你不敬畏生命,生命是會給你眼色看的。 不要總拿秒回信息來判斷對方的愛,你不知道她在低頭回復你消息的那一刻,迎面正有車在駛來;你不知道她在跟你說“有你真好”的時候,已經在闖了紅燈;你不知道有一百次僥幸,會不會有一百零一次的禍患。 “有你真好”的情話要當著他的面說,給孩子的陪伴要讓孩子感受到,對父母的孝敬是陪媽媽刷刷筷子洗洗碗。 不要把愛都放在手機里,手機的冰冷,撐不起愛的溫度。 不要等到有一天,你最愛最在乎的人,因為手機而離開了,一切都遲了,你才明白拿起手機卻愛不起人。 幡然醒悟的悔過,喚不回你曾經的愛人。時光的殘忍,就在于不可重置亦不可復制。 手機里有千奇百怪的世界,但手機里沒有最寶貴的生命。
放下手機,才能拿起愛。
作者簡介:南木大叔,身高一米八五的情感DJ,看過太多悲歡,內心依然溫暖。微信公眾號:南木大叔(ID:nanmudashu)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