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彬江的100件小事你知道多少?第70條驚動了全宜春! 1. 彬江地處宜春袁河下游,東臨新余市分宜縣。 2. 彬江距離城區15公里,是袁州區的東大門。 3. 彬江下轄15個行政村、2個社區居委會,一個國營苗圃。 4. 周邊與昌山鎮、分宜縣、鳳洋鄉、洋江鄉、袁州區的渥江、下浦、新坊,七個鄉鎮接壤。 5. 下轄彬江社區與三姑橋社區,彬霞、江霞、霞塘、興陽、大浦、前白、白源、橫山、三星、小布、南源、東源、社樹、英山、船坊、等23個村委會。 6. 彬江總人口5萬,總面積137平方公里,方言為贛語。 7. 距離袁州新城僅10公里,距分宜縣城12公里。 8. 彬江鎮的郵政編碼是336002。 9. 電話區號為0795。 10. 行政區劃代碼360902100。 11. 彬江鎮物產豐富,糧、麻、生豬、竹木、柑桔、苗木、夏布為大宗。 12. 地下資源豐富,蘊含著瓷土、石灰石、漢白玉石、鎢、鐵、石英粉、地下水、煤、花崗巖等10余種資源。 13. 2008年集鎮建設拉開三縱二直的框架。 14. 集鎮范圍達3平方公里,集鎮人口在2005年已達2萬人。 15. 商貿廣場、小商品市場、畜禽交易等專業性市場正在籌建興建中。 16. 集鎮范圍達3平方公里,已規劃范圍為10平方公里。 17. 集鎮人口已達2萬余人,隨著彬江新街基礎設施的日益完善,將會有更多的人口入住。 18. 鎮內通訊發達,聯通、移動、電信實現全地區覆蓋。 19. 彬江交通便利,基礎設施完善。浙贛鐵路復線、昌瑞高速公路(設有出口)、清萍一級公路均穿集鎮而過,構成交通大動脈。 20. 鎮內有一個3.5萬伏的變電站。 21. 彬江中學中考連續五年均為袁州區農村中學之首。 22. 彬江被列為江西省綜合改革試點鎮、重點鎮、袁州區工業重鎮。 23. 彬江衛生院建設規模、醫技條件、設備均為袁州農村衛生院之首。 24. 彬江興陽界山塘自然村列為宜春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文明示范村。 25. 船坊大橋列為江西省移民示范工程。 26. 全鎮有林地面積121270畝,森林覆蓋率達69%。 27. 水源豐富,各類水庫30余座,水面3000余畝。 28. 全鎮耕地面積34849畝,其中水田32298畝、旱地2551畝。 29. 彬江素有'春有茶、夏有瓜、秋有金桔、冬有魚蝦'之美譽。 30. 至今以冬棗、苗木花卉、無公害蔬菜、林果、黑楊和生豬養殖等六大產業為主的農業產業化初具規模。 31. 以三星、社樹為主的千畝連片蔬菜基地成功列入中心城區“菜籃子” 工程蔬菜基地。 32. 船坊、大浦花卉苗木集約化發展,品種、品系繁多,產品遠銷周邊縣市。 33. 彬江歷為宜春重鎮、商賈云集,古有青瓷窯址。 34. 彬江先前曾入列'全國商品集散先進鄉鎮'。 35. 彬江被譽為'農民書法家之鄉'。 36. 中國書協會員,有三名來自彬江。 37. 彬江柑橘尤為出名。 38. 彬江彬霞村出了一位鑄劍“干將”葛師傅,他煅鑄的鋼刀“吹毛斷發,削鐵如泥”。 39. 葛師傅還榮獲了“袁州工匠”的榮譽稱號。 40. 英山有個優秀共產黨員彭東華,為英山發展兢兢業業,勤勤懇懇,最后因病去世。 41. 彬江鎮域屬仰山余脈,其山脈擺布正是一完整的先天八卦圖。 42. 彬江為方會禪師故里。 43. 萍鄉南源禪法是從彬江南源傳去的。 44. 彬江人作興麻糍,而且這種習俗一直流傳到今。 45. 位于彬江紅花仰的圣公廟,與位于分宜仙女湖畔昌山的圣母廟,兩地俱屬明月山區。 46. 彬江一帶至今還流行著打春鑼的習俗。 47. 袁河流經彬江鎮,所以一直有賽龍舟的慣例。 48. 彬江鎮最熱鬧的地方是彬江貿易廣場。 49. 彬江貿易廣場是彬江人民日常生活所需物資的主要來源與交易地點。 50. 貿易廣場里面有服裝店,五金店,雜貨店,批發部,菜市場等交易場所。 51. 八縱物流公司落戶彬江,提供便利的交通運輸。 52. 彬江鎮成立了安商親商工作組,對企業都有專門的領導帶隊負責解決企業的困難,為企業發展提供一個寬松的生產環境。 53. 鎮設有公安分局、工商分局、國稅分局、地稅分局等部門,為企業的生產生活提供便利。 54. 彬江南源文化區包括今南源、東源、小布、三星、英山五村。 55. 彬江南源寺觀眾多,昔小布有白馬寺、南源楓樹下有崇福觀、三星有關帝廟、陰山有南華寺等。 56. 彬江鎮有個千年古村落—黃花州。 57. 黃花州因地形開闊,遍地黃花才取此名。 58. 黃花州居住的是唐朝赫赫有名的西平王李晟之子李憲的后裔。 59. 廣利禪寺始建于唐,開山祖師為禪宗八祖馬祖道一禪師之高徒道明禪師,距今有1200余年歷史。 60. 廣利寺2004年重建于英山村黃花洲,并登記開放。 61. 廣利寺現為宜春市十大重點寺院之一。 62. 南源廣利禪寺前身是北宋袁州南源山廣利禪院。 63. 廣利寺是臨濟宗七祖楚圓禪師的弘法道場。 64. 宜春市袁州區政府現在已將廣利寺列為區政府重點扶助項目。 65. 彬江南源文化是楊岐南源文化之根。 66. 仰山位于宜春之南,為宜春風水之源,氣運之根,故名宜春南源。 67. 彬江“血染三星口”的故事,在宜春有很多人知道。 68. 三星口戰斗發生在1931年5月24日。當時紅二十軍、湘東獨立師和紅七軍一部在攻打宜春城未果時,返回吉安永陽鎮,在彬江三星口遭遇敵十八師一個營的伏擊,打響了反伏擊戰。紅軍在戰斗開始時,事出突然,處境不利,犧牲有幾百人,山野染紅,河流變色。雖然時隔久遠,親身見證過那場戰斗的老人們基本離世。 69. 三星口血戰附近有一位叫楊必武的村民,親自走訪全國省市,搜集三星口資料。并且自己籌資修建了三星口烈士墓。 70. 首屆中國·江西鄉村振興高峰論壇暨第九屆“江西魅力鄉鎮十強”頒獎典禮上,彬江鎮榮獲“江西魅力鄉鎮十強”光榮稱號。 71. 彬江三星有一個遠近聞名的豆腐小作坊,三星豆腐一直是宜春周邊叫得響的特色美食,是彬江人津津樂道,少不了的那一味。 72. 彬江老街上有一家木刻名家朱天賜經營的傳統木雕手藝店 73. 有位優秀共產黨員彭恒祿,堅守講臺34年,托起“山里娃”的讀書夢。 74. 設樹有個“苦瓜大王”--李春華,一直被彬江老鄉津津樂道。 75. 彬江有兩味山珍--新鮮滋補的野生菌菇和酸甜可口的藤栗子。 76. 彬江的藤栗子就是野生獼猴桃。 77. 興陽涼薯是彬江有名的特產,叫響宜春、分宜以及外省市場,已成品牌。 78. 在彬江東源村,有一座幾百年的古橋,現在依然保留完好。 79. 彬江南源有一棵古楓樹,樹高30多米,古楓樹到現在有700多年的樹齡。 80. 小布坑頭組,有一座古石橋,存在歷史有三百多年,是清朝時期興建的。 81. 在彬江英山村水源組的豐子廟,有一潭池水,清澈見底,碧綠如玉。 82. 南源水庫一共有兩個庫區。 83. 南源水庫老庫區修建于1957年有660畝,新庫區修建于1971年有220畝。 84. 新老庫區加上英山水庫一起承擔彬江八個大隊的稻田灌溉。 85. 南源州上村民小組有一棟民國時期建成的小洋樓,在當地非常有名。 86. 社樹有個“避暑神洞”,洞口可以一輛小汽車開進去,洞內寬闊。 87. “避暑神洞”里面有觀音坐蓮,黃鱔盤洞等奇妙的天然景觀。 88. 小布坑頭有一個叫“羅漢秀才喝山泉”的景點。 89. 羅秀才喝水口的螞蝗不咬人。 90. “羅秀才喝山泉”景點旁邊還有“肋骨印”“手指印”等很多神奇的自然痕跡。 91. 興陽有一片蓮子基地,夏日十里荷塘,別樣風采。 92. 彬江小布及南源等地域,曾是袁州到吉安的茶鹽古道主要路徑之一。 93. 美麗的“云谷飛瀑”是彬江鎮英山村白洲組一個著名的旅游景點,瀑布具體地名叫潭古麗。 94. 彬江鎮自古就是袁江的碼頭重鎮之一,曾家山碼頭是著名的贛西大動脈物流交接點。 95. 英田油菜花海成為彬江一絕。 96. 霞塘村瓦江上村民小組有一棵樟樹,旁邊有一口池塘,當地人叫它們“樟樹哥哥塘妹仔”。因為有一個動人的傳說流傳至今。 97. 南源水庫是新中國成立后,大興水利、建設祖國的大運動中,新中國黨和政府號召彬江公社,以及老宜春縣周邊的人民,用鋤頭挖扁擔挑出來的新中國水利工程。 98. 曾家源的曾文江是一位遠近聞名的嗩吶高手,已經快成為農村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了。 99. 彬江有個“大浦郭家”,這里的新農村壁畫非常了得。幾乎家家戶戶墻上都有壁畫。 100. 南源里加坑是枇杷之鄉,種植枇杷有兩百多年的歷史。 來源:宜春發布 |
|