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科技部網站發布了《2016年國家重點實驗室年度報告》和《2016年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年度報告》,報告對我國國家重點實驗室和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的運行情況進行了披露。 ![]() 截至2016年底,正在運行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共254個,其中高校占比接近70%。截至2016年底,正在運行的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共21個。 一起來看看相關情況~~ 正在運行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共254個 國重領域分布 254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分布在8個學科領域,其中,地球科學領域44個,占實驗室總數的17.3%;工程科學領域43個,占實驗室總數的16.9%;生物科學領域40個,占實驗室總數的15.7%;醫學科學領域34個,占實驗室總數的13.4%;信息科學領域32個,占實驗室總數的12.6%;化學科學領域25個,占實驗室總數的9.9%;材料科學領域21個,占實驗室總數的8.3%; 數理科學領域15個,占實驗室總數的5.9%。 依托單位分布 國家重點實驗室主要分布在教育部和中國科學院,其中教育部131個,占51.6%;中國科學院所屬部門分布78個,占30.7%;其他部門和地方45個,占17.7%。 國重地域分布 國家重點實驗室分布在全國25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其中北京市79個,上海市32個,江蘇 省20個,湖北省18個,陜西省13個,基本反映了我國基礎研究力量的地域分布。 特別值得關注的是,福建、廣西、貴州、新疆、河北、山東、山西、安徽、河南和云南等10個省國家重點實驗室都在4個以下,西藏、青海、海南、寧夏和內蒙古等省份一個國家重點實驗室都沒有,這些省份基本上都是我國高等教育水平和科技實力比較落后的省份。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地域分布也反映了我國中西部地區與東部發達地區高等教育、科技實力之間的巨大差異。 圖 國家重點實驗室地域分布 國家重點實驗室主要集中在各大著名高校和中科院 從各大國家重點實驗室依托單位的統計結果來看,目前我國正在運行的254個國家重點實驗室主要集中在各大著名高校和中國科學院。 高校方面,清華大學和浙江大學各有10個國家重點實驗室,位居第一。北京大學共有8個國家重點實驗室,排名第三。南京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各有7個。復旦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吉林大學、武漢大學和北京協和醫學院也有5個國重實驗室。其他高校國家重點實驗室都在4個以下。 下面看看各高校國家重點實驗室的數量統計(數據來源于科技部發布的報告;共建的國家重點實驗室按各共建單位各有一個進行統計;科技部發布的報告中國家重點實驗室不包括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和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統計數據時未去掉2017年評估未通過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名單): 國家重點實驗室名錄(截止到2016年底) 正在運行的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共有21個 截至2016年底,正在運行的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共21個,其中2013年建設7個、2014年建設2個、2015年建設5個、2016年建設7個。 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分布在12個省、2個直轄市及3個自治區,其中福建省3個,廣東 省、云南省各2個,貴州省、安徽省、湖北省、湖南省、河南省、甘肅省、江西省、海南省、青海 省以及上海市、天津市、西藏自治區、廣西壯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各1個。 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名單(截至2016年底) 來源:青塔(cingta-com);數據綜合科技部最新發布的2016年國家重點實驗室年度報告和2016年度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年度報告 版權聲明:本公眾號原創稿件歡迎大家轉載,轉載時請務必注明出處“河南高教”。本公眾號轉載的其他稿件,版權歸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作者和原始出處,還望諒解。如原作者看到,歡迎聯系小編,我們會在后續轉載文章中聲明。謝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